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變”與“不變”的交織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長,是“變”與“不變”的交織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周國平在《童心》中寫道:靈魂無非就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而不會再失去。以我之見,達到這樣狀態的過程稱為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變,審時度勢,學會更好生存;同時也學會了不變,堅守理想與信仰,保持童心。
變通意味著學會妥協,與自己與外界妥協。正像張藝謀說的:誰都要妥協,每天都會有妥協,必須在妥協中求生存。妥協,不僅是一種姿態,還是一種處事的方式。
只有在經歷一次次猛打猛沖,一次次失敗教訓后后,人們才會發現有些事自己力不能及,開始尋求與自己妥協,明白妥協不等于失敗,不再持守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是信條,對輸贏也不再苛求。《楚辭》中曾言: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此言得之,當人發現生存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全世界并非以自己為中心時,才會不再固執己見,與外界妥協,學會了不同場合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開始去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世界。
變通意味著學會隱藏自己。隱藏自己的情緒,懂得不再隨意發泄;;隱藏自身的脆弱,在困境面前一如既往地前行;隱藏自身的.鋒芒,使其變得耀眼而非刺眼。
在掌握了變的智慧后,更重要的是保持心中的不變,在涉及自我原則問題上不讓步。即心中的信仰與夢想。正如尼采所言: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是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有的人妥協過度,隱藏過深,以致成為托馬斯·艾略特筆下的失去信仰與理想,被焦慮與空虛填滿的空心人。在迎合他人中迷失自我,拋棄了初識世界的好奇,日復一日地匆匆忙忙,留下一身的焦灼與疲憊。
然而人若沒有自我的追求與堅守,一直處在隨波逐流的狀態下,會逐漸麻木而失去自己。縱觀偉人,都是有所堅守。敦煌壁畫修復者李云鶴,不愿看到傳統在歲月中消亡,在眾人的譏諷中把自己埋進大漠孤煙,十年心血讓風化的歷史暗香浮動;畫家陳丹青認為現行的教育體制不能培養學生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毅然從清華美院辭職,而這使得他的創作得以擺脫束縛;耶魯村官秦玥飛看到貧困地區人民的困苦,他在殿堂與田壟之間選擇后者,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在變與不變的交織中,學會變以更好地生存,堅守不變讓我們找到自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強大自己,更好地前行。
【成長,是“變”與“不變”的交織議論文】相關文章:
2017年國家最新公告司法考試的變與不變06-22
《中國畫的守與變》閱讀答案03-15
求職是種成長10-11
創新是議論文寫作的論據10-15
與成長故事的手抄報01-30
議論文寫作指導與訓練11-11
讀書與成長征文范文02-03
議論文寫作技巧與范文10-03
怎樣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05-03
感恩與成長黑板報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