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古詩詞在音樂教育的思考論文
摘要:中華民族眾多的傳統的優秀文化,例如戲曲、舞蹈、民歌等已經進入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中,傳統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小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對傳統古詩詞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進行談討。
關鍵詞:古詩新唱;中小學;音樂教育
2018年2月16日,大型原創文化類節目《經典永流傳》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熱播,節目將古代的經典詩詞與現代音樂結合在一起,用明星歌手來演唱詩歌,使觀眾在優美的旋律中領略詩詞之美。追溯藝術的起源,我們不難發現,在古代中國詩詞和音樂原本就是融為一體的,《尚書舜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①《文心雕龍樂府》:“故知詩為樂心,聲為樂體!雹谠倮,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面全部都是可以演唱的樂歌,《詩經》配雅樂,以及后來的《楚辭》配楚樂,漢魏《樂府》配清樂,唐詩宋詞配燕樂……梁俊是一名支教老師,2013年梁俊在貴州省石門坎曾有兩年的支教時光,在山里,他帶著學生把古詩唱成歌,發現孩子們藏在心中的那片桃花源。梁老師拿著吉他,自己哼唱,把一首首古詩譜成曲子,教學生們演唱。在《經典永流傳》節目中,梁俊老師帶領著他在貴州省支教的學生們一起唱《苔》。梁老師問學生:“還記得我們為什么要唱《苔》嗎?”學生回答:“因為要讓我們像牡丹一樣勇敢的開放。”,正如詞中所寫“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碧μ\大多寄生于陰暗潮濕的角落,沒有陽光的照耀,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如此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苔蘚卻依然開放著,苔花雖然很小,如米粒般,也許只有用放大鏡才能看到,但是它仍然學習牡丹一樣綻放。
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許多的艱難困苦,但是我們依然要有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生活的更有意義!短Α肥橇嚎±蠋熢谫F州山區支教時,借用清代詩人袁枚的詩譜寫的曲子。曲子的旋律和節奏都很簡單,沒有較大的音程跨度,比較適合中小學生演唱。在梁俊老師寫的這首歌中,音樂用其獨特的感染力充分展現了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情緒,鼓舞了貴州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既使面臨再多的困難,也要學習苔蘚像牡丹一樣勇敢的開放。此外,我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谷建芬老師,她給許多優秀的傳統古詩詞譜寫曲子,創作了50余首《新學堂歌》,用于孩子們的演唱!队巫右鳌肥枪冉ǚ依蠋焺撟鞯牡谝皇住缎聦W堂歌》,歌曲中寄托了谷建芬老師對孩子們的期望,希望孩子們能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在優美的歌聲中,在文化經典的感染下,健康快樂成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首《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五言詩,詩中并沒有華麗的詞藻去描繪與雕飾,慈母臨行前“密密縫”,只因害怕兒子很晚才能回家,表現了偉大的母愛。詩人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細節的描寫,表達了對母親深深地愛與感激。經典的詩詞再加之優美的旋律,使學生們在歌唱這首《游子吟》時,不僅體會音樂本身帶來的旋律美,而且感受詩中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從小就樹立要敬愛父母的.傳統孝道觀念。音樂是流動的詩歌,詩歌是凝固的音樂。以經典古詩詞為依托,將經典古詩詞與音樂相結合,讓經典詩詞走進音樂,用音樂的旋律美來表達古詩詞的韻味。我們有理由相信,乘著歌聲的翅膀,那些歷經千年的古詩詞,包括古詩詞中蘊涵的傳統文化,會如一壇陳年老酒,隨著歲月的流逝,散發出濃郁的醇香。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古詩詞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讓學生在愉快的歌唱氛圍中,在美的音韻中感悟中華詩詞文化的魅力,這樣的方式不正是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嗎?而且,將中華傳統的古詩詞融入音樂教學,加強音樂與文學的相互作用,這樣不僅有利于改變傳統教育單一、線性的思維方式,而且有利于擴寬學生文化的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這一載體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一起共同創作,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在老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給古詩詞重新譜寫旋律,開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另外,《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強調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其中就包括音樂與詩歌,以歌唱的方式重新去演繹、創造古詩詞,這也是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音樂教學中,節奏的教學是很重要的,我國傳統古詩詞本身就蘊涵著節奏感,通過朗讀、歌唱古詩詞,學生的節奏感也能從中得到加強。將古詩詞融入現代音樂,保留詩詞的文化意蘊,通過歌唱的演繹更好地表達詩詞的情感。這樣的方式,既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也能豐富我們的音樂課堂。學生不喜歡死記硬背古詩詞,通過歌唱的方式,用音樂旋律可以有效地帶動并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理解記憶。在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中,把音樂教學活動作為載體,通過音樂教學活動來學習古代傳統的經典詩詞,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而且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升。讓詩歌飛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成為學生音樂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在歌唱中感受學習古典詩詞的樂趣,領略古典詩詞的美。通過這樣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音樂和文學的審美能力,這對于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和語文教育都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新平.試論音樂介入古典詩詞的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3,11.
[2]姚夢嬌.為孩子們寫歌—淺談谷建芬的新學堂樂歌[J].黃河之聲,2015,14.
【傳統古詩詞在音樂教育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在古詩詞的世界漫步作文08-25
音樂教育專業畢業實習與就業論文08-05
音樂教育本質格式塔式特征分析論文08-29
語文教學論文寫作的幾點思考論文07-29
描寫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古詩詞09-15
中考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論文05-02
音樂教育感言的范文03-08
在論文答辯會上陳述的論文09-12
中考改卷引發的問題和思考論文05-09
專科層次音樂教育專業就業指導探討論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