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維權 積極行動
職場維權,如今了熱門話題。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維權的腳步更是不斷前行。 在全國,《工傷保險條例》為在職人士撐起了一把“保護傘”,《最低工資規定》保障勞動者的最低生活水平,全國工會系統推出“12351”職工維權熱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從法律的高度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做出了明確處罰規定。職場維權需要積極行動。
求職者vs中介
維權焦點:黑中介
求職者個人與各類人才中介、 職業 介紹機構之的矛盾則是維權的又一重要陣地。其中,“黑中介”嚴重損害了求職者利益,也是這一領域的維權焦點。
根據相關規定,合法的中介機構必須是經過工商注冊,并有人事部門頒發的人才中介許可證或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的機構。上海市工商局檢查總隊以及上海市勞動監察機構在用工大檢查中發現,“黑中介”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勞動監察部門在2004年9月進行了一項“職介機構專項整治”,在183戶從事職業介紹活動的單位中就有45家被查處,其中15戶非法從事職業介紹活動的機構被取締。
兩大類“黑中介”
目前勞動部門查處的“黑中介”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類是無證無照的“雙無”機構,指既無《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又無《上海市職業介紹許可證》或者《上海市人才中介許可證》的機構,典型特征是“租一間房、放一張桌、裝一部電話、兩三個人”。這樣的違法機構相對比較容易辨認。
第二類是“有證無照”超越經營范圍從事職介的違法機構,即有工商登記,但無人事部門或勞動部門從事相關業務的許可證。這類非法機構往往比較隱蔽,有相當一部分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它們大多注冊在郊區私營經濟開發區,在各大開發區或勞動密集型用人單位的周邊地區租用一定的辦公場所,同時注冊的“工商營業執照”上多注有“勞務信息咨詢”、“ 人力資源
“黑中介”有特征
據工商部門和勞動監察部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上海存在的“黑中介”有以下特點:
地域特征———集中在城郊、火車站等外來勞動者密集地
非法從事職業介紹、人才中介活動的機構主要集中在郊區以及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附近區域,這些地區外來勞動者相對集中,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度相對較低,“黑中介”在這些區域比較活躍。
行為特征———一切以交錢在先
無論“黑中介”有怎樣的偽裝和行騙伎倆,都有一個共同的行為特征———交錢在先。資料費、信息費、介紹費、咨詢費、會員費、培訓費等等,不管是以何種名目,總是先讓求職者交錢,且不能提供正式的發票。
維權提醒———
違法中介機構的行騙手段如今更加多樣和隱蔽。有的采取“會員制”形式,稱只要求職者交納一定的費用即可免費享受重復多次的職業介紹服務;有的`采取多處設點的方式,一個點巧立名目收取介紹費,另一個點則進行培訓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予推薦,如不合格則不退回介紹費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新動向是,違法機構的廣告發布形式也在趨向專業化,介紹收費趨高。過去的違法從事職介活動的機構大多以張貼馬路廣告、派發小卡片等形式招攬求職者,而現在除了以上手段外,大多還在專業性的 招聘 報紙、刊物刊登廣告,有的還利用互聯網發電子郵件,信息量大,影響面廣,這樣更容易獲得求職者的信任;同時,違法職業中介收費也日趨提高,以浦東地區為例,過去的違法職介收費一般在幾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而現在浦東地區發現違法職業介紹的最高收費已達千元以上。
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與工商等部門正在聯手加大對職業介紹市場的監管力度,堅決打擊違法職業介紹行為。這里提醒求職者在尋求人才中介、職業介紹服務時,一定要尋找正規機構,避免受騙上當。
http://m.shddsc.com/【職場維權 積極行動】相關文章:
1.如何職場維權
2.職場維權的案例
3.職場維權切勿過度
4.職場維權案例集
5.職場維權需有度
6.職場維權問題聚焦
8.職場女性維權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