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論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踐教育論文

時間:2021-05-09 14:34:46 計算機等級 我要投稿

論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踐教育論文

  【摘要】大學計算機教學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作為公共基礎課層面上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二是與專業結合的專業計算機教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和方法,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把計算機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

論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踐教育論文

  【關鍵詞】本科;計算機;教學實踐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實踐,高校逐步將計算機課程作為必修的基礎課開設。教育部高教司頒發的[1997]155號文件中,要求大學的計算機教育不斷線,教育部在文件中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對促進和規范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在新階段所面臨的新情況

  1、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對大學生計算機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社會信息化不斷向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計算機能力越來越成為衡量大學生業務素質與能力的突出標志之一。計算機技術與學科和專業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培養和提高利用計算機解決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專業教育中普遍關注的問題。

  2、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計算機基礎教學要求在教學理念上進行重大的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素質,包括終生學習和提高的能力。

  3、中小學計算機教育逐漸步入正軌,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有新的起點

  原第一層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以計算機概論、office操作、網絡基礎知識及使用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些也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內容。大學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必須提升,以體現大學課程的特色。

  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客觀上使同一學校學生基礎差異變大

  一方面,許多有條件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力度較大,這部分學生進入大學時已初步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少數學生操作相當熟練;另一方面,不少農村、山區的學校缺乏計算機、師資,這些學生進入大學才首次接觸電腦。面對水平如此參差不齊的學生,采用單一的模式進行教學顯然是不合適的。

  5、自2000年以來,應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較大發展,使本科教育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應用型本科教育以“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要目標,與傳統本科相比更加

  突出應用性,故計算機基礎教育也必須圍繞這一目標。

  二、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系列課程設置

  大學計算機教學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作為公共基礎課層面上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二是與專業結合的專業計算機教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和方法,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有以下考慮:

  1、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大學新生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差別很大,我們在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操作實踐”選修課程,該課程采用分層次教學。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采用案例教學和上機實踐等形式,提高計算機操作和office軟件的使用能力;而對已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采用分項目組等形式,完成大型作業,系統地提高辦公軟件的應用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較好地解決了高中后的銜接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

  2、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面向全校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必修課程,在該課程中,著重討論計算機軟硬件基本知識、組成與工作原理,介紹網絡的基本概念、技術和應用等,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主要應用領域,熟悉重要領域的典型案例和應用,理解系統開發所涉及到的主要技術、概念和過程,拓展學生視野,全面提高計算機素養。

  3、按專業分類規劃與實施,充分考慮專業特色和要求

  在計算機知識結構與應用類型方面,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要求差異很大,因此,針對不同專業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如信息類專業,對編程能力要求比較高,開設C程序設計課程,強調算法分析與應用;在機電類專業,開設VB程序設計,介紹界面設計方法以及在工程領域中的應用;對經管類專業,強調對信息管理和加工處理能力,開設數據庫應用課程;而對于像廣電、廣告、藝術設計等專業,設置網頁設計、動漫等課程。

  4、把計算機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統籌考慮

  除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計算機教學以外,專業課中的計算機教學則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本專業領域中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水平,在抓好計算機基礎的同時,關注專業課中的計算機教學,并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總體框架下,分析各專業的計算機知識結構特點與要求,設置合適的計算機課程。同時,各專業還開設了內容豐富的各類選修課程,使計算機基礎教學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三、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

