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企業的若干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計畢業論文范文,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企業的若干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摘要】網絡團購業務、返券促銷活動是電子商務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交易類型,本文通過對這兩項業務的會計核算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為企業選擇適當的核算方法進行業務的核算提供借鑒。
【關鍵詞】電子商務企業 會計核算
“價格戰”、“整合潮”、“倒閉潮”在過去兩年的電子商務產業中輪番上陣,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給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電商企業的生存也變得艱難。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經濟、虛擬經濟的崛起,電子商務仍是今后不可忽視且強大的經濟力量。電子商務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使傳統會計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會計核算不能完全解決電子商務模式下出現的一些創新性銷售方式收入的確認和計量,顯現出一定的局限性。下面針對電子商務企業經營過程中常面臨的若干業務,就其會計核算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一、網絡團購業務的會計核算
網絡團購雖然在2010年才開始興起,但卻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成為電子商務商家的必爭之地。其收入的確認和計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目前討論最多的.是該采用凈價法還是總價法,總價法是指團購網站收到消費者的付款后確認收入,支付給第三方商家的款項作為成本;而凈價法則是以收到的款項扣除應支付給第三方商家后的凈額確認收入。
美國的Groupon團購網就是采取總價法的典型例子,其收入確認方式為:當訂購用戶的數量超過由公司與商家簽訂的協議中預先設定的門檻時,收入予以確認。收入主要由從團購收款的款項、抵減基于歷史經驗的預估客戶退回,公司將代金券在其發行作為收入的抵減項。而我國的團購網站一般采取凈價法的形式,如糯米團將從用戶收到的款項與付給對應第三方商家這兩部分的抵減后的凈額作為收入確認的金額。此收入必須滿足參與訂購用戶達到團購最低要求、已付款給公司、公司已就預定的折扣價格發放電子券給訂購用戶等三個條件。
不同的確認方式對企業總體的影響有較大區別,舉例如下:
A團購網站新推出團購業務:低價銷售國內某知名銷售商B(一般納稅人)提供的護眼臺燈,團購價為119元,當訂購用戶超過100時該團購活動成立,成立后每銷售出一臺A網站須向B銷售商支付價款79元。最終有200個用戶訂購了該護眼臺燈,A團購網站的會計核算如下:
采取總價法核算:
借:銀行存款 238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975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046
借:主營業務成本 15800
貸:應付賬款 15800
借:應付賬款 15800
貸:銀行存款 15800
總價法下該業務產生凈利潤=19754-15800=3954,需交增值稅4046元。
采用凈價法核算:
借:銀行存款 238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000
應付賬款 15800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4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400
借:應付賬款 15800
貸:銀行存款 15800
凈價法下該業務產生凈利潤=8000-400=7600,需交營業稅400元。
比較:總價法下團購網站好比是銷售商,需要繳納增值稅,使用17%的增值稅稅率,所以稅負水平較高,該業務給企業帶來3954元凈利潤;而凈價法下團購企業屬于服務性企業,只需繳納營業稅400元,相比增值稅,營業稅稅率要低得多,承擔的稅負較輕,企業實現利潤7600元,比總價法下多盈利3646元。
二、返券促銷活動的會計核算
與在大型商場消費類似,電子商務企業也經常會推出各類優惠活動,滿多少返多少現金券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待下次購物時,可以直接抵減款項。因為現行會計準則對這類促銷活動沒有詳細地說明,電子商務企業在進行處理時會有一定的選擇空間,可以選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核算。一種是把贈送的現金券或者購物券通過“預計負債”賬戶核算,另一種是現金券先不做處理,待消費者使用時再沖減收入。
A電商企業在五一期間開展節日促銷活動,消費者凡購買該企業家用烤箱一個500元即贈送100元抵金券,某消費者購買了一個烤箱取得100元的抵金券。
第一種核算方法,把100元的抵金券記入“預計負債”賬戶
借:銀行存款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41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借:銷售費用 100
貸:預計負債 100
假定該消費者第二次又購買了一套該餐具,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400
預計負債 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41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第二種方法抵金券先不作處理,待消費者使用時直接減少該次營業收入
借:銀行存款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41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消費者第二次購買時:
借:銀行存款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32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68
比較:按第一種方法核算時,二次銷售共取得收入830元,繳納增值稅170元;第二種方法核算時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47元,繳的增值稅額為153元。從中可以發現,按第一種方法核算時企業的營業收入更客觀,同時也會為此付出多繳稅的代價,如果企業現階段現金流吃緊,不妨可以選擇方法二,通過少繳增值稅來節約現金流。
參考文獻:
[1]李愛國.我國CPI的計算方法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1).
【電子商務企業的若干會計核算問題研究】相關文章:
中考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論文05-02
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辦法02-18
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辦法解讀02-18
淺談郵政企業會計核算的參考文獻04-03
最高法院關于網絡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03-01
企業管理通常存在的問題09-25
關于企業面試的5個問題03-12
企業管理創新的策略研究09-18
國研究生留學的獎學金問題詳解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