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 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
企業文化論文參考文獻范本一:
[1]王俊秋,倪春暉.政治關聯、會計信息與銀行貸款成本--基于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08)
[2]馮延超.中國民營企業政治關聯與稅收負擔關系的研究[J].管理評論.2012(06)
[3]田效先.企業所得稅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
[4]殷楓,許穎星.上市公司政府補助與出口行為的關系研究--基于股權性質與制度環境的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2(05)
[5]陳守明,范嘉斯,余光勝.企業家人口背景特征與企業社會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2(06)
[6]龔小鳳.國有股權對本土及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不同影響:信息不對稱[J].財會月刊.2012(06)
[7]潘紅波,余明桂.支持之手、掠奪之手與異地并購[J].經濟研究.2011(09)
[8]李四海.制度環境、政治關系與企業捐贈[J].中國會計評論.2010(02)
[9]游家興,徐盼盼,陳淑敏.政治關聯、職位壕溝與高管變更--來自中國財務困境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0(04)
[10]賈明,張喆.高管的政治關聯影響公司慈善行為嗎?[J].管理世界.2010(04)
[11]萬華林,陳信元.治理環境、企業尋租與交易成本--基于中國上市公司非生產性支出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0(02)
[12]杜興強,周澤將.政治聯系方式與民營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評的經驗證據[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01)
[13]申香華.營利性組織財政補貼的成長性傾向及其反哺效應--基于2003年~2006年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研究[J].經濟經緯.2010(05)
[14]李維安,邱艾超.民營企業治理轉型、政治聯系與公司業績[J].管理科學.2010(04)
[15]黃萬華,陳偉.政府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契約經濟學分析[J].理論導刊.2010(08)
[16]張祥建,農衛東.中國民營企業政治關聯的成本、收益與社會效率[J].天津社會科學.2011(03)
[17]杜興強,周澤將.政治聯系與審計師選擇[J].審計研究.2010(02)
[18]梁萊歆,馮延超,楊繼偉.實際控制人的政治身份與審計師選擇--來自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02)
企業文化論文參考文獻范本二:
[1]崔寧.淺析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J].中國商貿.2012(06)
[2]陳雪萍.從創業家到企業家--中國民營企業掌門人成功的路還有多遠?[J].企業管理.2013(05)
[3]張志鵬,和萍.國外管理學研究新熱點職場靈性研究前沿探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2(11)
[4]王先甲,劉偉兵.有限理性下的進化博弈與合作機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11(06)
[5]段升森,張玉明.企業規模與成長性:基于非線性視角與我國中小上市公司經驗數據[J].中國科技論壇.2011(10)
[6]胡海晨.基于不同人性假設認知視角下的管理模式探討[J].職業圈.2007(08)
[7]薛靜.美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3)
[8]王璐,李亞.勞動分工與經濟增長:從斯密到馬克思[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01)
[9]陳笛.“霍桑實驗”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啟示[J].商場現代化.2010(27)
[10]賈殿村,駱克龍.資源基礎論下的企業并購重組研究[J].商業時代.2008(33)
[11]王多祥,曾爾曼.內生技術進步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理論前沿.2008(22)
[12]于洋.企業成長理論中資源觀與能力論的反思[J].經濟研究導刊.2008(10)
[13]蔡恒進,曹曉麗,黃政.為全民建立社會保障個人賬戶的構想--人民幣升值紅利的再分配[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01)
[14]杜傳忠,郭樹龍.經濟轉軌期中國企業成長的影響因素及其機理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2(11)
[15]郭忠華.勞動分工與個人自由--對馬克思、涂爾干、韋伯思想的比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16]張敏,張肅.熊彼特以來的`演化經濟學理論發展綜述[J].商業研究.2012(06)
[17]崔寧.淺析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J].中國商貿.2012(06)
企業文化論文參考文獻范本三:
[1]林潤輝,張紅娟,范建紅.基于網絡組織的協作創新研究綜述[J].管理評論.2013(06)
[2]趙永杰.基于企業家精神的動態能力生成機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3]解學梅,左蕾蕾.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特征與創新績效:基于知識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3(03)
[4]邱國棟著.公司發展戰略[M].人民出版社,2005
[5](美)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5
[6](英)克利斯·弗里曼(ChrisFreeman),(英)羅克·蘇特(LucSoete)著,華宏勛,華宏慈等譯.工業創新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李懷祖編著.管理研究方法論[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8]邱國棟,馬鶴丹.區域創新系統的結構與互動研究:一個基于系統動力視角的理論框架[J].管理現代化.2011(04)
[9]劉剛,熊立峰.消費者需求動態響應、企業邊界選擇與商業生態系統構建--基于蘋果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3(05)
[10]傅家驥等著.技術經濟學前沿問題[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11](美)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2
[12]李華偉等著.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華藝出版社,2002
[13]杜蘭英,陳鑫.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理與模式研究--以中小企業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2)
[14]刁玉柱.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戰略延伸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15]馬鶴丹.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企業知識創新系統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16]張利斌,張鵬程,王豪.關系嵌入、結構嵌入與知識整合效能:人-環境匹配視角的分析框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05)
[17]邱國棟,韓文海.基于隔離機制的競合效益--以Nike等3組企業為樣本的跨案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