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后感(匯編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
給這部電影打五星。
前半段看到爸爸逼兩個女兒起早貪黑地訓練、在印度這樣傳統的國家把她們頭發剪掉、調整她們的飲食來實現體重增長等等,以實現他年前時未實現的夢想讓我想起中國的父母的樣子,所以我心理覺得不贊同甚至有些反感這位父親。
現在想來,當我心里的想法和電影里兩位女兒的內心吶喊是一樣的時候,不是說明電影很成功嗎,能這樣牽著觀眾的情緒走,著實厲害。
接著,父親的做法由一個14歲要出嫁的女孩嘴里,道出事情的本質:“你們的父親這樣對你們,你們覺得他很壞嗎?而我恰恰希望我能有那樣的父親。他要求你們進行刻苦地訓練,說明他把你們當成他的女兒,他認真地愛著你們保護著你們。我只能走一條很多印度女人走的路,14歲出嫁,嫁給一個從未謀面的人,跟他生兒育女,過上和我的母親一樣的生活。而你們可以選擇另一條路,你們練習摔跤,就有機會去接觸更大的世界,接觸更多的人,還有機會讓世界看到你們。所以你們不該感謝他嗎?”我的心情隨著這個轉折,和二位女孩的不再與父親敵對,認真投入父親精心安排的各項訓練去了。
影片后面還有一個觸動我的點,就是當父親被惡人關起來不能去現場指導女兒比賽的時候,女兒在最后關頭要放手一搏,她腦中出現一個畫面,是父親兒時把他們丟進河里,在岸上對她們說:“女兒,你們要自己努力往上游,爸爸不能總是能救你!”不知為什么,我看到這句話競淚流滿面,是為了父親的英明睿智堅持和格局、也是為了女兒的成長獨立。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由阿米爾汗主演帶出,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我也著實為演員和電影故事和導演點贊。我的鄰居帶著她的兩個孩子去看電影,也給了非常高的評價。阿米爾汗真的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從他的電影看出,他確實是看到印度現存的問題,對印度的教育、女性、孩子懷著關注又希望能改變他們命運。另外兩部他主演的電影也是五星推薦:《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2
苦,永遠為樂做鋪墊。
許多人,包括吉塔和巴比塔,他們都會問:“我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當其他人在看漫畫時,我卻在學畫畫;為什么當其他人在打游戲的時候,我卻坐在書桌前解奧數;為什么當別的女孩過著安逸和悠閑的生活時,吉塔和巴比塔都在苦練摔跤。
吉塔和巴比塔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接受訓練,她們被剪掉了長發,與男孩比賽,面對痛苦的訓練,她們只能絕望地說:“為什么要摔跤?”
我們也如此,當我們坐在書桌前,做著似乎超乎我們能力范圍的題目,左手撐著腦袋,右手握著筆,在草稿紙上摳著,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時,也會煩燥地對爸爸媽媽說:“我不想做了,我為什么要做這些題目?”
同時,吉塔和巴比塔也開始了反抗,調爸爸的鬧鐘,故意摔得很慘,弄壞燈泡,這些都只是想解脫那絕望的生活。
其實,我們有時候也是這樣,遇到難題時,我們便悄悄看一看答案,便寫了上去,完全不去思考解題思路,以為應付了老師和父母就可以了。
有了一點點成績的吉塔開始驕傲和放松自己,成績當然也落了下來,經過一次次失敗,吉塔終于后悔沒有聽父親的話,又開始像從前一樣嚴格要求自己,用心練習,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吉塔在奧運會上奪得了金牌。爸爸激動地熱淚盈眶擁抱著吉塔和巴比塔說:“你們是我的驕傲!”
而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在那一點點的驕傲自滿中學習成績直線下滑,這才抹著眼淚后悔沒聽老師和父母的話,便開始勤學苦練。
無論是吉塔和巴比塔,還是我們,都一樣,我們或許在遇到困難時都會退縮,但在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人給我們指點方向,他們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老師,正因為有了他們的諄諄教導、無私幫助,我們價值。
伴隨著風趣的印度音樂,我品味了一個成長過程中不會遺忘的故事,也讓我重新看待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愿我們終將成為電影中的吉塔和巴比塔,成為父母的驕傲!
