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指導線的下調并不意味著工資負增長
導讀:當前工資指導線下調,是從指導性建議角度,因應經濟增速放緩的需要,示意企業職工工資漲幅較以前有所下降,并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通道。
每年各地公布的工資指導線,一般包括上線、下線和基準線三個部分。就最近公布今年工資指導線的19個省份而言,與去年相比,“三線”均有所下調的有7個省份;在已公布工資指導線的19個省份,基準線全都下調;在上線方面,除“不設上線”的兩個省份外,剩下的17個省份均有所下調;在下線方面,2個省份上調,8個省份與去年持平,7個省份下調。因此,今年多地公布的工資指導線,總體來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
工資指導線是政府為了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宏觀調控,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勞動生產率、企業效益、物價水平以及用工成本等相關因素,制定并公布的年度企業工資增長水平建議值。不像具有強制性的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指導線更多地是指導性建議,其主要作用是為職工與企業進行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制定合理的工資水平提供一個參考依據。企業職工的工資水平到底如何,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當屬宏觀的經濟形勢和微觀的企業效益,而經濟形勢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決定性作用。近幾年,受外需低迷以及內部“三期”疊加的影響,我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而且,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都需要一定時間。這就決定了經濟增長率不可能再現已往的高速增長情形。
大氣候決定了小氣候,因此,我們看到,盡管不排除某些企業的效益突出,但多數企業的效益增長放緩,自然會意味著企業職工工資增速下降。此外,前些年企業工資水平漲幅較大,企業用工成本上升較快,這也壓縮了當前企業職工工資上漲的幅度。
雖然工資指導線具有指導性建議的含義,但它也必須建立在宏觀的經濟形勢和微觀的企業效益的基礎上,客觀反映全社會的.企業職工平均工資走勢。否則,工資指導線就不具備指導性建議意義了。
其實,不僅今年多個省份的指導線都有所下降,從2014年起,多地的工資指導線就開始連續下調,這正說明了各地的工資指導線走勢與宏觀經濟形勢是相吻合的。換言之,是宏觀經濟形勢決定了工資指導線走勢,不考慮宏觀經濟形勢的工資指導線只能得到一廂情愿的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工資指導線下調,是從指導性建議角度,因應經濟增速放緩的需要,示意企業職工工資漲幅較以前有所下降,并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通道。因此,在工資指導線的指導下,企業參照確定的工資水平,不會使企業職工拿到手的工資變少,實際上工資還會有所增長,只不過漲幅放緩而已。畢竟,經濟還按一定速度增長,只是增速放緩;企業效益雖不如以往,但有一定成長還是可能的。
事實上,工資指導線反映了以政府居中間、企業與職工各為一方的三者互動關系,三者間只有建立起和諧共贏的關系,工資指導線才真正具有意義。
對政府而言,通過工資指導線,實現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而又不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對企業而言,既要考慮本身的成本利潤因素,也應在效益增長的前提下,從企業發展的長遠角度,參考工資指導線,給予職工合理的工資待遇,提高職工的歸屬感和穩定性;
對職工而言,應對工資增長有合理的心理預期,不顧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而盲目要求大幅增加工資恐怕不切實際。
當然,筆者更希望工資指導線會年年有所提高,讓廣大職工得到更多實惠。這就需要政府、企業、職工三者共同努力,各盡其責。首當其沖的是各方齊心協力,實現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做大工資分配的“蛋糕”。在此基礎上,圍繞著工資指導線,政府應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推動建立企業與職工的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并加大協商力度,并嚴格執行,讓企業與職工找到恰當的利益平衡點,各得其所。這樣,工資指導線才具有示范性,才具有實際意義。
【工資指導線的下調并不意味著工資負增長】相關文章:
企業工資指導線09-29
績效工資指什么11-22
2017上海工資指導線標準06-07
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分別指什么09-04
2017年9個省份的工資指導線10-31
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分別指什么-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都受什么影響08-31
廣東省201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06-07
山東省201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