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求職要明確方向
關于職業發展方向的確定,如果有一個最可靠的建議,那就是:真正的職業發展方向,都是不斷嘗試后探索出來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求職要明確方向,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求職要明確方向1
小蕓是一個大三的學生,她學國際貿易與經濟。她來預約做職業咨詢,第一次通電話進行收納面談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到她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她說,我們學校是一個三流學校,而我們學校的國際貿易專業也就是一個三流學校里的二流專業,所以就業前景慘淡。所以,我想現在把專業好好地學一下,只是也不知道發展前景如何;我也想考研改變專業,但不知道應該考什么專業,想請謝老師給我指點幾個“現在還是冷門專業,而未來就會是熱門業”;我也想出國,但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如果謝老師能夠給我一個方法比較輕松,出國我也會遵照執行的……
我仿佛看到一個雙眼充滿好奇,對世界有無限遐想,對咨詢師有無限期待的可愛大學生。但是,她聲音中表達出的那種壓力下的急切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約來到咨詢室,她坐在那里可以明顯地看出焦慮:她只坐在沙發的前1/3,雙手十指緊插在一起,眼神里是急切,面部表情因為緊張而有些不自然。
她一上來,就濤濤不絕地提問了:你感覺我現在這個專業前景如何?我是不是應該考研?我應該考什么專業的研究生?我如果出國你看怎么樣呢?你說說現在有哪些還冷門,未來會熱門的專業啊?……
我沒有打斷她,只是安靜地聽著。我相信,她內心里壓抑著許多的疑問。等她停下來以后,為了放松她的緊張,我說: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分析好吧。這時,她的緊緊交叉著的雙手放松了下來。
之前,關于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的職業發展,我已經通過生涯人物訪談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但我沒有直接說出我了解的信息。我問她:“你們專業有沒有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呢?你有沒有向他們請教專業的未來發展?”她說:“沒有。”根據她咨詢前完成的測評,她的性格類型是一個想的很多,做的少的人。看著她急切的眼神,我說:“你需要親自去了解這些信息,需要與你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去交流。那么,我現在可以說一下我了解的關于這個專業的發展情況。”
我與她一起針對國際貿易的專業設置進行的分析。最后又一次提醒她,了解這個專業的發展還是她咨詢完后的任務之一。她需要與這個專業的人親自交談。這個方法其實就是生涯人物訪談。可能看出,她對自己的專業有所清晰,而且也明了了自己應該下一步再找誰來交流。
接著又問到她想出國的問題。因為國際貿易專業在國外是沒有,出國都需要以經濟學類專業為主攻方向的。自然這些也都是國外的熱門,比較難考的。但是,她的反饋讓我又一次詫異。我問她英語都考了什么?本來只是因為國際貿易專業對英語要求很高,想了解一下她在專業方面是否還有欠缺。結果,她回答:“四級剛考完,還不知道結果呢?估計能過。”
到此,我都有些迷茫——她對自己的環境完全不清楚。當我告訴她,出國是要考托福或GRE的,而且有自費與獎學金的區別的。她恍然之后,無限失望。她以為職業規劃師會為她打通向往任何想去領域的隧道。
她也感覺到自己許多的“設想”都只是設想,并沒有實踐的依據。她又問:有沒有冷門專業現在非常容易進入,但幾年后會成為熱門?可以體察到,此時,她已經開始收縮自己“瑕想”的空間,希望為自己一個“最后的定位”。我告訴她,冷門有許多,而且有些的確被預測未來里會成為熱門。但是,這些方向都大量被與你有同樣心思的人進入了,已經不太“冷”了。而且,到底多少年后會“熱”也是未知數。比如心理學,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普遍的預測說是未來里的熱門,但現在好像還是再說“未來里的熱門”!我明白,她是想用投機的方式進行生涯規劃,希望規劃師給她一個有軌的車,她坐在上面,就可以到達理想的彼岸。她又問物流方向、管理咨詢方向、IT方向(都是當今社會或未來社會的熱門)自己想進入需要做什么。其實,她還是在希冀捷徑的到來。只是我,一步步地在打破她的幻想,把她引導到現實里。
她慢慢了解,自己需要為自己的生涯發展負責。
一人小時的咨詢很快就到了尾聲,我問她這次交流的收獲。她說,她仿佛從夢中醒來,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就進一步問她要做什么。因為測評以及交流都發現,她是一個想的很多、很快,但做的很少的孩子。她說要先把英語四級過了,然后好好學英語。我追問她,英語要學習到什么程度?她又一次沉思……
我給她布置了作業,讓她列一個以后一年半里(她還有一年半就畢業)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并且詳細列出達到這些目標的方法。當然,我又一次強調了生涯人物訪談的方法與任務。
她離開咨詢室時,我可以看出她放松了許多也仿佛更自信了一些。但是我卻陷入茫然沉思: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學習是壓倒一切的大事。但是,在競爭的今天社會,需要反思學習的東西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更需要學習?而哪些是可以慢慢來學習的?生活、生涯還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去做、去實踐?其實,大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普遍回答,可能都是一種理想化,甚至幻想的狀態。
這種情況在大學生中并不少見。從小他們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要拿獎學金,要成為學生干部,要入團入黨等等。但是應該怎樣選擇職業,畢業后怎樣發展卻從來沒有關心過。結果十幾年書讀完的時候,終于要面對職業選擇時顯得手足無措。結果,就有不少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逃避現實,以幻想替代實踐的情況,甚至有些人寧愿失業也不愿意去就業。“我寧愿死也不愿意找工作“——這是一個參加中央12臺心理訪談節目的學生的話!