也愿,我們都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3
前幾天,我去看了一場電影――《摔跤吧,爸爸》。
故事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印度女孩吉塔和巴比塔的爸爸在還沒生下她們之前,一直希望生個兒子,因為他是一個摔跤手,曾經拿過全國冠軍,他想把兒子培養成世界冠軍,實現他的夢想。可惜他生了三個都是女兒,但是后來他無意中發現兩個大女兒不僅會打,而且還打得有招有式,于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女兒們培養成專業的摔跤手。
沒多久,吉塔和巴比塔就被高強度的魔鬼訓練折磨得叫苦連天,甚至想方設法來逃避訓練,結果被爸爸嚴懲,剪掉了那美麗的秀發。經過刻苦的訓練,吉塔和巴比塔終于成了無堅不摧的女漢子。他們在爸爸的指導下成功贏了邦級賽和全國賽,進入了專門培養頂級摔跤手的國家隊。歷盡波折,吉塔如愿以償地參加了世界摔跤大賽,并且進入了決賽。她決賽的對手是以前經常負于的澳大利亞選手。但巴比塔因為有了爸爸的陪伴和指導,她信心滿滿,胸有成竹,為這場應戰做好了充分準備。可成功總是那么來之不易。決賽前兩局一比一,打平。決勝局中她想起了爸爸教給他的一招制敵式,反敗為勝,成功地獲得冠軍。現場響起了激動人心的印度國歌,爸爸和女兒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歡呼一片。
電影結束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吉塔姐妹能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實屬不易。記得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時,一開始總是摔跤,手腳上的擦傷讓我疼痛不已,多少次都想說:"不學了,學不會。"后來在爸媽的耐心陪伴和教導下我沒有放棄,仍然咬牙堅持,現在我的騎車技術可是相當穩妥。哎,想起當時那么點困難就動搖了信心,真是自愧不如呀。
如今,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都相當優越,只要我們秉持吉塔和芭比塔這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必能在各個方面取得更多的“冠軍”。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4
昨晚,爸爸媽媽帶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摔跤吧!爸爸】,這已經是我期盼已久的了,真是太開心了!
電影開始了,我才知道這是一部說印度話的電影,不能翻譯成中國話,所以我只好看字幕。這是一部關于摔跤的電影,里面主要講了一名印度摔跤手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訓練他的兩個女兒摔跤,他的兩個女兒分別是吉塔和芭比塔。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她們都不喜歡。是爸爸逼著她們每天5點起床開始跑步、游泳、做各種體能和技巧訓練。后來,因為她們去參加一個女孩的婚禮,這個女孩根本不想結婚,反而很羨慕她們有這樣一個爸爸,并且告訴她們正是因為她們的爸爸非常愛她們,才會讓對她們進行訓練,讓她們長大以后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從此以后吉塔和芭比塔主動起床開始訓練,還特別的積極和努力。
當爸爸第一次帶吉塔去參加摔跤比賽的時候,那里的人根本不讓女孩參加,而且還嘲笑他們。因為女孩在印度不受重視,十來歲就結婚生孩子,然后一輩子就在廚房里面做飯。摔跤對他們來說就是男人的事。后來組織摔跤比賽的人為了賣到更高的票價,才讓吉塔去參加比賽。第一場吉塔贏了,第二場和第三場輸了,但是吉塔贏得了第一筆50盧比的獎金。后來吉塔和芭比塔就更加努力的訓練了。后來她們一次又一次的贏得了冠軍和獎牌,最后進入了國家摔跤隊。因為那里的教練太不負責任,所以她們的爸爸就親自去教她們。并且每天5點就讓吉塔和芭比塔去找他進行訓練,爸爸還給吉塔分析以前比賽輸的原因,告訴她應該注意的地方。最終吉塔賽場上為她們的祖國印度國贏得了一枚世界金牌,也為印度女孩贏得了一枚金牌!
