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2023清明節黑板報資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黑板報很是熟悉吧,黑板報是多種學問、技巧的綜合運用。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黑板報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2023清明節黑板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各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大中華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河北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歷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上海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于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因此前往上述區域的'人次達到一百余萬之多,從而在清明前后數天往往會造成出省交通的擁擠。
此外,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令點心。其主體由糯米粉制成,經青艾(草頭汁)調和而呈綠色糕團,一般為豆沙餡或芝麻餡。食用時保留了寒食的習慣。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福建閩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后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后(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于寒食節的習俗。
四川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山西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肴,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面餅,形如盤蛇。回家后將面餅放在院里,吹曬干以后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于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后,回家時要拔些麥苗,并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驅蝎。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臺灣清地區明節的習俗
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臺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后,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后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后因臺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清明節防火標語
1、上墳不燒紙,獻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無火過清明。
2、上墳燒紙慎用火,別因祭祖遭橫禍。
3、講文明,樹新風,文明祭奠!
4、上墳不燒紙,獻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無火過清明。
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澤被,慎火護山林常使后人蒙蔭。
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鮮花紙不焚。
7、煙火污染環境,鮮花環保芬芳。
8、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祭祖只獻鮮花禮,不焚香火文明人。
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10、燒香燒紙皆陋習,文明祭祀應牢記。
11、清明時節寄哀思,鮮花一朵告天知。
12、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13、鮮花祭故人,春雨現哀思。
15、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環保消防。
16、清明時節淚花飛,祭奠香爐煙雨忙。手捧禮花獻英雄,焚燒斷魂燃靈堂。
17、我邀天弓發雪箭,千丈白綾祭亡魂。
18、清明時節雨紛紛,網上行人欲斷魂。博客片語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19、清明時節,細雨紛紛,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鮮花一朵,告慰親人,改變陋習,祖先歡欣。
清明節主題活動標語
1、逝人鮮花祭,美好你我他
2、文明祭掃,為創建山水生態園林城盡一份微薄之力
3、破祭奠陋習,樹文明新風
4、清明時節寄哀思,花香裊裊故人知,燒紙舊習莫仿效,文明上墳好風氣
5、清明上墳莫燒紙,栽花種樹祭先人
6、文明祭掃、鮮花祭祀
7、祭祖毋忘文明,掃墓注意防火
8、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9、厚養薄葬,文明祭奠
10、告別喪葬陋習,崇尚文明治喪
11、鮮花祭祖要提倡,森林防火有保障!
12、燒香燒紙祭先祖,森林防火記心間!
13、祭祀獻花多文明,杜絕山火保森林!
14、勸君愛惜祖先地,莫留星火把它焚!
15、留得青山埋宗骨,慎用火燭祭先人!
16、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澤被,慎火護山林常使后人蒙蔭!
17、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環保消防!
18、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束鮮花祭故人
19、關心生者,關愛逝者,關懷人生
20、關愛生命,平安出行!
21、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22、嚴控爆竹,謹慎用火!
23、上墳燒紙慎用火,別因祭祖遭橫禍!
24、緬懷革命先烈,追尋紅色記憶。
25、敬賢思齊,感恩思源。
26、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
27、傳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精神。
28、牢記歷史,緬懷英烈。
29、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優良傳統。
30、為國捐軀,雖死猶榮。
31、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
32、緬懷革命先烈,建設美好家園。
33、慎終追遠,厚德載物。
34、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35、獻花敬禮,緬懷先烈。
36、緬懷先烈愛國魂,幸福不忘英雄史。
37、為了我們的未來只爭朝夕。
38、發揚革命傳統,譜寫時代新篇;繼承先烈遺志,鑄就共同理想。
39、宏揚革命精神,緬懷革命先烈。
40、緬懷革命先烈,追憶革命歷史。
41、忠魂不泯,浩氣長存。
42、死為鬼雄,笑強虜灰飛煙滅;魂掀怒浪,看大江云亂石崩。
43、松柏傲蒼穹,明月祭英魂。
44、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45、青山有幸埋忠骨,戰士無敵報國仇。
46、生經白刃頭方貴,死葬紅花骨亦香。
47、為國捐軀,雖死猶榮。
48、紀念烈士,繼承遺志。
49、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50、緬懷革命先烈,建設美好家園。
51、堅持崇高信仰,堅信社會主義。
52、天若有情,應壽百年于俊杰;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英雄。
53、已有豐功垂青史,猶存大節譽人民。
54、星斗芒寒烈士墓,風雷靈護英雄碑。
55、扭乾坤盡掃古蓼愁云慘霧,昭日月長存先賢浩氣英風。
56、鐵肩擔道義,熱血薦軒轅。
57、英風得天地,壯氣作山河。
58、未酬壯志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9、鵬飛未遂凌云志,蟄伏終有抗日心。
60、編成戰史勛名重,合葬雄關俎豆新。
61、驚回首,偉業豐功垂宇宙;抬望眼,高風亮節勖人民。
62、日月行天,忠虺芳留百世;江河流地,英雄功存千秋。
63、春風已解千層雪,后輩難忘先烈恩。
64、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除荷虜,一代英雄。
65、芳烈長存,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英豪繼起,信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66、錢塘江橋懷念烈士,西子湖水痛緬軍魂。
清明節的風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的習俗: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游、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并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于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征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所以說,無論家里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蝎子圖案的紙貼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初中生2023清明節黑板報資料】相關文章:
清明節黑板報資料02-24
關于清明節黑板報資料02-20
2017年清明節黑板報資料02-19
2015最新清明節黑板報資料02-24
2016關于清明節黑板報資料02-24
關于清明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02-14
2023清明節手機祝福短信08-09
小學生清明節黑板報資料02-23
2016清明節祭奠先烈黑板報資料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