其實,這些反映出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本文標題所示:不知身在何處,如何知生涯?而“知其身在何處”的問題,其實就是職業環境、生存環境了解的問題。這種了解,一個突出的定位就是職業信息的深入、切實了解。為大學生這類問題,提幾點行動的方向:
第一、對職業信息進行全方位把握
據調查,目前大學生了解職業信息主要還是通過間接渠道,如互聯網、大眾傳媒、就業指導課程以及相關講座等。而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等方式一般是大三后學校才統一安排,而且時間和次數都不夠。很多都只是形式,學生得不到真正的鍛煉。在所有這些渠道中,互聯網已成為許多大學生了解職業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互聯網上的信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網上的職業信息都是通過職業招聘廣告的形式呈現,而這種呈現往往會淡化許多職業的信息。這樣使得大學生對職業信息的了解,依然停留在片面化的狀態。
面對這種形勢和具體情況,坐等社會和學校的解決往往是遙遙無期的。學生應學會利用直接渠道接觸社會職業,以取得及時、真實的職業信息。比如可以通過親戚朋友或校友的關系,主動聯系參觀自己感興趣的單位,現場觀摩感興趣職業的真實情況。更有甚者可以在暑期或平時做一些兼職,當然是以了解職業為目的的兼職活動。這是了解職業信息的'最有效途徑,可以獲得對職業的切身感受。并且這種方式還可以作為未來工作經驗進行提及。
除此之外,還可以把自己當作畢業生去參加招聘會,通過切身與單位的交互來獲得一些職業的詳細信息。
第二、進行生涯人物訪談
所謂生涯人物訪談,就是通過對同一行業中數位資深工作者的深入交流獲取職業信息的一種方法。這不但可以檢驗和印證以前通過其它渠道獲得的信息,而且可以了解到工作者的內心感受。可以了解到此工作領域里一些比較深入的信息:比如顯存和潛在的入職標準、核心素質要求、晉升路徑等。并且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借此建立個人關系,拓展自己的人脈資源。
可以通過教師、家人、校友等的推薦找到這些被訪談者。只是要注意,在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守時:準時到達、準時結束。并且在最后,請生涯人物再給你推薦其它相關的生涯人物,這樣就可以以滾雪球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職業認知領域。
第三、進行職業預期針對的實踐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職業信息的有效渠道,那么是否越多越好呢?