這部電影實在是太感人了!他們的精神會一直激勵著我努力向前。我要像吉塔和芭比塔學習,更要像她們的爸爸學習。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為了完成夢想而堅持訓練、努力拼搏。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5
《摔跤吧!爸爸》講述的是一個的摔跤手和他兩個女兒的故事,他的夢想本是站到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卻因生活所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他本想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世界冠軍,但不想命運又陰差陽錯地與他開了一個玩笑,生了四個女兒。然而,在他打算放棄自已夢想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賦,于是,他開始訓練自己的女兒。在男權社會的印度,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以及他的女兒,但主人公最終卻排除萬難,把自己的女兒吉塔培養成了摔跤世界冠軍,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最使我敬佩的還是影片中的父親,如果當初他沒有堅持讓自己的女兒訓練,或因男權社會而放棄了對女兒的訓練,也就不會成就最后站在世界領獎臺上的吉塔。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學習比我們好,比我們有天賦的人。但我們也只是看到了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卻不知道他們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與汗水。就像影片結尾處,人們都在羨慕她站在了世界領獎臺上,但卻不知道她為此付出的努力。
當然吉塔也有迷失的時候。她被送往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把父親的教導牢記于心,最終在比賽中失敗,但這使她明白了父親,理解了父親。
覺悟之后的吉塔再一次按照父親的指導開始訓練。她在訓練場上的汗水最終變成了贏得冠軍后激動的淚水。當她發現父親沒有在決賽的賽場時,她也有過一絲的慌亂,但她最終想起父親的那句“我不可能永遠都來救你”。的確,沒有誰會在我們一遇到困難就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只能靠自己。
吉塔堅持初心,相信自己,即使全世界對說她不可能,她仍舊拼盡全力,在最后的22秒逆轉奪冠,創造了奇跡,贏得了所有人掌聲。
距離中考不到一個月,你是否還記得最初的夢想?吉塔能在最后22秒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改變了人生軌跡,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呢?也許我們在奮斗的過程中會像剛開始練習摔跤的吉塔那樣遭遇很多困難與挫折,但是只要我們全力出擊,堅持到底,成功就一定屬于我們!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6
印度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女孩子注定一生與鍋碗瓢盆“打交道”。他們為了自己的家庭,必須長大后就和素未謀面的陌生男子相夫教子,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電影中馬哈維亞是一名前途無量的印度摔跤手,因家庭貧寒,只能忍痛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科馬哈維亞卻夢想有個兒子,讓他來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無奈老天爺偏偏跟他作對,連著生了四個女兒。當馬哈維亞徹底絕望之時,吉塔和巴比塔展現出來驚人的摔跤天賦!于是他開始了對女兒倆的魔鬼般的地獄級訓練,他逼女兒剪去長發,脫下裙裝,換上T恤。在此期間,女兒們反抗過,恨過、母親傷心過、無奈過。最終女兒們還是憑借著勇敢和不服輸的精神,沖破了命運的枷鎖。大女兒吉塔成功獲得了全國冠軍,被選拔到了國家體育學院。然而遠去他鄉的吉塔在晚上放飛自我,吃喝玩樂,終究逃不過每場比賽失敗的厄運。吉塔曾經燃燒的斗志已經磨滅了,失去了信心的她卻在關鍵時候被父親從陰影里拉了回來!重新拾起尊嚴,踏上冠軍之夢。在世界比賽中雖然遇到了坎坷,無數次被對手的銳氣壓制力量,但她永不言敗,最后關頭使出洪荒之力將印度的國旗升至最高點!
