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關于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綜合筆試精華資料
胎動不安病因病機
胎動不安的主要機理是沖任氣血失調,胎元不固。常見分型有腎虛、氣虛、血虛、血熱、外傷和癥瘕傷胎等。
一、腎虛
素稟腎氣不足,或孕后房事不節,損傷腎氣,腎虛沖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動不安。
二、氣虛
孕婦素體虛弱,或飲食過度,損傷脾氣,或大病損傷正氣,氣虛沖任不固,胎失所載,以致胎動不安。
三、血虛
素體陰血不足,或久病耗血傷陰,或孕后脾胃虛弱,惡阻較重,化源不足而血虛,血虛則沖任血少,胎失所養,而致胎動不安。
四、血熱
孕婦素體陽盛,或肝郁化熱,或過食辛燥助陽之品,或外感邪熱,遂致陽盛血熱,熱擾沖任,損傷胎氣,遂致胎動不安。
五、外傷
孕后不慎,跌仆閃挫,或登高持重,或勞力過度,使氣血紊亂,沖任失調,不能載胎養胎,而致胎動不安。
六、瘕瘕傷胎
孕婦宿有瘕痼之疾,瘀阻胞脈,孕后沖任氣血失調,血不歸經,胎失攝養,而致胎動不安。
胎怯的臨床診斷
1、初生兒出生時形體瘦小,肌肉瘠薄,面色無華,精神萎軟,氣弱聲低,吮乳無力,筋弛肢軟。一般體重低于2500g,身長少于45cm .
2、有早產、多胎、孕婦體弱、疾病、胎養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種病因,及胎盤、臍帶異常等。
小兒濕熱瀉的辨證論治
證候 大便水樣,或如蛋花湯樣,瀉下急迫,量多次頻,氣味穢臭,或見少許黏液,腹痛時作,食欲不振,或伴嘔惡,神疲乏力,或發熱煩鬧,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治法 清腸解熱,化濕止瀉小兒濕熱瀉的辨證論治。
方藥 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臨產診斷及處理
分娩發動之前,孕婦可出現預示不久將臨產的癥狀,稱為先兆臨產。在分娩發動前24~48小時,經陰道排出少許血液,與宮頸黏液相混排出,稱見紅,是臨產即將開始的一個比較可靠的征象。
臨產的診斷:臨產開始的主要標志是有規律而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持續30秒以上,間歇5~6分鐘左右,同時伴有進行性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
產程分期:分娩全過程是從有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簡稱總產程。臨床通常分為3個產程:
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初產婦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需6~8小時。
第二產程:又稱胎兒娩出期,初產婦約需1~2小時,經產婦需數分鐘,不超過1小時。
第三產程:又稱胎盤娩出期,需5~15分鐘,不超過30分鐘。
智力低下分型治療
(1)心腎不足
治法:養心益氣,補血安神。
處方:當歸、茯神、益智仁各10克,菖蒲、遠志、黑芝麻各7.5克。
加減:語言不利加黑豆;神呆健忘加芡實;少眠難睡加沙參、酸棗仁;嗜眠多睡加通草、烏梅;神亂呼叫加徐長卿、白蘚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3次,20日為一療程,休息10日,繼續第二療程。
常用成方:安神定志丸、九轉黃精丹。
(2)肝腎不足
治法:補腎益肝,柔筋益智。
處方:桑寄生、桑椹子、五加皮、木瓜、伸筋草各10克,當歸、桑枝、淫羊藿各7.5克。
加減:手掌不展,是攣不伸加薏苡仁、秦艽;腰軟無力、坐不穩者加續斷、何首烏;膽怯流涎加茯神、遠志、益智仁;驚搐不安者加蜈蚣、鉤藤。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3次,20日為一療程,休息10日,繼續第二療程。
療效:上述二型,配合針灸(耳針及水針)共治療70例大腦發育不全,顯效23例,好轉37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5.7%.
