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傷懷古詩
1、《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使者)相遇但無紙筆,請告訴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賞析一】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賞析二】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鐘”在這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龍鐘”和“淚不干”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2、《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譯文】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傷心,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處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極星不可動搖,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父吟。
【賞析一】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從空間著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后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
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賞析二】
這首詩寫于成都,時在代宗廣德二年(764)春,詩人客蜀已是第五個年頭。上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陜州事;隨后郭子儀復京師,乘輿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指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的日益衰敗景象。
3、《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譯文】
我旅居并州已經十年風霜,歸心似箭日夜思念著咸陽。
不知為何再次渡過桑干水,回頭望去反覺并州是故鄉!
【賞析一】
在許多詩集中,這首詩都歸在賈島名下,其實是錯誤的。因為賈島是范陽(今北京市大興縣)人,不是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人,而在賈島自己的作品以及有關這位詩人生平的文獻中,從無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記載。又此詩風格沉郁,與賈詩之以清奇僻苦見長者很不相類。
《元和御覽詩集》認為它出于貞元間詩人劉皂之手。雖然今天對劉皂的生平也不詳知,但元和與貞元時代相接,《元和御覽詩集》的'記載應當是可信的。因此,我們定其為劉作。
【賞析二】
此詩題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無須說明,后者卻要解釋一下。朔方始見《尚書·堯典》,即北方。但同時又是一個地名,始見《詩經·小雅·出車》。西漢置朔方刺史部(當今內蒙古自治區及陜西省的一部分,所轄有朔方郡),與并州刺史部(當今山西省)相鄰。桑乾河并不流經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無關。
并州在唐時是河東道,桑乾河由東北而西南,流經河東道北部,橫貫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這些州,當今雁北地區。由此可見,詩題朔方,乃系泛稱,用法和曹植《送應氏》“我友之朔方,親昵并集送”一樣。而劉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體地說,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傷懷古詩】相關文章:
初夏故土,靜夜傷懷美文08-28
寫春天的古詩_春天的古詩大全09-28
春天的古詩11-02
春天的古詩11-22
早春古詩03-27
杜甫的古詩09-21
清明古詩03-03
乞巧古詩08-05
語文古詩竹石古詩詞12-02
古詩的情話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