這部片子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咱女兒倆剛訓練之際,遭到了村民的譏諷和嘲笑,可她他們毫無灰心之意,努力練習,堅持自己的信念,用實力證明了自己!而在吉塔第一次比賽時,她敗給了一個強悍的男生,事后吉塔請求讓自己再比一回。正是這種不服輸、勇往直前的氣概,令吉塔贏得了勝利;在吉塔學習體育學院教練教給他的技巧時曾回家鄙視父親的方法老土。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的在意別人的看法,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作出決定。只有自己才能改變宿命,當遇到強敵而失敗時,我們不能喪失信心,應該要更加奮發圖強,戰勝他們;而當你獲得勝利之時,千萬不要忘記你這一路是怎么走過來的,如果你因為學習新知識而又忘記了舊知識,那你學了還有什么用呢?
金牌誰都可以拿,不管年長還是年輕,不管是男還是女。獎牌不會自己從地里長出來,你得去悉心培育它。用你的愛心、你的努力和你的熱情!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7
今天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辛格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但卻因生活所迫,沒能實現為國家拿金牌的愿望,因此他把這個希望寄托到了即將出生的兒子身上,誰知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辛格發現他的女孩兒很有摔跤潛力,就決定要把他的女兒訓練成摔跤冠軍。在他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下,終于如愿以償。
這部影片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辛格在訓練他的女兒時,每天早早就讓她們起床跑步進行鍛煉,為了懲罰女兒的小小錯誤,他還把她女兒的頭發剪掉,并給她們換上了男孩兒的衣服。看到這里,我仿佛回想起了我在舞蹈學校時的時候,我們的老師也很嚴格,每天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讓我們下樓晨跑了,我們嘴里喊著口號“一二一”,整個班級腳下的步伐一模一樣,老師也很負責任地一直看著我們。在我們練功時,我們最怕聽到的就是練“后胯”了,因為很疼,首先我們要耗胯,我們一只腳搭在墻上,另一個膝蓋搭在沙袋上,手抱頭。雖然只有五分鐘的時間,但這五分鐘就像過了一個月一樣長,有的同學甚至疼到發抖,老師依然會一視同仁。當我們聽到老師說:“下”時,每個人都松了一口氣,臉上的淚水和汗水都混在了一起,就像剛洗了把臉一樣。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訓練了,老師喊著“一二三四”手上拍著響亮的巴掌,讓我們的動作整齊化一,到了下課時,我們的衣服都可以擰出水來。當然老師為我們也付出了不少,拍巴掌手都起繭了。所以說我們今天的成就,是與老師的辛苦分不開的。
因此,就像辛格的大女兒Geeta奪得世界冠軍時說,她最最感謝的是她的父親,我們也感謝我們的老師,其實我們應該感謝生命中每一個對我們看起來狠的人,如果沒有這一個狠勁,又怎么做得好事情呢?所以,我也感謝我的父母,雖然她們狠心把小小的我送到廣東那么遠的地方去跳舞,但沒有她們的舍得,就不會有我的成長。
《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一部關于女性勵志的的電影,當然看點還有很多,沒看的讀者們快看吧!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8
昨晚看了摔跤吧爸爸,160分鐘的電影雖然看了4個小時,但是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印度神片,值得推薦!據說5號才上映。那么我忍不住先寫個影評.前方有劇透,請小心!!本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固執老爸為完成自己的摔跤夢想,不顧世俗的反對,強勢摧毀了兩個女兒的美好童年,在老爸的細心呵護和耐心輔導之下,叛逆的姐姐最終逆轉敗局成功拿下世界冠軍的故事。