常用成方:腎氣丸、地黃飲。
(3)痰濁蒙閉
治法:清心降痰,益智醒腦。
處方:當歸12克,柴胡12克,石菖蒲9克,生棗仁9克,杭芍9克,法半夏9克,生甘草3克,神曲4.5克,川郁金9克,茯苓9克,益智仁6克,蓮心6克,橘絡3克。
加減:若癥情較輕,略解人意,甚至有一定思維能力者,去當歸、柴胡、神曲、郁金,加黨參、遠志、柏子仁、桃仁,或久服九轉黃精丹;兼有癲癇發作,加全蝎散;肢體強直加川芎、香附、煅龍牡、全蝎、石斛。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本型患者27例,好轉15例,無效12例。其中9例智力有進步,2例失語癥有進步。
常用成方:礞石滾痰丸、溫膽湯。
胎兒期防感外邪
孕婦在調攝寒溫的同時,更要注意防止感受外邪。我國隋代《諸病源候論·婦人妊娠病諸候》列舉妊娠時氣“重者傷胎也”,妊娠溫病“熱搏于胎,皆傷胎也”,妊娠熱病“多致墮胎也”等,已經明確提出妊娠期間感受外邪會損傷胎兒,或造成流產、早產等。現代研究表明,各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包括風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等,都可能導致先天性畸形、流產或早產。妊娠早期胚胎形成,器官分化,最易受到損害。例如,孕婦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可造成小兒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小頭畸形及智力發育障礙等,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委中毒的診斷
委中毒發病前多有患側足、腿皮膚破傷史。
初起在委中穴木硬疼痛,皮色如常或微紅,形成結塊后患側小腿屈伸困難,行動不便。伴有惡寒發熱、納呆等癥狀。若腫痛加劇,身熱不退,約2~3周后則欲成膿。潰后約2周左右瘡口愈合。膿成后切口過小或位置偏高,或任其自潰,膿出不暢,可影響瘡口愈合。瘡口愈合后,患肢仍然屈曲難伸者,需經約2~3個月的功能鍛煉方可恢復正常。
硬皮癥概述
硬皮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膚水腫蒼白或淡紅,繼之皮膚干燥、光滑、增厚、變硬、變薄、毛發脫落,指端及關節處易出現頑固性潰瘍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病有局限性和系統性之分,前者局限于皮膚和肌肉損害,后者除此之外,尚累及內臟。硬皮病發病年齡以20~50歲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局限性者預后良好,系統性者,一旦肺、心、腎受累,病情迅速惡化,預后較差。硬皮病屬中醫的“肌痹”、“皮痹”等范疇。
夏季熱的轉歸預后
一、中成藥劑
生脈飲口服液每服5mL,1日3次。用于暑傷肺胃證。
二、單方驗方
1.荷葉、西瓜翠衣各5S,地骨皮、生地各3g,大棗、五味子各2g.1日1劑,水煎濾取藥液,加白糖少量,頻頻飲服。用于暑傷肺胃證。
2.蠶繭20只,紅棗20枚,烏梅5So煎湯飲,每日1劑。用于暑傷肺胃和上盛下虛證。
三、針灸療法
取足三里、中脘、腎俞、大椎、風池、合谷等穴,視病情行補瀉手法。如下元腎陽不足者,針后加藥條灸,每穴2-3分鐘,每日針1次,7次為1療程,一般治療1-2個療程。
四、推拿療法
推三關、退六腑各200次,分陰陽、推脾土各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揉內庭、解溪、足三里、陰陵泉,摩氣海、關元各3分鐘。1日1次,7日為1療程。用于暑傷肺胃證。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注意防治各種疾病,特別是麻疹、泄瀉、肺炎、疳證等,病后注意調理,恢復體質。
2.改善居住環境,注意調節室內溫度,保持涼爽,或易地避暑。
二、護理
注意營養,飲食宜清淡,多補充水分,可用西瓜汁、銀花露、綠豆湯等代茶。高熱時可適當用物理降溫,常洗溫水浴,可幫助發汗降溫。避免著涼、中暑,防止并發癥。
痢疾的辨證要點
1.辨實痢、虛痢“痢疾最當察虛實,辨寒熱”(《景岳全書·痢疾》)。一般說來,起病急驟,病程短者屬實;起病緩慢,病程長者多虛。形體強壯,脈滑實有力者屬實;形體薄弱,脈虛弱無力者屬虛。腹痛脹滿,痛而拒按,痛時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暫時減輕者為實;腹痛綿綿,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減,墜脹甚者為虛。
2.識寒痢、熱痢痢下膿血鮮紅,或赤多白少者屬熱;痢下白色粘凍涕狀,或赤少白多者屬寒。痢下粘稠臭穢者屬熱;痢下清稀而不甚臭穢者屬寒。身熱面赤,口渴喜飲者屬熱;面白肢冷形寒,口和不渴者屬寒。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屬熱;舌淡苔白,脈沉細者屬寒。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資料】相關文章:
執業醫師筆試經驗07-23
2015年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沖刺試題08-23
2015年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模擬題08-26
2016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綜合筆試精華復習知識點08-30
公衛執業醫師筆試經驗08-10
執業助理醫師筆試試題08-17
中醫執業醫師筆試經驗分享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