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新解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班門弄斧新解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班門弄斧新解議論文1
自古以來,世間都流傳著這么一個成語——班門弄斧。意思是什么已經不言而喻,一般這種情況下人們都會感到相當尷尬、難以收場。為什么?因為沒有對方強大而感覺自己丟了面子,這是一種自尊心受損的表現。但是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弄斧”就應該到“班門”。
每當我們開始接觸一個全新的領域時,往往會不得要領,從而展現出來的就是笨手笨腳。事實上這并不代表什么,既不能說明人家笨,也不能說明別人就是不如自己,這只是剛剛拿起一件新事物時的人們的統一表現罷了。但當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給這一表現冠上了“菜鳥”“笨蛋”等貶義詞之后,這仿佛就變成了一件見不得人的事。一般“班門弄斧”指的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在一個領域取得的進步,都是在失敗中總結出來進而慢慢成長的。有一句話在作文中大概已經被用爛了——“失敗乃成功之母”,在一件事情失敗的同時,我們要知道,這也在無形之間告訴我們一條錯誤的道路,從而去避免這一錯誤的再次發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所以人們才會給“失敗”加冕為王成“成功之母”
如果我們在這一領域上通過失敗取得了某些小小的成果,并且再也難以在短期內再次通過失敗取得進步的話,不妨去“班門”前擺弄一番斧頭。我們萬不可嘗到了一點甜頭就沾沾自喜,只知道拘泥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占山為王,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遠不知道你占的這座山頭到底是哪位神通的一角。
所以很多時候,在真正的強者面前,我們才能暴露出自己真正的缺點,從而取得一個很大的突破。
舉個例子,比方說練字。大家都知道,練字是一件必須要有驚人的耐心和毅力,通過天長地久的積累才能小有成就的事情。它能幫助我們陶冶情操,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多種多樣。都說“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往往可以給人留下一個不錯的印象。但很多人都表示,明明自己買的字帖已經不計其數,各大名家的字帖都練了個遍,甚至可以將現代著名書法家的名字倒背如流了,自己的字原來什么樣,現在還是什么樣。為什么?這其中就暗含著弄斧到班門的道理。字帖,往往都是在例字上覆蓋一層半透明的膜,然后再讓我們去照著例字描。這樣子養成肌肉記憶基本是不可能的,為什么?因為我們這樣只會拘泥在描摹這一層面上,描一遍而已,試問誰不會呢?我們要做的是在白紙上照著例字一筆一劃地學,學間架結構,學筆畫順序,學一個字的力度和靈魂所在!
字帖就好比是上文所說的占山為王的山,白紙則是山外的另一番天地,只有跳脫出這座山,才能看見自己身上的缺點,從而用更高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才能有更高的眼界,更博大的胸襟。
再比如說,一個學生本來在一個學校里讀書,這個學校在這個省排的是倒數。學習風氣很糟糕,這個學生在這里很上進,跟身邊的同學比起來已經相當努力,于是他在這里基本都能取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在中考的`時候,他勉勉強強擠進了重點中學,才終于發現自己以前的眼界是多么的狹窄。在好的重點中學里,有優秀的同學,有人跟自己競爭,學習風氣的優良,壓力的陡增,可以說,在這里,沒有人是不優秀的。為了一個更高的成績,這個學生就不得不繼續努力,比以前更加努力,有一天,他跟以前的同學聚會,聽到他們只考了個三本就已經沾沾自喜,才驚覺二者之間的差距。這就是環境塑造一個人的完美事例。以前,這個學生跟比自己弱一些的學生相比較,如今,他到了真正的強者面前去爭斗,正是因為對手的強大,才造就了這個學生現在的優秀。
所以說,不要懼怕跟高手比較,而是應該自豪,自己能與強者一較高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班門弄斧新解議論文2
晚上,寫完課外閱讀筆記,發現有一塊“空地”,“荒”了怪可惜的,于是提筆畫了幾根小草,媽媽看見了,說:“你的老師能寫會畫,在他面前‘班門弄斧',豈不讓人家笑話!”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浮想聯翩。
“班門弄斧”這個典故是比喻在比自己高明的人面前賣弄本領,自古以來都是貶義的。
由此,我想到:學生們學習本領,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假如如老師斥道:“學習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強!”學生也很“謙遜”,不再進取,那科學技術怎么能發展到今天這樣先進的水平? 向老師學習,并非“班門弄斧”。即使弄幾下斧,求教于他人,有什么不好?因此而多學一些本領,又有什么不對?如果水遠不敢“班門弄斧”,人類可能還在吃生肉,披樹皮。敢于“班門弄斧”,正是求教的開始。
它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事物總是發展的,后代總是勝于前代的,有許多人在“班門”前大“弄”其“斧”;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面前“弄斧”,為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取得優異成績;工人作家宗福先,就是在戲劇大師曹禺門前“弄斧”,寫出了話劇《于無聲處》,轟動了全國。
我們不要以“班門弄斧”自棄,別人更不應以此來嘲笑勇于探索創造的人。特別是青年人,要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精神,為祖國的現代化偉業,勇于多在“班門”前“弄”幾下“斧”。不要怕砍歪了,多砍幾下,取得經驗教訓,增長才干,不就能砍正了嗎!?
【班門弄斧新解議論文】相關文章:
班門弄斧議論文(通用8篇)04-09
班門弄斧的成語故事06-05
2017司法考試最新解析12-07
最新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樣本模板07-30
山東煙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最新解讀05-20
議論文提綱04-09
議論文如何入題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09-17
議論文作文評語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