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撰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構思與撰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環節。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撰寫訓練對于博士生的成長至少具有兩方面重要意義。第一,開題報告撰寫是博士論文寫作的先導和基礎性工作。科學的選題、合理的研究內容安排、正確的技術路線設計以及對創新點的適當預期,能為整個論文寫作提供邏輯連貫的思路和操作可行的工作方案,從而使博士論文的寫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在上述各個環節都有疏漏,或在某一環節出現失誤,就會使論文的寫作一波三折,甚至會出現前功盡棄,推倒重來的情況。第二,從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構成要件、主要內容、工作程序和撰寫規范等方面看,它同許多基金項目的申請報告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因此,開題報告作為博士生學術生涯的開源性工作,除直接影響博士論文的水平和質量外,它還能為博士生長遠的發展提供能力的積淀,這種能力積淀和富集是他們成為學術帶頭人或科技帥才所必備的素質。
一、關于文獻綜述的撰寫
在題目選定的情況下,文獻綜述就是整個論文構思與寫作的基礎,因為,只有全面、深刻閱讀、理解了國內外同行最新研究進展,才能明確自己工作的起點;只有清晰地梳理出以往發展的歷史脈絡和主要路徑,才有可能把握學科發展的未來趨勢和走向;只有敏銳地發掘出學術界共同面臨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才能正確選擇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切入點。因此,做好文獻綜述就等于凝煉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
撰寫文獻綜述的首要環節是對已往成果進行線條清晰的梳理和系統全面的評價。在文獻綜述撰寫中,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一是只簡單羅列它人觀點,未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分類、歸納和提煉。這樣就難以理清已有成果之間的前后繼承或橫向關聯關系,也不易區分哪些問題是主要問題,哪些問題是次要問題,從而難以從整體上把握學科前沿領域的發展趨勢。二是雖然對已有成果進行了歸納或梳理,但未做系統、深入的分析、評價。對已有成果進行分析、評價,找到矛盾和癥結所在,進而凝煉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是文獻綜述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如果文獻綜述的撰寫是述而未作,那么,充其量只是陳述了它人的觀點,不能達到通過分析、評說而捕捉到創新機遇的目的。三是雖然對已有成果進行了分析、評價,但是對問題的提煉不夠精確。對它人成果進行評價并不是最終目的,只有在評說它人的基礎上挖掘出待研究的問題,才達到了文獻綜述的目的。
在對以往研究不足的分析和闡述中,有時會出現對前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過分夸大的錯誤。有的博士生為了突出說明自身研究的重要性,對以往研究的缺欠或不足進行了人為的放大。實際上,這種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放大,不僅不能夠提升自身研究的價值,反而有可能造成小題大做甚至是重復研究的結果。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在于:第一,文獻搜集的不夠充分,有些重要文獻沒有全部掌握,尤其是對最新研究進展的了解不夠深入;第二,對最新研究成果的`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將次要問題或非主流問題作為主要問題或主流問題加以認識。還有的博士生將自己一時的未明之理、未解之惑作為問題提出。其實,任何科學問題都一定是學術界共同面臨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些是由于個人認識原因而遇到的問題不能作為博士論文的應選之題。第三,對學科前沿進展缺少應有的駕馭能力,難于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筆者認為,對于已有成果進行認真的歸納和梳理是進行敘述和評價的前提。文獻的梳理和評價可按以下三種方式或其組合進行。一是首先按照時序的先后,將以往研究分成幾個發展階段,再對每個階段的進展和主要成就進行陳述和評價。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較好地反映已往不同研究之間的前后繼承關系,梳理出清晰的歷史脈絡。二是以流派或觀點為主線,先追溯各種觀點和流派的歷史發展,再進一步分析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的成就與不足,以及它們之間的批判與借鑒關系。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從橫向的比較中發現問題和不足。三是將歷史的考察與橫向的比較有機結合,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既能反映歷史的沿革,又能揭示橫向的關聯和互動。