這是一部現代文化和傳統思想之間的碰撞,也是對現代社會貪腐現象的抨擊。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難是從胎里就開始的,許多母親懷孕后都到醫院進行胎兒性別測定。在一個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她還有活下來的希望,第二胎的機會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如果一個女子能夠掙脫“層層設防”,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話,必定是有神靈的保佑。如果這個女子能夠撕破那張種姓制度的大網,堂堂正正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她必定是一個奇女子。在本片中,爸爸不顧全村人的反對堅持要讓自己的兩個女兒“棄文從武”,他不希望自己女兒的將來跟其他普通女子一樣庸庸碌碌的過一生,他希望給自己的孩子不一樣的人生,正如爸爸說的”如果你只獲得了銀牌,你將很快被世人忘記。”
影片中的淚點在“父女大戰”這場戲,從學校學的新技巧的姐姐和爸爸在摔跤場上對決,由于爸爸的嚴厲苛責,令姐姐覺得不滿,所以上演了一幕“巔峰對決”,這一幕導演要表現的應該就是傳統思想和現代思想的第一次碰撞,最終年邁的爸爸在眾人面前被斗志激昂的姐姐擊倒,爸爸從此跟姐姐的關系變的微妙。不難看出,導演想要表達的其實是傳統思想和現代思想并沒有孰對孰錯,都是一把雙刃劍,事情的真相往往就是那么的匪夷所思!在妹妹那一句“爸爸沒有輸,只是他老了”的臺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導演所要表達的內容。
整個電影的劇本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結局也完全符合觀眾的預期,可以說是一部相當正統的勵志電影,尤其適合正在追逐自己夢想的年輕人們,在你們努力奮斗之余,別忘記了耐心呵護你們長大的父母!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9
這天去看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片由印度影星阿米爾汗主演,就是之前演過《三傻大戰寶萊塢》、《我的個神》的主角的。他主演的電影多是勵志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也不例外。這部電影是講述印度摔跤姐妹冠軍吉塔和妹妹芭比塔的成長故事。
因為吉塔的父親沒能實現印度獲得世界金牌的夢想,期望家里能有兒子,結果四個都是女兒。他只能把夢想咽下。沒想到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因為和同學發生口角而把男同學打的滿地找牙,他眼前一亮,決定培養她們。在男權當道的印度,這個想法有點瘋狂,難逃世俗怪異的眼光。但是他很堅持。他的女兒沒有像大多數印度女孩那樣,只能游走在廚房鍋碗瓢盆,相夫教子,而是發展了自己的優勢,培養了一門能夠掌控自己未來的技能。他把兩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全國冠軍。按照慣例,冠軍要進入國家體育館理解更專業的訓練。隨著訓練的時間增長,大女兒吉塔開始懷疑父親的訓練方法。她認為過時了。同時她挑戰父親勝出。她自以為是認為能夠靠教練的方法在國際取勝。最后連戰幾個國際大賽都是首輪就被淘汰,成為了魔咒。接連失敗讓她很有挫敗感和內疚。之后和父親冰釋前嫌,在父親的堅持和鼓勵下,接連在國際賽事上打敗對手。最后一戰決賽的對手是她過去以前敗過的,心理有很大的障礙。但是父親這次沒有告訴她戰略,而是告訴她如果得了銀牌,很快就會被大家忘記。她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成千上萬印度女性,那些生來為了相夫教子、鍋碗瓢盆的,被人看不起的印度女性。而且父親不能每次都救他,她需要自救,在關鍵時刻,她
靠自己的信念,最后幾秒內逆襲,打敗對手,成為印度第一位獲得女性摔跤的金牌獲得者。從那以后,印度成千上萬的女性也開始學習摔跤。這是真實的勵志故事。
