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的高中議論文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要求具備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如何寫議論文才能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創新的高中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創新的高中議論文篇1
如果說繼承是一個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那么創新就應是這個社會走向未來的,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如今,繼承與創新的任務已逐漸轉移到了年輕的我們的肩上,我們誰都不愿缺席,更不愿輕言放棄。
追溯往昔,從先賢身上繼承下來的思想與生活技能,無不體現出優秀的品質,推動社會的進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所寫的一樣,正因繼承了法家的精華,商鞅的變法才顯得那么得心應手,恰逢創新變法的及時,才使得身處地圖西陲的秦國變得強盛。我們繼承先輩們的優秀的品質與技藝,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在前人的精神遺產中予以創新,繼承與創新共同作用,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繼承與創新,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所必不可少的品質。如果說創新是船帆,那么若想駕著小船前往夢想的彼岸,繼承便是那必不可少的風。一個人迷失在荒漠中,他所繼承的東西早已決定了他是否能走出去,有創新精神的人會去創造,通過有的材料去創造自己需要的物品,去利用。繼承與創新緊密相連,在開創新世界的征途中,必不可少。
繼承與創新見證了一個民族的興起。二十世紀五六是年代,祖國科技發展處于低谷,一大批科學工作者積極響應,依靠所繼承的堅韌不拔的品質,用其所具有的創新精神,為祖國的科技事業添磚加瓦。繼承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承載者,是創新的基礎,是創新意識的來源;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推動者,是文明進步的動力。沒有繼承和創新,整個民族死水一灘,沒有了活力與朝氣;沒有了繼承與創新,整個民族步履維艱,難以繼續前行;沒有了繼承與創新,整個民族都將被歷史所遺棄。一個文明就像一座塔,需要堅石承載他的博大,需要塔頂的創新之火去證明文明仍在繼續。
對于當代的我們來說,在開創新世界的征途中,繼承和發揚尤為重要,創新亦必不可少。創新是茫茫沙漠中的綠洲,給徘徊不前的人注入前進的動力;創新是無邊黑夜中的星辰,給探尋求知的'人以前進的方向;創新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予以疲憊的人心靈的慰藉。
新世界的大門已經開啟,集結的號角激蕩著我們的心靈,未知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前去探尋,我們誰都不愿缺席,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仍需努力!
關于創新的高中議論文篇2
模仿是模仿某人的一舉一動,不止形似,甚至神似;創新是不滿足于現狀,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現狀。
創新要打破舊的思維模式,創新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創新會觸及既得利益。
有一個6歲的小女孩跟爺爺學畫畫。她畫了一只漂亮的紅兔子,一匹帶翅膀會飛的馬,一只比母雞還大的雞蛋。爺爺批評她不該把兔子畫成紅顏色,不該讓馬長出翅膀,不該把雞蛋畫得比母雞大。小女孩不服氣,結果她的畫在國際比賽中獲得大獎。這個6歲的小女孩畫中的東西,并沒有按照常理去畫,而是根據自己的想像去畫的。她的畫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這個6歲的小女孩正是打破了舊的思維模式,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她的創新給她帶來了大獎。
模仿只是一種機械的模仿,“全身心投入”就能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
日本有一個小男孩,他的書法寫得非常的好。在他十歲的那年,他曾獲得了一個書法大獎。那時,人們都稱他是“神童”。幾年以后,一位書法大家來看這位“神童”時,這位書法大家說了這么一句話:“這個孩子寫得書法已經沒有價值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這個小男孩寫的書法是極力模仿王羲之的書法,因為他全身心投入,已經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了。模仿只是一種機械的活動,它不能使人進步,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創新是不滿足于現狀,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現狀。
一次,卓別林得知某座城市舉辦模仿卓別林的比賽,于是他改名前往參加。結果在6名參賽者中,他這個真正的卓別林卻名列倒數第一。為什么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分析一下原因:其他參賽者是極力模仿卓別林的一舉一動,不止形似,甚至神似。而卓別林自己肯定是不滿足于原來的自己,一定是要極力表演得更好,甚至超越自我。卓別林正是不滿足于自己的現狀,打破原來人們腦子中的卓別林,開始了創新,所以出現了這種奇怪的現象。
創新是和模仿的精神相對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應一味地去模仿,而應不斷地去創新,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
關于創新的高中議論文篇3
現在的時代在飛速地發展著,人們的思想帶著腳步不斷地向前走,當一切舊物質被這滾滾歷史車輪揚為塵埃時,我們又何在窮山惡水的地方探索發現。當生活中出現被人重疊的假象時,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努力地改變自己,另立獨特。所以,創新便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深思與行動。
說到創新,我們不妨先侃一下模仿。模仿是一種帶有藝術色彩的行為,它能巧妙地用各種方法使自己與被模仿者有些許相似之處,但正如齊白石老人教育學生:“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里便詮釋了模仿的害處,模仿并不代表超越,不代表創新,更是一種比較貶義的代名詞。從古至今都有人們模仿名人而發展自己的例子,名人或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會被模仿是因為他們具有更加奪人眼球的亮點部分,具有榜樣先鋒的意味。
不過,他們到底能走多遠?
下面便是創新了,我們會把創新理解為探索、發覺、發明、發展。是說在創新這條道路中,我們唯有探索到了,才可以與自己的意愿,更加接近現實。這些例子不勝枚舉,我們有愛迪生剛開始發明的電燈,愛迪生之所以發明了電燈,他是有一個勇于探索和大膽創新的念頭。剛開始鎢絲燈出來之后,效果昏黃,色澤差。不過我們也不是甘于一成不變地使用它,當舊時代翻去之后,白熾燈出現在了大家的生活中,它擁有的一系列特點是電燈起源所沒有設計到的。這更是創新部分的體現,一個懂得創新,不斷創新的人,是歷史記住的人,當提到燈泡,大家都會說出耳熟能詳的愛迪生,誰會提后來的人呢?
當小沈陽火爆娛樂圈之后,你又有多少由心而發的感慨呢?小沈陽憑借自己優秀的模仿技藝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與歡笑,他也是紅了一時。但是,當小沈陽熱飄過之后,我們又會怎么記得曾經有一個“名人”,他像個演員似的,只唱別人唱過的歌。是的,我們不是記得一個僅靠模仿便能名垂千史的人,或許,當時我們對他并不是崇拜。
為什么有的人可以活在人們心里,是因為他用自己最獨特的方法去讓人們記住自己,他們不會只用一種方法去展現自己;在各個領域提高自己;不斷創新一些新形象和新事物來充實自己,讓自己更加完美,一定要不斷地努力,創新自己的生活那樣才可以永久地立足于大地之間。如學習也是這樣,用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取得成績,是比固步自封的死學更有智慧。
模仿與創新是并列存在的。摒棄模仿是一種理智的行為,開拓創新才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在我們的時代里——創新才是王道。
【關于創新的高中議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責任的高中議論文01-05
關于高中勵志議論文01-06
創新是議論文寫作的論據10-15
高考議論文創新寫作指導09-24
學會寬容的高中議論文01-06
底線高中議論文01-06
寬容高中議論文01-06
學會放棄高中議論文01-05
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01-08
高中議論文寫作要點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