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留遺憾
大四的簡歷, 實際上不是用文字編寫出來的, 而是靠大一到大三的一點一滴的行動書寫出來的。一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簡歷, 來自于你從大一到大三所忙碌的五件大事: 學術、 技能、 社團、 實習、 考證。
一、 學術: 拿什么證明你的“學習力”
知名的招聘單位, 一般會把學術成績當作一個重要的篩選標準, 以下這個問題在著名外企的網絡申請表中幾乎是一個必問的問題:
Please indicate your academic standing during each period of education that applies to you. Top 10% of students? Top 25% of students? Lower half of students? (你的學習成績排名第幾?綜合排名前10%, 25%還是中等偏下?)
招聘單位為什么這么重視你的成績?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 成績證明了你的“學習力”.學習力, 與領導力、 創造力等重要素質一樣, 是任何大公司都極其看重的員工素質。 著名的西門子公司就把“學習力”列為應屆畢業生必須具備的九種職場素質之首(學習能力、 溝通能力、 關注客戶的能力、 結果導向能力、 戰略能力、 指導和幫助下屬的能力、 環境感應能力、 動手能力、 團隊能力)。
(2) 成績證明了你的競爭力。成績優秀的學生素質更高, 這個規律至少在90%的情況下是正確的。
(3) 成績證明了你的“上進心”.如果在學習中沒有爭上游的心態, 你怎么可能在職場爭上游?
(4) 成績證明了你的責任心。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 如果你現在就不在乎自己的學習天職, 你怎么可能在未來在乎自己的工作天職?
如果你現在是大一到大三的學生, 想一想這個問題, 拿什么證明你的“學習力”?
二、 技能: 為職場“量身而學”
多數大學生在“被動”地學習各種技能, 既然學校要求我過四級或六級, 那么我自然要拼命學習才能通過考試; 既然學校給我安排了電腦課程, 那么我自然要學習如何使用WORD, EXCEL, PPT……
被動式學習可能會導致你的技能與市場脫軌, 或者說和市場結合得不夠緊密。 比如說,當你費勁地拿到了四級證書, 卻發現招聘方要求的是“四級并且口語流利”;當你自以為EXCEL用得相當不錯, 屈臣氏的銷售助理筆試竟然要求你用兩個EXCEL表格的數據進行運算, 然后自動生成第三個表格!
職場總是這樣清清楚楚地對技能提出要求:
Citigroup(花旗銀行)招聘“信用卡客戶服務專員”: 能夠講廣東話
中國移動招聘人力資源助理實習生: 會使用SPSS統計方法
如果你從大一開始研究招聘啟事, 那么你有三年半的時間“量身定做”自己所需要的技能; 如果你從大四開始準備, 你可能只有一個月甚至于一天的時間去準備!
所以說, 大一到大三的學生們, 從今天開始研究招聘啟事, 然后, 按照招聘啟事的要求, “量身而學”去掌握各種技能吧!
三、 社團:爭取做到“又大又專”
21世紀的大學生不再滿足于做書蟲, 而是注重發展自己的興趣, 張揚自己的個性。激揚青春, 盡情揮灑!這就催生了大學校園里林林總總的社團和組織: 愛心社、 DIY工作室、 E時代夢想工作室、青年志愿者協會; 以及各種熱門主題的校園活動: 環保手工藝品設計大賽、 “小靈通杯”DV大賽、 三下鄉、 雅芳校園代理……
縱觀新畢業生的求職簡歷, 每個人都羅列一大堆社團活動, 令人眼花繚亂。那么, 招聘方到底看重哪些社團活動呢?
1. 大, 永遠是硬道理
既然每個人都能羅列出一大堆社團活動, 用人單位的胃口自然也越來越大。面試官會反復詢問你所策劃的活動的規模、 參與人數、 你所調動的人數和資源以及社會影響等等。相比之下, 面試官更傾向于錄用策劃過大型項目的申請人。相比之下, “邀請北大青鳥印度專家來我校舉辦講座”肯定不如“與廣東發展銀行合作舉辦‘點亮愛心’千人募捐活動”那樣吸引招聘方的眼球。
2. 專業社團, 更勝一籌
無論什么樣的社團活動都能夠鍛煉大學生的領導能力、 溝通能力、 組織能力等等, 但是在招聘方的心目中, 你所參加的社團往往代表了你的性格、 興趣甚至求職趨向。
下面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希望你在未來也能成為此類故事中的主角:
學林, 2006屆中山大學通訊專業碩士畢業生, 在校期間是中大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校園培訓機構)的'副主席兼講師。主要憑借這一背景, 學林被IBM的ITS部門錄用為Systems Services Representative Trainee.以下是他面試的一些片段:
招聘方: 你是否在較大的項目中承擔了工作?如果是, 你承擔了什么工作?