這部影片有很多內心戲,一改過去印度歌舞劇的風格,也算是創新。把印度平民靠自己努力改變命運的勵志精神表達出來,鼓舞人心。阿米爾犧牲也挺大的,為了影片需要從肌肉男轉成大腹便便的大叔,老態龍鐘還很帥的老大爺。從影片中看到,技巧是其次的,學了太多技巧,容易為了突出技巧而忘記自己本來的優勢,就應審時度勢,根據實際狀況準確決定,采用相應的策略。讓對手露出破綻,再集中精力攻破。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0
今日我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
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叫瑪哈維亞的人,他是一個摔跤能手,以往拿過好多的獎牌。可是,因為家庭情景,他不得不放棄了自我心愛的摔跤。他的妻子懷孕了,他把為國家爭奪到一枚金牌的期望寄托給了孩子,讓孩子幫他完成自我偉大的夢想。命運捉弄了他,讓他一連生了四個女。他十分失望,整天陰沉著臉。
有一次,幾個男孩兒前來挑釁她的兩個大女兒,兩個女兒氣得滿臉通紅,掂起拳頭就打。把那兩個男孩兒打得鼻青臉腫。爸爸回家,看到家里有好幾個人,原先是今日早上被他們兩個女兒打的那兩個男孩子和他們的媽媽。爸爸問清楚了是怎樣回事,把他們幾個打發走之后。他的心里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要不讓我的兩個大女兒試試摔跤于是,兩個女兒就開始了艱苦難熬的訓練。許多鄰居和朋友都勸他,不要讓女兒練摔跤了。可是,他堅定自我的意見。讓大女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結果大女兒不負爸爸的期望,利用嫻熟的摔跤技巧贏了村里的好多好多男摔跤手,獲得了好多獎牌。大女兒進入了國家隊,教練讓她忘掉以前所有的摔跤方法,使大女兒在國際摔跤比賽中表現的不怎樣樣。于是,爸爸就進入國家隊,幫他訓練。
他要去參加奧運會啦,他經過自我強壯的身體,嫻熟的技巧,贏過了好多好多摔跤能手。成功的進入了決賽。到最終20多秒,他離對手還相差五分。這是一種完全不可能再扭轉的局面啦。他突然想起了爸爸說過的一句話:“我只能教你逃生的技巧,我不能一向幫著你。”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他沖到對手身后,用盡自我全身的力氣把對手從空中顛了起來,劃過一個弧線形,把對手扔到了胡線外。最終,他靠著這個技巧已經得了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干什么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放棄,不要認為自我沒有用。不要在沒干這件事之前輕易的下結論!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1
又一部印度良心之作《摔跤吧,爸爸》,之前有看過《三傻》和《猴神大叔》印象非常深刻,加上有朋友特意一個人開車去看了夜間場,半夜發微信來說看完激動萬分。于是買了兩張票邀請M一起去,去之前M帶著一種內心鄙視但為了給面子才勉強答應去看的心態,結果看完淚流滿面不停的說好看,且立馬在朋友圈強烈安利。
生活中,大多數人由于不了解或了解的非常片面局限而會自然地產生某種偏見,這是很平常的現象,但這其實也會因此錯過很多美好,就比如某些莫名其妙的偏食,偶爾無意中嘗了一下從此愛上,立志做丁克的夫妻不小心有了娃,然后一發不可收的變成曬娃狂魔。很多美好,如不開始,怎能圓滿。
整個電影下來,估計大家都是不知不覺眼淚止不住,經常淚還沒在臉上干,下一波眼淚又開始了,當然搞笑的部分也讓人禁不住哈哈笑出聲,一切都是自然的發生,雖然號稱是個海乃百川什么劇都能看幾眼的人,但遇到觸動內心的好戲還是止不住的感動和激動,而現在評判的標準除了顏值,最大的關注點就是清順自然,簡簡單單卻各種被吸引,而不是用侮辱觀眾智商的劇情和浮夸的演技來拖沓時間。
阿米爾.汗演的爸爸真心讓其他傳統思想家庭的小孩特別是女孩子羨慕,看完還在想為啥都覺得特別好看,估計換個男生來看可能就沒那么強烈,也許原因除了真心感情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撒了一把“女子也能成大事”的濃雞湯,男強女弱的觀念古往今年遍布地球,尤其這個故事還發生在14歲就嫁人一輩子在廚房跟鍋碗瓢盆打交道,一輩子守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印度。
