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就業崗位群的重新界定論文
摘要:本文作為國家級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在對目前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設置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的需求形成了本專業新的就業崗位群,其宗旨在于為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的開發與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等職業 財政事務 崗位群
20xx年12月至今,我們承擔了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的《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和教材開發項目》。通過前期的工作,現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們在對全國部分省、市現有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的設置及招生、就業情況展開了一系列的調研工作,并收集和整理了大量重要的基礎資料和信息。針對目前各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的現狀,我們認為對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的就業崗位群,應進行重新界定,從而為這個傳統的專業的開發賦予新的內涵。
1 《財政事務》專業的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范圍內的中等職業學校開設《財政事務》專業的學校幾乎不存在了。這個實事告訴我們,傳統的《財政事務》專業已不再適應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其主要原因有:
(1)由于就業形勢的變化,中職畢業生根本不能進入與財政事務相關的單位,如:財政局、稅務局等。財政系統屬政府管理系統,其工作人員實行公務員制,在學歷上要求較高,公務員招聘中的學歷要求與考試競聘成為中職畢業生在財政系統就業的難以逾越的門檻。
(2)由于教育體制的改變,原來各省、市由財政部門所屬的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已重新歸屬于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因此,本專業的招生也就隨之停止。
(3)部分地區的鄉鎮級財政雖對從事財政工作的人員在學歷要求上可降低到中職畢業生,并可通過事業編制解決中職畢業生就業時的各方面問題,但由于已實行和將要實行的鄉鎮財政縣(市)管的財政管理體制,又極大的壓縮了中職畢業生在鄉鎮級財政系統就業的空間。
(4)中職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畢業生在非財政專業的崗位競聘中,在專業上處于不利地位,因在非財政專業的崗位中沒有專門應用財政知識的專設崗位,所以,非財政系統的用人單位一般不愿錄用財政專業的中職畢業生,這也造成了中職財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
綜上所述,目前各中職學校招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根本原因,我們認為,關鍵在于中職學校的專業定位仍存在一定的誤區,大多數學校專業設置沒有特色,不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的規律,適合于《財政事務》專業的就業崗位群定位不明確,不能體現我國現階段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新要求。
2 《財政事務》專業就業崗位群調研
根據我們對福建、河南、湖北、山東、遼寧、內蒙、寧夏、甘肅、新疆九省、大連市、包頭市兩市850份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表明,社會對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的培養畢業生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間,特別是很多近幾年新派生出來的就業崗位很適合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的培養方向。
2.1 鄉鎮財政事務崗位及人才需求問卷分析
(1)目前我國從事鄉鎮財政工作的在職人員有60.32%是在實踐工作中培養出來的,在鄉鎮財政工作中具有財政事務專業學歷的人才短缺達28.58%。可見,這些崗位對中職畢業生的需求是有空間的。
(2)專業角度看,被調查對象認為作為鄉鎮財政工作一般工作人員,具備中專學歷即可29.58%。而且就目前的實際工作情況看,能夠勝任現有工作的高達80.96%。這說明中職畢業生是可以有能力從事鄉鎮財政事務崗位相關工作。
(3)認為能較為安心于鄉鎮財政工作的中職畢業生占39.69%,贊同對從事鄉鎮財政工作的中職畢業生,采用定向培養方式(哪來哪去),可行占52.38%,這也中職學校的招生、就業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2.2 稅務師、會計師事務所崗位及人才需求調查表問卷分析
(1)一些中小型的稅務師、會計師事務所對從業人員學歷要求在中專及中專以上的占36.37%,對于中職畢業生將面對的.就業出口,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方向。
(2)稅務師、會計師事務所中有適合于中職畢業生的工作崗位有72.73%,說明中職畢業生不僅能勝任工作,而比較受歡迎,并且能在降低勞動力成本的前提下,給用人單位帶來更大的實惠。
