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的論文
摘要:本文中筆者以《祝福》為例分析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策略和方法,提出要從“學情”出發(f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
關鍵詞:祝福;中職語文;教學設計;優(yōu)化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一種新的課程教學理念也逐步形成,而傳統(tǒng)的中職語文教學在新理念的沖擊下顯得難以適應。近年來,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在改革中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生源整體素質不高,特別是語文基礎薄弱,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面對如此“學情”,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出發(fā)點在于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水平、求知愿望的實際需要來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設計,進而引領學生獲取正面的心理感受,并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思考,提升自己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積淀富有智慧的母語文化。
一、以《祝福》為例基于教材的簡要分析
《祝福》是新編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魯迅在《祝福》中通過刻畫祥林嫂悲慘的一生,讓我們洞察到舊社會勞動婦女在肉體和精神上所遭受的摧殘和毒害,向歷史提供了一份“禮教殺人”的明證。這篇思想厚重、內涵豐富的文章,是語文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可多得的名篇。同時,其所在的單元是學生在職高階段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該課程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小說文體將起到開端和奠基的作用。
從人物形象來看,文章主要有五個人物:祥林嫂、魯四老爺、柳媽、“我”、四嬸。在此,筆者用簡要的語言來概括這些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長期踐踏和迫害,最后被壓垮;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迂腐且保守,反對一切改革,自覺維護封建禮教;柳媽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視為不貞的人加以嘲諷,其自身的被害與她不經意的害人,從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我”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起著線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劇的見證人;四嬸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當工具一樣使用,并沒有把她當人看。
二、基于學生學情的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中職語文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要以學生為發(fā)展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要想在《祝福》教學中滲透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依據(jù)學情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以筆者所教的計算機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為例,他們有著極強的信息搜索能力,有積極解決問題的熱情,此前學過的《故鄉(xiāng)》《孔乙己》等作品,使學生初步掌握了小說三要素的基本知識,學會了簡單地分析情節(jié)和人物,但對解讀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把握文本內涵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于“學情”,依據(jù)課程教學要求,該課程的課堂教學可以將授課目標從三個維度進行分解:一是要求學生把握作品的敘事結構,述寫情節(jié)內容;二是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塑造方法;三是歸納祥林嫂悲劇根源。讓學生在感知文本、熏陶感染、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知人物的精神世界,探究其悲劇根源。同時,也希望學生通過以上兩個維度的學習,理解魯迅深沉的愛和對國民劣根性的思索與批判。本課的重點是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難點是探究歸納祥林嫂悲劇根源。
三、以《祝福》為例的課堂教學設計簡述
為有效達成以上目標,依據(jù)教學任務,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如下: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語文能力訓練為主線的導讀法思想;引導學生讀文、品人,發(fā)現(xiàn)并揣摩關鍵語句,感知、想象人物所處情境、感悟作品內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移情入文、移情入人,熏陶感染;教師發(fā)揮引而不發(fā)、適時點撥的作用,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就教學的整個過程而言,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設計導學方案要求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整合建構并反復閱讀課文,為進入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包括了解本篇小說的寫作背景、主要人物,劃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掌握故事梗概,理清情節(jié),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其次是課堂生成階段。主要有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自學展示,情景導入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展示課前對魯迅及其作品相關信息的預習成果,幫助學生溝通和積累文學常識,構建學生知識圖式;通過引用課文第三段描述祥林嫂乞討場景設置問題:這個人是誰?在她身上發(fā)生了什幺事情使她改變如此之大?以這些源于文本的陳述性知識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探求興趣,使他們進入到了文本學習。二是整體感知文章情節(jié)環(huán)節(jié)。依據(jù)閱讀認知規(guī)律,請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結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概括情節(jié),形成自己的認識,再分組交流互聽互評、思維碰撞、修改作業(yè),將語文能力訓練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三是深層探究解讀根源環(huán)節(jié)。為突破難點,以“祥林嫂有罪嗎?”為題讓學生對魯鎮(zhèn)人的深層思想展開探究,進而理解當時愚昧、落后的封建社會思想文化對人性的抹殺。在此基礎上,我以“祥林嫂是窮死的嗎?”為切入點,請學生思考祥林嫂為什幺會淪為乞丐?祥林嫂的再嫁,責任在誰,過錯誰擔?魯鎮(zhèn)上下階層人物在祥林嫂悲劇面前的態(tài)度如何及祥林嫂本人對不公正的待遇的反應怎樣?以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溯本求源,進入文本情境,使學生在對祥林嫂生命軌跡的梳理過程中感知到她在精神與情感上的痛苦,以致喪失勞動能力淪為乞丐,是婆婆逼她嫁人,但卻由她認罪一般地承受世人的歧視和冷漠,至此學生感悟到了封建制度、文化對人性的戕害和祥林嫂自身的麻木、不覺悟,總結出祥林嫂死于封建思想文化這把無形的刀下,這是時代的悲劇、民族的悲劇。
最后是課后探究階段。要求學生完成自我評價表,課后閱讀《吶喊》《彷徨》小說集,完成不少于800字的《祝福》讀后感,意在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四、以《祝福》為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幾個重點問題分析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應在學生新舊知識之間下功夫。教師可以以課后練習第五題為抓手,讓學生對比兩種敘事方式,感受發(fā)現(xiàn)倒敘手法原來有這樣一種設置懸念:使情節(jié)跌宕起伏,誘人探入的作用。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提出:要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就作品中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因此在,解讀人物、掌握方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請你談談祥林嫂”這一開放性話題,了解學生對人物的原初體驗。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的范文12-26
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08-23
服裝設計的論文04-12
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論文12-02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7篇)03-15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寫作指導03-31
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大綱設計11-25
設計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致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