  信息素養與能力被認為是“吸收、處理、創造信息和組織利用、規劃資源”的能力和素質。在教學內容上,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很多內容都與信息有關,如網絡技術與應用、數據庫技術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信息化的認識,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模式上,大力開展基于網絡的計算機教學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課件的開放式教學新模式。依托網絡,我們建立了計算機基礎網上教學園地。網上教學園地主要由課程學習和討論、交流兩大塊組成。在課程學習部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供瀏覽下載等,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討論、交流部分,以論壇的形式,利用網絡及時答疑解惑,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網上教學園地的建設,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作為反饋關于教學效果、質量方面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能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網上教學園地的建設,為因材施教、激勵個性化學習創造了條件。由于學生在計算機知識與實踐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適當地考慮多樣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水平,自主安排學習進程。網上教學園地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學習材料,布置不同深度和廣度的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提高獨立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通過網絡化輔助教學平臺,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有力的支持。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環節,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將實踐環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積極推行案例教學、項目實踐等措施,以凸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各個主題,布置一些有一定難度的作業進行綜合訓練,將一個大作業分配給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要求他們分工協作,既要相互獨立,又要彼此協調,圍繞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查閱相關資料,確定解決方案,最后完成整個作業。通過協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鍛煉表達、溝通、交流及組織等與人相處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積極探索實驗CAI系統的開發及應用,確保實驗教學的質量。我們以程序設計教學為重點,設計開發了一套實驗CAI系統。程序設計實驗CAI系統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在總結多年程序設計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計算機自身特點,對程序設計實驗進行整合。本系統在主控模塊下設計了實驗項目、測驗、題庫設置、作業管理等主要功能。實驗項目部分按章節設計了一些典型案例,學生在完成每一個案例實驗時,系統不僅提供了明確的學習任務,而且提供十分詳盡的在線“幫助”,包括算法分析、程序參考、運行情況等信息;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可通過作業管理模塊上傳作業提交給老師,教師則通過該功能完成對學生作業的管理,同時也可以將批改后的作業上傳到學生作業文件夾,以便讓學生閱讀,實現教師對學生作業的網上指導。使用該系統上機實驗,學生上機實驗目的性強,實驗效果得到大的改善,同時也減輕了教師指導學生實驗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在教學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課堂上學生單向接受、被動學習的狀態,以學生學習、強化個體實踐、信息交流等為中心,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種形式,如專題講座、課題組研討、項目實踐等,提倡和推廣參與式、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互動型模式。

  3、大力推進教材建設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對教材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應用型本科培養人才的定位,大學計算機教材建設應面向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樹立以應用為導向、追求實踐技能的教材建設思路。在實踐中,注重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為課程配套電子教案、學習指導、實驗教材等。

  4、改革考核方式

  各類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多是基于標準化試題的,這樣的考試不利于計算機技能的培養。考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根“指揮棒”,要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切實把能力培養放在第一位,離不開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考核方式難以真實反映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建立新型的成績評價和考核體系。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方式,將寫調查報告、大型作業、項目設計等作為考核方式,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并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例如,我們在程序設計課程考核中,主要考核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踐能力水平,采用筆試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筆試以程序閱讀、程序填空和程序設計為主要題型,側重于考核學生程序設計和語言運用的能力,不再拘泥于語法細節;強調上機實踐的重要性,實踐考核采用上機考試和平時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將日常教學與考核聯系,引導學生加強平時的學習和訓練。

  總結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規律性和經驗,結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特色,科學設置計算機課程并開展教學,還需進一步探索和實踐,以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征求意見稿)[J]. 中國大學教學. 2005,(5):11-18.

  [2]夏建國. 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思考[J]. 教育發展研究, 2006, (7).

  [3]龔沛曾,楊志強,陸慰民,許蘭蘭.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國家精品課程建設[J]. 中國大學教學. 2004,(9):10-12.

【論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踐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論計算機應用基礎09-18

高校本科生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新思路論文12-08

論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分組式教學12-14

應用型計算機類專業的教育與學生就業特征分析論文08-11

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思考12-11

如何提高計算機基礎課教育論文01-01

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01-01

計算機的基礎教育教學策略12-16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論文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前郭尔| 定结县| 乐业县| 康马县| 长兴县| 宁阳县| 神农架林区| 潞西市| 梁山县| 南和县| 社会| 泉州市| 湟源县| 栾川县| 宜君县| 天祝| 将乐县| 怀来县| 鹰潭市| 平利县| 乌兰浩特市| 北海市| 获嘉县| 东光县| 宁德市| 资阳市| 新乐市| 武平县| 木兰县| 江西省| 漠河县| 湘乡市| 搜索| 同仁县| 石首市| 晋江市| 方山县| 乐平市| 咸丰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