(3)如果中職學校能為某稅務師、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定向培養,有這方面需求占到了70.73%。這也是各中職學校在教學中所采用的“訂單式”培養模式。
2.3 社區(村)級工作崗位人才來源與需求調查問卷分析
(1)目前社區(村)級工作崗位人員的主要來源,其中大中專應屆畢業生占18.19%。說明大學、中職畢業生進社區已成為一種趨勢。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大連市2009年招聘村官,應聘人數多達20:1。
(2)目前對社區(村)級工作崗位人員的學歷有明確的要求9.09%,已開始考慮90.91%,這也說明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在提高。原來主要是下崗再就業人員、軍嫂構成的社區工作人員結構、素質,現在明顯不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計算機的應用和工作量的加大,另一方面被管理對象要求管理水準的提高。
(3)目前我國居民(村民)人數與社區(村)級工作崗位人員數量的比例是:每 300—400名居民(村民)配備1名社區工作人。從發展趨勢來看,社區人員逐步擴大的趨勢占54.55%。這是中等職業學校在開設財政事務專業時,應該重點考慮的就業方向之一。
(4)在調研中得到經過專門培養的社區(村)級工作崗位所需要的中職畢業生,愿意錄用占75.73%。這種現實的需求,也為中等職業教育專業重新定位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3 《財政事務》專業就業崗位群的重新定位
為了進一步開發與拓展中等職業學校的《財政事務》專業,經過前期大量的調查分析,從我國目前就業崗位的實際出發,我們認為《財政事務》專業的培養方向應進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礎上,除了要明確重新確定崗位群應必備的相關知識外,對每一崗位群的培養模式、職業前途也要的所規劃。具體崗位群下圖1:
根據以上三個崗位總群、現將各崗位群專業要求和培養模式分解如圖2:
本崗位需要的必備知識:
(1)掌握財政基礎知識
(2)掌握政府會計,包括總預算會計和單位預算會計理論與實務
(3)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理論與實務
(4)掌握法律、法規基礎知識
(5)掌握農村經營管理相關知識
(6)掌握出納會計技能與實務
(7)掌握計算機報表相關知識
本崗位的培養方式:
從農村選派—再回到農村。以聘用制為主,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提高學歷及工作水平,最終轉為公務員的身份。
本崗位的職業前景:鄉(鎮)財政所所長,見圖3。
本崗位需要的必備知識:
(1)掌握稅法相關知識
(2)掌握各類(工業、商業)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
(3)掌握稅務會計理論與實務
(4)掌握納稅申報技能與實務
(5)掌握納稅籌劃相關知識與實務
(6)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基礎知識
(7)掌握計算機報稅相關知識
(8)掌握從事審計業務的基本技能
本崗位的培養方式:
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所)合作,校內與實習相結合。校內教學二年,校外實習一年,通過實習、試用,轉為正式員工。
本崗位的職業前景:會計師、稅務師、稅收籌劃師等,見圖4。
本崗位需要的必備知識:
(1)掌握財政、社會保障基礎知識
(2)掌握公共管理相關知識
(3)掌握家政管理相關知識
(4)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基礎知識
(5)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
(6)掌握人際溝通與禮儀、禮節技能
本崗位的培養方式:
學校培育通用人才,與學生所居住的社區(村)進行聯合培養的模式。改變現有社區工作人員的年齡、知識結構。
本崗位的職業前景: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社區專干。
4 結論
(1)上述新的就業崗位群的開發,為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明確了培養的方向,為各學校改造原有的《財政事務》專業提供了實證材料。
(2)各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財經類的中等職業學校,面對招生和就業的壓力,可以考慮以此開發新的專業方向。
(3)通過就業崗位群的本崗位需要的必備知識,為進一步制定《財政事務》專業的教學方案、課程設置等提供了參考依據。
(4)根據的各崗位群的職業前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職業遷移提供了后續規劃。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下發的《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和教材開發項目實施辦法》教職成廳〔20xx〕6號.
[2]《財政事務》專業教學方案,教育部.
【中等職業學校《財政事務》專業就業崗位群的重新界定論文】相關文章:
財政學專業就業前景與就業方向12-13
財政學就業前景02-18
外語專業的就業形勢分析論文02-11
中等學校就業推薦表09-26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期望論文08-02
財政金融論文04-15
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分析論文08-02
計算機專業的設置就業形勢論文07-28
關于財政學就業方向認知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