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
1. 消化與吸收障礙所致的消瘦的疾病有哪些?
一、病因
1.內分泌代謝疾病 甲亢、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2.消化與吸收障礙性疾病。
3.慢性消耗性疾病。
4.藥物因素。
5.嚴重創傷與燒傷所致的消瘦。
(二)神經-內分泌及代謝疾病所致的消瘦
1.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產生消瘦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使機體基礎代謝率增高,促進物質代謝,分解代謝過于旺盛,食欲雖亢進,但體內大量養分消耗太多,因而引起體重明顯下降。因此,臨床上沒有明顯原因的消瘦病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應給予相關檢查。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因滲透性利尿作用而引起多尿,體內葡萄糖不能利用,從尿中排除,脂肪、蛋白質分解代償性增加,消耗過多而逐漸消瘦。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是消瘦患者的常見病因。
3.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消瘦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由于皮質醇缺乏,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瘦和體重減輕。慢性脫水、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不振等是導致體重下降的因素。消瘦程度與病情輕重、病程長短以及原來營養狀況有一定的關系。對皮膚黏膜色素沉著而伴有消瘦的病者,應考慮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的可能性。
4.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 嚴重的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患者大多有消瘦現象,甚至出現惡病質。臨床上一般因輕度甲狀腺功能不足而呈虛腫,除非較長時間有胃腸道癥狀或攝食過少方出現明顯消瘦。
5.松果體瘤 未成年病例常由于性早熟而使人推想松果體瘤的可能,但在成年病例則可由于腫瘤侵毀垂體后葉而以尿崩癥為首發癥狀。當腫瘤繼續侵犯前葉而產生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時,尿崩癥狀往往減輕或消失,而消瘦、乏力日漸顯著。
2. 臨床上常見哪些引起消瘦的內分泌代謝疾病?
1、口腔及咽部的疾病 核黃素缺乏所致的口腔潰瘍、牙痛、下頜骨骨髓炎、咽、喉、食管瘤常引進食或吞食的困難,致使攝食過少,呈氮的負平衡而致體重下降。
2、慢性胃腸疾病 胃、十二指腸潰瘍、局限性腸炎、原發性吸收不良綜合征等胃腸病,或因其他疾病致使營養攝入過少,短期內可出現消瘦。
3、慢性肝臟疾病 在慢性肝炎、肝硬變等病時,由于肝臟功能減退,蛋白質合成減少,病者胃腸道阻性充血等往往會出現消瘦。
http://m.shddsc.com/【消瘦-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相關文章:
咯血-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10-13
水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10-13
心悸-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10-13
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呼吸困難10-13
咳嗽與咳痰-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10-13
嘔血-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試題解答10-13
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05-27
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02-12
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常見錯誤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