有些畢業生在其簡歷上羅列了他林林總總的打工和兼職經歷,包括促銷員、餐廳服務員、家教等,唯獨沒有當前應聘的工作所需要的經歷,用人單位一看,自然會覺得他在專業經驗上有所欠缺。
所以實踐(兼職)是需要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應圍繞將來可能要從事的職業展開,要有一定的方向性。用人單位更關心的是你的經驗和能力是否適合你要應聘的崗位,而不是你的興趣有多廣泛。也就是說,你未來發揮自己能力、興趣的空間是工作的領域,所以要積累的是工作領域里需要的品質和經驗。而且,如果求職時自己無關的“經歷”過多,一方面給人的印象是不真實,另一方面可能會使人懷疑你做事的持久性,懷疑你興趣的專注水平。
最后,把職業與自我進行匹配
大學生是否了解了社會職業的發展前景、工作內容和任職資格就可以據此進行職業定位了呢?這只是一個方面,還需要把屬于自己的方向進行定位。只有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其職業興趣相吻合,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勞;反之,在這方面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感到厭倦和疲勞。當然,個人與職業的匹配除了職業興趣外,還有性格、職業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而且,同一職業由于不同單位的性質、規模、文化、所處生命周期的不同,也各有特點。所以,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避免過度追捧某些“熱門”職業,一定要盡可能全面地了解該職業所在單位的真實情況,慎重考慮這些職業是否與自己的性格、職業興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長遠發展。對于那些沒那么“熱門”的職業,也不要隨便放棄,畢竟,職業是本無貴賤之分的,適合的就好。
求職要明確方向2
很多時候,尤其是剛剛畢業、面臨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總是希望尋求一個萬能的方法,能夠幫助自己找到一個確定的職業發展方向,但其實,這顯得有些操之過急。
真正可行的辦法是:先確定幾個可行的方向,然后按照計劃和實際情況逐一進行嘗試和探索,再最終確定。
當然,這會比一開始選擇一條路一直走下去更難,但如果在職業生涯初期就做了很多嘗試后選擇一個職業堅持下去,在后續的職業生涯中,尤其30歲之后,就不太可能出現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段都會經歷的要不要轉行的困擾。
01應屆生如何確定可能的職業方向
即便是嘗試、探索,第一步也仍然是要確定幾個可能的職業方向,然后再制定具體的探索計劃,一般來說,在畢業后的3年內,最終確定一個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是比較適宜的。
應屆生可能的職業方向選擇,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與個人專業相關的職業方向
如果當初選專業時已經經歷過一番考證和思考,再加上少則4年、多則7年甚至10來年的專業學習,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方向肯定是第一個考慮的方向,因為這個方向你的積累最為深厚,可以有一個相對高的起點。
2、與個人特長和興趣相關的職業方向
我的觀點是,一個人如果在大學畢業以前,就已經在某些方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一定的特長,在畢業找工作時一定不要忽略這一點,而要努力去深入了解:
與自己這些興趣和特長能夠相結合的職業和工作方向有哪些,并盡力爭取獲得這樣的工作機會,因為這是將來可以在事業上做出一番成就的'最重要保障。
3、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的職業方向
一些代表著前沿科技和未來趨勢的行業及崗位,會有比較大的可能性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迎來爆發期。
如果我們堅信自己的判斷,就像投資一樣,提前打入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積累之后,再迎來行業和職業的爆發期,事業的發展就會比想象中還要快速和順利。
02制定職業方向探索和行動計劃
用畢業后3年的時間,來探索和嘗試所有想要從事的職業,然后確定一個自己最終要選擇的職業。
這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特別理想的方式,但現實執行起來,一定會遭遇很多困難:
比如,頻繁跳槽可能會被HR質疑、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崗位從頭做起,會因為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而被拒之門外等。
正因如此,更需要一開始就做好規劃,在畢業后1到3年內,盡快高質量地完成職業探索。
具體做法可參考:
確定了可選的職業方向之后,先進行排序,優先考慮跟個人特長和興趣相關的職業方向或與個人專業相關的職業方向,再考慮其他。
因為很有可能,在嘗試了自己興趣相關的職業,或者專業相關的職業后,就非常確定這就是自己今后想要長期從事的工作,不再考慮其它。
當然,因為應屆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有限,同時還需要考慮能遇到的工作機會的情況,如果恰好有一兩個排序相對靠后的想要探索的職業方向的offer,也可以先接受offer試試看。
排好序之后,每一個職業方向具體的時間、探索期內自己要弄清楚哪些問題都要提前準備,然后帶著問題和計劃進入工作,才能最終達成目標。
03如何具體執行職業方向探索計劃
從接受第一份offer開始,我們的職業方向探索計劃就正式開始了。
這個崗位計劃做多長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要具體弄清楚哪些問題,是需要在入職之前就大致想好的。一般來說,建議在每份工作里,要弄清楚以下這些事項:
1、了解公司的組織架構及相關崗位,看看你的職業在什么位置,將來可以達到什么位置;
2、留意你理想中職業應達到的高度的位置上,現在是什么樣的一位職場前輩,在這個行業里,這個位置上都有哪些人。多去搜集這些職場前輩公開場合的演講、發言,自媒體平臺上的分享、出版的書籍等等,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對工作的滿意度,對這份職業的理解和感悟,問問自己,多年以后,你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嗎?
3、了解這個職業初級、中級、高級及到管理崗位,各自主要的工作內容和主要目標是什么,在不同的企業性質、規模里有何不同,看看跟自己想象中差距如何。
經過這樣的實踐和調研,才能對可能的職業方向有一個全面客觀地了解。
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確定下來的職業方向,才是可靠的。
【求職要明確方向】相關文章:
求職信目標要明確07-31
簡歷投遞目的要明確07-20
出租車新政意見改革方向尚未明確07-27
英文求職信需明確的4項內容07-17
創業方向和定位要遵守五大法則07-16
行政方向英文求職信08-05
創業要有明確的自身定位07-17
面試目標明確才能雙贏07-18
明確績效目的,提升業績水平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