二、關于參考文獻的引用
一般的博士論文開題報告在文獻綜述之后要列示出主要參考文獻。有的博士生認為,參考文獻的編排只是全部研究的輔助環節,因此,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其中有許多技術環節需要引起博士生的注意。在參考文獻的編排中常見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為了顯示資料搜集的系統和全面,將盡可能多的參考文獻編入其中,以多取勝。這種作法的直接后果是將一些貌似相關、實則無用的研究成果編入參考文獻之中,或將一些相同內容,甚至是重復研究的成果也誤當重要文獻列入。二是為了證明對國外研究進展的全面把握,將自己從來沒有看過的外文資料也編入參考文獻,甚至將那些以自己不懂的語言出版的文獻也列入其中。三是為了表征研究基礎的雄厚,將自己(或導師)與博士論文研究相關性不大的成果也列入參考文獻。有的博士生導師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可能多地列入參考文獻。實際上,這樣做既不能抬高導師的學術聲譽,也無助于學生論文質量的提升。不能以與作者的遠近生疏決定文獻的選取。
在網絡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通過網絡可以輕易地搜索到成千上萬篇文獻。然而,在這些文獻中,與自己的研究相關且真正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少而又少。為此,筆者建議,參考文獻的引用和編排要遵循“三不要”的工作原則。
1.沒有認真閱讀過的文獻不要引用。有的學生查閱到一些從標題上看與自己的研究十分切近的專著或論文,就望文生義,不加認真閱讀就直接列入參考文獻。這樣做容易把一些題目看似新穎,實際內容并無參考價值的專著或論文列入參考文獻,從而沖淡了重要文獻的作用。一般來說,完成一篇博士論文要參考100~200部(篇)專著或論文,即使在看過的文獻中也有重要文獻和非重要文獻之分,列入參考文獻的都是一些重要文獻。如果將那些不重要或重復性研究的成果過多地列入參考文獻,往往會給論文評閱人或其它讀者造成論文研究起點不高的印象。
2.非一流期刊上的論文不要引用或慎重引用。目前學術期刊種類繁多、良莠不齊。博士論文的研究都有較高的學術起點,那些非一流期刊上的文章重復研究成果多,原創性研究成果少,一些文章的題目看似新穎,其實內容空洞,根本不具參考價值,這樣的文獻盡量不要引用。
3.雖然讀過,但對博士論文研究工作沒有借鑒意義的名人之作不要勉強引用。近年來,社會上流行一種習慣,在發表論文或出版著述時總要將一些名人之
作列入參考文獻,而不管是否參考了這些著述。這樣做可能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研究的學術價值。實際上,博士論文的真正價值在于作者自身的創新性工作,根本沒有借它人之力來抬高自己的必要。
三、關于研究內容的安排
研究內容是整個開題報告的核心,它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研究內容在整個博士論文研究中發揮承先啟后的作用。首先,研究內容是對文獻綜述的進一步展開,它實際上是文獻綜述所提問題的求解程序。其次,研究內容搭建起整個研究的基本框架,下一步研究就是按此框架循序漸進地工作。研究內容安排的合理,就會使整個研究少走彎路,順利達到預期結果。第三,研究內容的確定又是設計技術路線和選擇研究方法的依據。第四,研究內容確定之后,往往就預示著在哪些環節能取得突破,因此,它又是闡述預期創新點的邏輯前提。
在博士論文研究內容取舍和框架的搭建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是搭建“平、空、虛、泛”的研究框架。有的博士生開題之初就立意高遠,他們或者是要奠定某研究(或某學科)的理論基礎,或要提供某問題的全面解決方案,也有的要構建某研究領域的方法體系。必須承認,能達到上述目標的博士論文還是較為少見的。由于目標定得過高,在研究內容安排上就力求“全面”、“系統”,這樣就使研究本身涉及的領域過寬,超出自身的駕馭能力。這種框架往往使研究思路過于發散,不能通過思維聚焦而產生創新。
二是頻頻使用生澀、怪誕的詞匯。有的博士生在開題報告的各級標題中使用各種時髦的詞匯和令人費解的語句,使閱讀者難以理解其真實內涵。這種錯誤有兩種表現形式,第一,自己“創造”了一些“新概念”,但這些概念同論文的內容和整個邏輯體系又難以兼容;第二,將其它學科或日常語言中的一些新鮮詞匯生搬硬套地移植過來。
三是過早地做出判斷或給定結論。研究框架一般僅是大致劃定一個研究范圍,表示研究展開的邏輯,此時,還難以有結論性觀點或成熟的推斷。如果在開題報告階段就輕易地得出結論,那么,后續的研究就可能受到先前判斷的局限,或者圍繞著如何使先設定的結論自圓其說來進行,這恰恰違背了科學推理的基本原則。“任何結論都產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這句名言對博士論文寫作同樣適用。
針對上述狀況,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博士論文不能沒有理論研究,有些博士論文本身就是純理論研究,然而,并非是所有的博士論文都要構建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或建立一個方法體系。做出具有原創意義的理論成就固然意義重大,但多數博士論文的理論研究屬于對傳統理論的發展(完善),或國外最新理論成果的中國化應用研究。這里,我們并非是不鼓勵或不提倡博士論文進行原創性理論研究,而是倡導一種先嘗試在某一點或一方面取得突破,然后再向理論體系構建的方向努力,因此,最初的框架最好不要搭得太大。
