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病理學筆記講義-第六章心血管系統疾病
重點:
1.動脈粥樣硬化
2.高血壓
3.風濕。翰∫蚝桶l病機制,基本病變,各器官病變,心瓣膜病
4.感染性心內膜炎:急性和亞急性
5.心肌病和心肌炎
內容:
動脈粥樣硬化(AS)
一、概述:
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動脈,基本病變是動脈內膜的脂質沉積,內膜灶狀纖維化、粥樣斑塊形成,致使管壁變硬、管腔危險,并引起一系列繼發缺血改變,尤其在心和腦。
二、危險因素
1)高脂血癥:指血漿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異常增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只蛋白(VLDL)水平持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2)其他: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癥、甲減、遺傳因素、年齡、肥胖性別。
三、發病機制尚未最后闡明。
共同機制:脂類物質等因素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脂類物質進入血管內膜,刺激吞噬細胞進入內膜、增生、吞噬脂類物質成為泡沫細胞。同時刺激中膜平滑肌細胞遷移入內膜成為泡沫細胞,并增生導致管壁纖維組織增生。其中泡沫細胞的來源是關鍵。
四、基本病理變化
分期 | 肉眼 | 鏡下 |
脂紋 | 動脈內膜點狀或細條紋狀的黃色微隆起 常見于主動脈后壁和分支開口處 蘇丹III染為桔紅色 | 內膜下大量泡沫細胞聚集 |
纖維斑塊 | 動脈內膜瓷白色不規則形隆起 | 病灶表面被覆大量膠原纖維構成的纖維帽,纖維帽下為數量不等的泡沫細胞。 |
粥樣斑塊 (粥瘤) | AS特征性病變 動脈內膜黃色隆起,表面白色硬組織,深部黃色粥樣物質 | 纖維帽下大量壞死崩解產物、膽固醇結晶和鈣鹽沉積。病變底部可見肉芽組織增生。 |
復合性病變 | 斑塊內出血、破裂、血栓形成、鈣化、動脈瘤形成、血管腔狹窄 |
五、主要動脈病變
1)主動脈:后壁和分支開口處
2)冠心病
3)腎:AS固縮腎
4)四肢:間歇性跛行
5)腸系膜
高血壓
一、發性高血壓定義:
原因不明的、以收縮壓≥140mmHg(18.4kPa)和(或)舒張壓≥90mmHg(12.0kPa)為主要表現的獨立性全身疾病,以全身細動脈硬化為基本病變,常引起心、腦、腎及眼底病變,并伴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二、病因發病機制:
復雜,至今未完全闡明。
三、類型:原發性高血壓分良性高血壓和惡性高血壓兩類
1.良性高血壓:又稱緩進型高血壓,約占原發性高血壓的95%,多見于中、老年,進展緩慢。病理變化分三期:
1)機能紊亂期全身細小動脈間歇性痙攣,血壓波動性升高,動脈無器質性病變!【W站整理
2)動脈病變期:
、偌殑用}硬化是高血壓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現為細動脈玻璃樣變。最易累及腎人球小動脈和視網膜動脈。玻璃樣物質是血漿蛋白滲入到血管壁中的結果。
、诩⌒托用}硬化:主要累及腎小葉間動脈、弓狀動脈及腦動脈。表現為內膜膠原纖維及彈力纖維增生,中膜平滑肌細胞增生,不同程度膠原纖維增生。
③大動脈硬化最常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并發動脈粥樣硬化。
3)內臟病變期
①心左室代償性肥大。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離心性肥大,嚴重時發生心衰。
②腎鏡下:人球小動脈玻璃樣變及肌型小動脈硬化,導致病變區腎小球缺血硬化,相應的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病變相對較輕的腎單位代償性肥大。肉眼: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雙側對稱。
、勰X包括高血壓腦病、腦軟化、腦出血、局部小動脈瘤和微小動脈瘤。
、芤暰W膜中央動脈發生細動脈硬化。
2.急進型高血壓:又稱惡性高血壓。多見于青少年,血壓顯著升高,常超過230/130mmHg,以舒張壓升高明顯,進展迅速,腎和腦受累最重。可見高血壓腦病,或腎衰出現早。特征性病理變化:
1)增生性小動脈硬化:動脈內膜顯著增厚,中膜平滑肌增生,膠原纖維增多,致管壁呈層狀蔥皮樣增厚,管腔狹窄。
2)壞死性細動脈炎:動脈管壁的纖維素樣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