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論文的答辯問題
一、 你對解決殘疾人住房保障問題有什么現實、可行的建議?
答:1.殘疾人因為行動不便,更加適合與家人住在一起。可以借鑒我在論文中提到的日本“東亞模式”,發揮家庭親情的保障功能。同時,殘疾人對住房面積的需求是小于對住房無障礙設施的需求,可以加大殘疾人住房的無障礙設施改造(如墻體扶手、坡道、洗浴設施等)。成本不高,效果很大。至于孤寡殘疾人可以納入政府的公益福利機構、養老機構。
2.在普惠性的住房保障機制建設中,將殘疾人群體納入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項目的'重點保障對象,優先予以解決。因殘疾人與其他群體沒有可比性,不會引起其他社會成員的不平衡。
3.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險扶持力度。我在文中提到,當前殘疾人社會保險補貼主要側重在基本養老和醫療兩大塊。目前政府征收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已經有財力對殘疾人的住房公積金個人自理部分進行補貼。
4.在農村可以加強殘疾人危房修繕,或撥出一定的宅基地為殘疾人建造福利公寓。真正做到“化小錢,辦大事”。
二、 你對開展殘疾人類別化的幫扶有什么建議?
答:從兩個層面來幫扶,一是從殘疾等級來看,共分四級。一、二級重度,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對這部分殘疾人,很簡單一句話“政府養起來”。即使是亞當斯密提倡的最小型規模的政府三大職能之一也有“扶持不能照料自己的人”職能。二是對三、四級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應加大就業保護和就業援助機制。特別是在我國,就業是獲取社會保險的主要途徑。可以化劣勢為優勢:視力殘疾人可以扶持盲人按摩業;聽力言語殘疾人可以從事高噪音的行業,擔當正常人不能勝任的崗位;肢體殘疾人適宜從事文職工作,日本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中政府機關需安臵比例是2%,普通行業是1.5%。但是我國在公務員招考中,就業歧視還很明顯,應改進,帶頭做好按比例就業工作;對于智力、精神殘疾人,應加強社會康復和工療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其融入社會。
三、 你認為農村解決殘疾人社會保障問題有什么可行的路徑選擇?
答:從本人分別在城鄉結合部和城區兩個區域的工作實踐來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途徑比城區要廣泛。
1. 在農村整體社會保障建設中,應將殘疾人優先納入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范疇。
2. 扶持有創業精神的殘疾人從事種、養殖業,成立殘疾人扶貧基地,通過基地輻射效應和免費發放種、苗的方式,帶動周邊殘疾人開展養豬、養魚、養鵝等種、養殖業致富。
3. 在農村集體經濟中,有相當部分是簡單加工業。可以把其中簡單的工作環節交給殘疾人來做,通過居家就業的方式,使殘疾人得到一定的收入。
4. 我在第一個問題里提到的,農村解決殘疾人住房保障問題,有很大優勢。
【行政管理論文的答辯問題】相關文章:
論文答辯問題02-24
emba論文答辯問題03-31
論文答辯最全問題08-31
論文答辯的問題08-29
論文答辯常見問題05-21
會計論文答辯問題01-04
論文答辯問題回答技巧08-02
論文答辯基本問題08-31
論文答辯的最全問題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