2.靠玩弄新鮮名詞、濫造時髦概念的研究風格不值得提倡。近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的某些研究領域,時髦的名詞層出不窮,但真正能被提煉成科學概念,從而嵌入科學理論的邏輯體系中的名詞卻較為少見。一些新鮮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的語義差異甚大,從一種使用環境到另一種使用環境、從一個學科向另一學科移植,都要對其內涵和外延做進一步的闡明和界定,而不能望文生義地生搬硬套。
博士論文的真正價值在于觀點的新穎、研究方法的獨特或解決方案的操作可行。實際上,那些流傳百世的經典之作大都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寫就的。
3.要注意研究內容安排與技術路線設計的相互照應。研究內容安排作為寫作的基本框架,它體現了整個論文展開的邏輯關系,而技術路線則是論文研究的工作程序,從某種意義上說,技術路線是框圖化的研究框架,或者是研究內容的直觀化表述。因此,二者之間應保持內在邏輯的一致性。
四、關于創新點的提煉與表述
創新點是博士論文的點晴之筆,是其核心價值所在。創新點提煉的精準、明確,既能凸顯論文的理論或應用價值,又能使閱讀者較快地把握論文的基本觀點和主要貢獻。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博士論文的評閱者看到題目后,首先閱讀的是作者對創新點的闡述。因此,提煉創新點不僅對于論文的寫作具有導向作用,對于論文順利通過評審、答辯也至關重要。
在博士論文的開題和寫作過程中,對于創新點的提煉和闡述,較易出現以下錯誤。一是只講“苦勞”,不講 “功勞”。在這種闡述范例中,常用的套路是“分析了┅┅”、“論述了┅┅”、“闡明了┅┅”、“提出了┅┅”。上述說法一般只能告訴它人,你做了哪些工作,出了哪些力。至于說,這些工作有沒有實現創新性結果,在這種表述中一般較難看到。二是唯恐對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有所疏漏,就盡可能多地闡述論文的創新點,有的博士生在開題報告或答辯論文中列示出4~6個創新點。實際上。博士論文的工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是評述它人成果,或是分析現實問題,或是處理數據,真正具有獨特創見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一篇論文有1~2個重要創新足矣。三是對創新程度的自我評價過高。這種情況是對創新成果做了“價值高估”。從某種意義上說,闡述創新點是對研究工作的主觀評價。如果這種評價脫離客觀實際太遠,往往會給人一種學風不夠嚴謹之感。
對于創新點的凝煉和陳述,筆者有如下建議。
1.創新點是指你設了哪些它人未設之問、說了哪些它人未說之理、用了哪些它人未用之法、解了哪些它人未解之惑。而這些問題的提出、方法的創立(應用)和困惑的解除須具有理論與實踐價值。因此,提煉創新點,首要的一條是要明確你的創新是問題創新,還是方法創新,或者是理論和對策建議(操作方案)創新。
2.對于創新點的闡述一般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某領域(或方向)研究空白填補。也就是說,該博士論文研究了某些它人未曾研究的問題,具有開拓新領域或新的研究方向的意義;二是某學科領域基本理論的完善、發展,乃至突破。這種理論貢獻對于學科的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三是某對象(問題)研究方法的創新。方法創新包括新方法的創立和原有方法的組合。方法創新的結果是解決了前人未能解決的問題;四是某問題解決方案(具體對策)的設計。這種創新屬于應用領域的研究課題,針對某些現實發展中的社會問題提出操作可行的對策建議。
3.創新點的闡述切忌任意拔高。有些博士生為了強調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對創新點進行了不符合實際的拔高和提升,這種作法不符合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文科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撰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中應注意的問題05-13
中考寫作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07-12
開題報告撰寫的黃金法則06-30
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02-25
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09-07
開題報告的撰寫要求模板08-07
博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參考09-24
博士論文開題報告參考范文09-07
面試自我介紹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