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基礎理論:六腑-六腑的概述
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六個臟器的總稱。腑,古又作府,有府庫之意,意即與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及水液代謝密切相關,故稱“六腑”。
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液代謝,是多個臟腑協同作用的結果。中醫學認為,飲食物在其消化排泄過程中,要通過七個關鍵部位,稱為“七沖門”。從中醫“七沖門”的理論可以看出,中醫不僅對消化道做過比較詳盡的解剖觀察,而且對其生理功能也進行了較為準確地概括。由于“七沖門”為消化道的關鍵部位,故其發生病變時,常會明顯引起飲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礙。
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納、運化水谷,傳導糟粕,其共同生理功能是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網站收集所以《素問·五藏別論》說:“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這里明確指出了,六腑的功能是以傳化水谷,排泄糟粕為主,應該有實有虛,不能經常充滿而不排泄。如膽汁的生成排泄,飲食物的傳導,大小便的排泄,無不反映著六腑的這一生理特點,后世醫家將此理論概括為“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這一理論,對中醫臨床,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運用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采用清熱解毒,通腑瀉熱等方法進行保守治療,取得了明顯的療效,使很多患者避免了手術的痛苦及后遺癥。應該指出,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只是針對六腑的功能特點而言,實際上,六腑的通降太過與不及,亦均屬于病態。
http://m.shddsc.com/【中醫基礎理論:六腑-六腑的概述】相關文章:
中醫基礎理論學習心得11-11
關于即興演講的概述06-01
保稅物流貨物概述07-23
九一八事變的概述01-24
最新駕照基礎理論考試試題08-25
創業項目設計概述范文01-29
中醫求職簡歷11-22
中醫養生口號01-18
學習中醫心得08-08
中醫實習總結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