學 林: 我一直在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擔任職務, 從助教到講師, 最后競選為副主席。
招聘方: 你在項目中是否有過創新?
學 林: 有過。我第一次組織了“思科八校巡展”, 使得報名參加培訓的學生成倍增長。在此之前, 我們一直只在中大內部宣傳, 沒有主動到其他學校推銷。
招聘方: 你如何組織你的團隊?
學 林: 我先后組織招聘過60多名學生員工。關于組織團隊, 我認為首先要以身作則, 要求小組成員做到的, 自己要先做到, 哪怕是不遲到、 不早退之類的小事情。第二是要有技術上的權威, 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信賴和尊敬。第三是溝通與傾聽, 我們的團隊里很多都是班級里面的尖子生, 智商很高, 也都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 說得正確的我必須采納, 否則他可能就不干了!本科生尤其年輕氣盛。他如果說錯了我也得找到證據說服他……
學林在整個面試過程中, 基本都是在和面試官講述自己在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活動。由于同屬IT領域, 面試官非常認同他的經歷。試想一下, 如果他主要參與的社團是“體育部”, 面試官會有同樣的認同感嗎?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未來的求職方向, 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和自己未來職位有關的專業性社團, 比如說:
文秘專業的學生可以考慮加入:
(1) 公關禮儀協會
(2) 廣播站
(3) 組織知名企業進行講座和培訓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以考慮:
(1) 網站設計或者電腦硬件維護等協會
(2) 到某個專業的IT公司(再小都可以)真正參與一個項目的開發
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考慮:
(1) 演講辯論協會
(2) 大學生創業行動等協會
希望做老師的學生可以考慮:
(1) 演講學會
(2) 辯論團(新東方永遠不會拒絕曾經是演講團或者是辯論團主力的求職者, 他至少會得到一次試講的機會!)
3. 當leader, 勝過當member
這是一個典型的外企書面題目: How many times in total were you president or leader of an organization, club, team, or committee while you were working on any university degree? Please write the name and year for each group below. Once? Twice? Three times or more?
從這個題目的設置上, 招聘方清楚表明了招聘的意圖: 你說你參加了某社團, 那么你到底是個普通的member還是一個head? 你做過幾個學生組織的head? 其實招聘方的心里話是: 如果你真的是學生領袖級的人物, 真的很有leadership, 那么在四年大學生活中, 應該不只一次擔任過主席或副主席、 會長、 班長、 足球隊長等職位。
無論leadership還是team work spirit, 都是企業考查的重點。而關鍵在于, 具有leadership的人, 往往都非常擅長team work, 既能做領導, 也能被領導。而且, 這種人才往往能給企業帶來鮮活的沖擊力, 做出卓越的貢獻。
我的一個學員朋友, 為了當“頭兒”, 從學生會中撤出來, 跑去建設一個新成立的IT俱樂部, 作為三名員工之一, 她自然在大三的時候榮升主席之職。曲線救國的策略, 給她的簡歷增添了光輝的一筆。
大學生朋友們, 如果你的眼中只有四大、 P&G、 IBM這些超級企業, 從現在開始努力吧。多做leader, 把自己打造成校園排行榜top 1%!
四、 實習: 以實習積累“實力”
大學生從實習中能獲得什么?
(1) 實現“實習——畢業——求職”三級跳。如果你的實習單位相當不錯, 再如果你的實習表現令老板非常滿意, 你就可能直接拿到offer, 圓滿實現“實習——畢業——求職”的三級跳。
(2) 獲得職場前輩寶貴的指導。我們經常在韓劇中看到新來的員工恭恭敬敬地叫老員工“前輩”, 因為工作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前輩對本行業的就業秘密和長期職業發展了如指掌, 他手中也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如果能獲得前輩的幫助, 哪怕僅僅是一些經驗的分享、 找工作的指導, 你都很有可能少走一兩年的彎路!
(3) 積累經驗!如果你實習的工作性質和你的求職目標一致, 那么即使短短一周的實習, 也能讓你積累一定的經驗。
然而,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真正的實習經歷往往讓大學生失望至極。首先是大學生自己的原因, 他們找一個和自己本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去實習。 其次, 用人單位都知道實習生是“飛鴿牌”的, 所以往往隨便讓他們干一點秘書忙不完的活兒, 甚至讓他們清茶報紙打發日子。前輩對你雖是客客氣氣, 但其實是對你這個“來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過客敬而遠之。
【大學不留遺憾】相關文章:
愛不留遺憾的愛情語錄03-13
不留痕跡的成語解釋01-06
遺憾的抒情句子01-23
《不留余地的狼》教學設計03-30
字幕組,執著的青春不留白01-21
表示遺憾的成語01-10
懂了遺憾,就懂了人生01-12
在遺憾中領略圓滿01-12
別讓人生遺憾太多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