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的論文
[摘 要]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當今國家和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對于農學類專業本科生來說其就業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草業科學專業為例,從專業設置結構、區域經濟結構,產業層級結構以及本科生認知結構四個方面分析了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同時就如何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關鍵詞]農學;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
中圖分類號:S-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4-0328-01
根據人社部統計,2016年高校畢業生達765萬,比2015年增長16萬。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大,就業市場供需關系的不平衡以及本科生就業期望值的不斷增加使得高校畢業生再次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就業結構性矛盾愈來愈明顯。在從事農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明顯地體會到要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目標,就業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
一、何謂就業結構性矛盾
本文所指的“就業結構性矛盾”主要包括本科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因專業設置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對畢業生就業擇業的選擇性矛盾,農學類專業的產業層級結構性矛盾以及本科畢業生就業擇業認知偏差矛盾,這些矛盾成為制約農學類專業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二、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原因分析
1.專業設置結構性矛盾
草業科學專業作為農學學科的分支專業之一,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無論是從科研成果、開設院校的數量、師資隊伍建設還是畢業生人數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本科生就業難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專業課程的設置面比較廣,學生很難深入學習其中一門課程;另一方面是由于草業科學專業屬于研究性質比較強的專業。對于本科畢業生而言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但是在求職過程中往往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相對欠缺,而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主要是通過實踐來獲得。因而在專業的設置上表現為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失調,專業設置結構性矛盾突出。
2.區域經濟結構性矛盾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使得不同區域對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具有了明顯的結構性差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區域經濟體對本科生的就業吸引力較大,而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以及二三線城市區域經濟體對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相對較小。此外,同一區域經濟的資源配置結構性差異也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選擇標準之一。
3.產業層級結構性矛盾
根據林浩波的研究結果,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對畢業生的就業吸納能力較強,而隸屬于第一產生的農業對畢業生的吸納能力較弱。雖然農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供不應求”的結構性矛盾,但是對于草業科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卻呈現出“供大于需”的結構性矛盾,一是由于草業科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對第一產業不感興趣;二是由于目前社會市場對草業科學專業的了解程度較低,對草業科學專業的產業定位比較模糊;三是由于與草業科學相關的產業正處于發展階段,目前還不能夠吸納更多的草業科學專門人才。
4.學生認知結構性矛盾
對于很多畢業生來說,在他們心中“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的錯誤認知依然存在,“面子工程”對他們來說相當重要,尤其是重點高校的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盲目追求高收益高回報以及光鮮亮麗的行業,而對于發展空間相對較大的偏遠地區或者農村等基層單位視而不見,這些不良的認知結構也是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解決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對策
1.深化課程體系改革,調整專業設置結構
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的設置要以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規律為出發點,同時要從學科、專業本身的發展變化的現實出發,避免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斷層現象。
目前全國設有草業科學專業的高校有30余所,在這些高校中大多是以理論研究見長,對于本科畢業生來說擁有了很強的專業知識技能,但是缺乏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由于草業科學專業本身專業性很強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找到與專業相匹配的工作,使得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大。
2.加大就業投入力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
基層學院要加大本科生就業工作投入力度,建立起由學院“一把手”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以及學生骨干組成的就業工作小組,將就業工作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來抓。學院設立專門的就業工作基金,用于支持負責就業工作的老師外出參加職業指導培訓和認證,提升教職工就業指導能力。鼓勵輔導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研究,不斷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就業指導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利用課堂授課以及科研項目平臺開展生涯發展教育和就業服務。打造具有學科特色的就業服務學生骨干團隊,專門進行日常的學生就業事務管理和咨詢,構建多元化服務體系。
3.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扶正就業擇業觀念
針對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存在的偏差,要加強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一方面要從大一新生入校開始做好就業擇業啟蒙教育,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與擇業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讓大學生贏在職場的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正確看待當前就業形勢,克服“眼高手低”、“心態浮躁”、“盲目追求高收益”等不良心理,鼓勵大學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層,從基層做起。
4.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拓寬就業實習渠道
通過建立校友聯系平臺,制作校友聯系表等方式與往屆校友取得聯系,讓他們成為不斷線的風箏。通過他們一方面可以宣傳我院畢業生,發放畢業生相關信息,讓畢業生走出校門,走向企業,走向社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友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實習渠道,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了解職場,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注重就業信息收集,傳遞社會市場需求
畢業生不能第一時間獲得社會市場需求信息也是畢業生找工作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要依托學校就業網資源,通過微博、微信、QQ群、飛信群等多種途徑向畢業生傳遞職場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學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要主動出擊搜尋就業信息,充分利用畢業校友和在校學生的資源優勢,依托專業教師參加會議、培訓出差等機會,到全國各地推介學院畢業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網絡,全院上下形成合力,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
6.實施精準就業幫扶,提高就業服務質量
做好畢業生就業摸底工作,將就業困難學生群體進行分類,建立就業困難生檔案,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就業指導,實施精準就業幫扶。針對心理困難畢業生,開展就業擇業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心理困難畢業生解除心理困擾,緩解就業心理壓力。針對經濟困難畢業生,積極宣傳國家、政府和學校的幫扶政策,幫其解決經濟困難。針對就業信息獲取困難的畢業生為其單獨進行就業信息推送和就業單位推介,使其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校以及學院的就業招聘會信息。
結束語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直接影響了本科生的就業質量,對于涉農高校來說正確分析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是實現本科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保障,也是加快農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生生走向社會,走向企業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劉陳.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與高等教育改革[J].中國水運,2007(11).
[2] 曹洪軍,王一尊.論大學生就業的專業結構性矛盾[J].學術論壇,2014(7).
【農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的論文】相關文章:
藝術類專業就業前景分析11-10
農學類專業個人簡歷模板10-26
員工流失的原因及對策10-26
碩士就業前景與就業去向分析12-07
IT行業就業前景分析08-31
本科生論文致謝02-08
機械類專業畢業論文01-13
本科生就業報告12-30
金融專業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分析11-11
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分析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