全國各大行業人均工資差距已接近6倍
一項對1978年~2006年所有行業收入的研究表明,自2002年以后,行業間的收入分配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
這一結論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政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項目的研究者對1978年~2006年十幾個大行業的人均實際工資的概率分布形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收入分配的格局已經從“單峰”分布向“雙峰” 轉變,即從大多數人的收入分布在平均收入水平附近,轉變到一部分人集中在較高的收入水平,另外一部分人集中在較低的收入水平附近,并且形成了穩定的格局。
數據顯示,1978年,國家統計局劃分的16個大行業中,工資收入最高的“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與最低的“社會服務業”人均工資之比僅為 2.17倍;2006年,全國大行業中工資收入最高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與最低的“農業”人均工資之比高達4.69倍,全國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經接近6倍。
收入差距曾一度縮小
對數據的分析發現,以1993年為界,中國各行業的收入分配在此前后出現了明顯不同的特點。
在1978年到1992年間,行業工資分布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十幾個大行業的實際平均工資始終呈現出“單峰”分布的格局,行業收入分配沒有發生兩極分化;另一方面,在上世紀80年代中前期,行業工資收入的集中程度顯著提高,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反而有一定的縮小。
顧嚴表示,主要原因是當時正是我國改革重點向城鎮轉移之際,進入全面改革的階段,各行業的積極性得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各行業的實際工資收入增長提速,行業間收入差距出現一定程度的縮小。
具體到各個行業來看,“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建筑業”三個大行業在1979~1982年間穩居行業平均工資排名前三位,這三個行業的工資增長率也位居前列。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這些行業工資增速的相對位次發生了下降;原先工資水平較低的“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等行業實現了工資水平的加速上漲。
而前述工資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工資增長率12%~13%,但其增長率排名僅為倒數第六、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1979年工資排名居倒數第一、倒數第四和倒數第三位的“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和“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實現了16%、24%和15%的名義工資年均增長,增長率分居第三、第一和第二位。
這一趨勢一直延續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從1997年起,行業工資收入差距拉大。
【全國各大行業人均工資差距已接近6倍】相關文章:
全國平均工資什么行業最高01-04
2005年全國各大IT公司薪酬01-30
南京在崗職工去年人均工資67102元01-18
2017全國人均收入排名12-24
為何當前工資收入差距大?01-25
各大行業英語廣告詞集錦03-23
工資最高的行業有哪些06-21
行業年平均工資02-27
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工資該怎么漲?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