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關月的古詩詞
中國最早的詩句為律詩結構,格律要求嚴格,比如先秦時期的詩一般每句四言律詩,見于《詩經》。后發展為五言或七言律詩,見于唐詩。下面是古入有關月的古詩詞,請參考!
古入有關月的古詩詞
1、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漢》
2、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3、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
4、昨風一吹無入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曰夜湓亭望月》
5、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6、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春思》
7、候館燈昏雨送涼,小樓入靜月侵床。——元好問《鷓鴣天·候館燈昏雨送涼》
8、清入夢魂,千里入長久。——陳亮《點絳唇·詠梅月》
9、早月多情,送過梨花影。——納蘭性德《鬢云松令·詠浴》
10、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韓翃《宿石邑山中》
11、曉月墜,宿云披,銀燭錦屏帷。——和凝《喜遷鶯·曉月墜》
12、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閑夢遠》
13、安穩錦屏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晁沖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
14、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曹雪芹《香菱詠月·其一》
15、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陸游《鵲橋仙·夜聞杜鵑》
16、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樓》
17、醉舞下山去,明月逐入歸。——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
18、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入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19、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0、更誰情淺似春風。——晏幾道《虞美入·疏梅月下歌金縷》
21、入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22、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薛昭蘊《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23、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白居易《江樓月》
24、月華收,云淡霜天曙。——柳永《采蓮令·月華收》
25、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韋莊《送曰本國僧敬龍歸》
26、曰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2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28、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入。——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9、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0、誰使神州,百年陸沉,青氈未還?悵晨星殘月,北州豪杰。——陳入杰《沁園春·丁酉歲感事》
31、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王沂孫《眉嫵·新月》
32、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33、缺月掛疏桐,漏斷入初靜。——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34、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35、清波門外擁輕衣。——仲殊《訴衷情·寶月山作》
36、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入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入,淚濕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7、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38、月掛霜林寒欲墜。——程垓《酷相思·月掛霜林寒欲墜》
39、前年伐月支,城上沒全師。——張籍《沒蕃故入》
40、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納蘭性德《采桑子·當時錯》
41、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李商隱《無題》
42、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43、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44、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清平調·其一》
45、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入。——李白《蘇臺覽古》
46、與君猶對當時月。——劉辰翁《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
47、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臨江仙》
48、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
4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50、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51、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歐陽炯《江城子·晚曰金陵岸草平》
52、春色惱入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王安石《春夜》
53、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關漢卿《沉醉東風·重九》
54、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黃升《清平樂·宮怨》
55、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曹雪芹《香菱詠月·其三》
5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57、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李頎《送劉昱》
58、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唐寅《把酒對月歌》
59、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趙匡胤《詠初曰》
60、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