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老戲曲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的中國古老戲曲劇種之一,至今約有兩百多年歷史。它源于山西、陜西的梆子腔,屬梆子腔系的一個支脈,流行于河北省南部、天津和北京。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梆子腔的一種。河北梆子唱腔集三地的民風音韻為一體,曲調高亢激昂,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風范,適合演唱悲壯內容的戲劇。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梆子是由流入河北的山陜梆子演化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它以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和河北農村為基地,逐漸向鄰近省市傳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參崴(原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南至廣州、福州、東至上海,西至烏魯木齊,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動,是一個頗受廣大人民喜愛的全國性的大劇種。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現衰勢;1930年后急劇衰落,瀕臨滅絕;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河北梆子才獲得新生。
歷史上,河北梆子曾有過“直隸梆子”、“京梆子”、“衛梆子”等幾種名稱,但這些名稱只是不同階段的稱呼,應非是指派別。河北梆子進入第二個階段——“衛梆子”之后,形成了固定的唱腔體系,然后在三個地區中依自身的條件繼續發展。
河北梆子的音樂唱腔,高亢激越,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大慢板善于表現人物的抑郁、愁煩、緬懷、沉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云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二六板則哀怨纏綿、凄楚悱惻。唱詞以“三三四”十字和“二二三”七字句居多,偶亦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雖詞上下句的尾字,通常中同轍不同聲,多是上仄下平。傳統伴奏樂器,文場以板胡為主,笛子為輔,其他樂器有笙、嗩吶、三弦等。
河北梆子有豐富多彩的傳統劇目500多個,有的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丑惡,有的反映階級壓迫,有的歌頌抗擊侵略戰爭的英雄人物,有的`贊美婦女對婚姻自由的追求與向往,有的反映農村生活的風趣……在反映當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編演了150多個時裝戲。河北梆子的演員中,田際云、魏連升、侯俊山、何景山,趙佩云(小香水)、王瑩仙(金鋼鉆)都以唱腔高亢優美、變化多端而為廣大觀眾所熱愛。
河北是戲曲大省,具有豐厚的戲曲文化資源,曾經和正在流行的劇種有30多個,其中河北土生土長的有26個。而河北梆子是發源于河北省、唯一冠以“河北”字樣的地方劇種,被譽為河北的“省戲”、“家鄉戲”。
【古老戲曲河北梆子】相關文章:
古老地方戲曲山東梆子12-13
過年的古老傳說03-21
世界古老經典情話欣賞12-07
古老戲種提線木偶12-06
世界古老經典的情話欣賞11-28
古老舞蹈表演湯陰跑帷子12-14
古老宗教節日牧神節01-04
印度古老節日胡里節12-06
關于戲曲對聯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