最早對印度這個國家感到好奇是看旅游雜志上的一句宣傳語“如果你愛你一個人,讓TA去印度吧,體驗天堂的感覺;如果你恨一個人,讓TA去印度吧,體驗地獄的感覺”。當時非常疑惑,怎么會有這么矛盾于一體的地方。不過不管是什么體驗,小馬過河須知此事要躬行,充滿萬分期待。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2
《摔跤吧,爸爸》劇情很簡單,一個曾是國家摔跤冠軍的爸爸期盼生下男孩,為國拿下國際金牌,然而事與愿違,妻子連續生下了4個女兒。再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女兒也有摔跤的天賦,而后開始有條不紊地訓練。即便其中苦難重重,最終創造奇跡。魔鬼般的訓練看著很可怕,然而期間流露的父愛,深深打動著每一個觀眾的心,“我把他們培養好,將來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伴侶。"她們的爸爸”至少,把她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遮風擋雨,就是為了讓你們能有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
肉體上很痛苦,但是父親在她們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愛卻很深沉,大山一樣的精神支柱,與此同時,卻也尊重女兒的選擇,即便知道她會走彎路,智慧的爸爸在女兒迷途而返時一如既往地給了支持。同時,教育不是控制,交給她們獨立面對自己,爸爸曾經訓練她們,在命令她們跳入河中后,說道,“爸爸不能每次都能趕來救你,我只能教你如何去戰斗,但你必須依靠你自己,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這樣的嚴酷,最終讓吉塔力挽狂瀾,在最后時刻創造奇跡。
用心做投入,而不是用頭腦分析。
始終相信心念的作用,楊老師說,術為道用,技巧永遠只是服務于我們的內在的發心。創造奇跡的人往往不是掌握無數技巧的'人,而是內在擁有堅定信念,能夠發揮天賦的人。回歸本心,去深入了解自己,父愛發掘出自己的天賦,比掌握各種技能技巧更加重要,你將收獲的就不僅僅是外在的榮耀,而是內心的篤定和從容,心的喜悅。《摔跤吧,爸爸》特別打動人,真實的故事,奇跡真的存在,只是你是否真正地相信并去踐行罷了!最終的勝利,不僅僅屬于吉芭,而是屬于她的整個家庭,讓我看到和自己生命的源頭連接是多么重要,雖然不是每一個爸爸都像他一樣堅定地創造機會讓孩子發揮天賦,但,和父母的連接一定是你人生路上力量的源泉,這份生命長河里源源不斷的力量就是你在這個世間真正發揮天賦,完成志業無窮動力。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3
拿到冠軍就會被很多人記住!(不是原話大概意思)。
爸爸:馬哈維亞。觀影過程中,其實有時候會認為他做的不對,比如媽媽Daya aur說: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自己的女兒身上。馬哈維亞說給我一年的時間,一年的時間如果我錯了,那我就徹底放棄我的夢想。我突然對這個老爸有很大的改變,一年的時間,足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游遍全國,可以繞地球365圈。在賽場上、手術臺上幾分幾秒都顯得珍貴,何況是一年。但是,作為一生持有這個夢想的老爸,用一年的時間放棄一個夢想是多么難的抉擇。他的夢想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夢想,是改變人們對女性只是家庭主婦的夢想,是國家的夢想!
第二次對爸爸產生不好的影響是,和女兒吉塔的爭論。感覺吉塔說的挺有道理,逛逛街、做點女生做的事情也不影響訓練。她想要的生活。她教練教給他新的摔跤技術,她感覺比老爸的好。還為此吉塔和老爸比摔跤。最后老爸輸了。她對巴比塔說:“總得有人來破除老爸的教法...(忘詞了)”跟著吉塔的話走,當時我心里也覺得吉塔說的蠻對的,不能老是沉浸在自己的舊教法里,也要相信教練,畢竟教練也是國家對的教練。但是通過巴比塔的話,也說明了,爸爸確實可能是因為老了,才會輸的。聽著心酸。后來,通過比賽,證實了還是老爸的教法有用,畢竟爸爸是從小栽培的她的,最了解最懂她的就是爸爸!
媽媽Daya aur是值得尊敬的母親。雖然嘴上說,不要在我的廚房煮雞,她覺得家里都沒買米的錢了哪來的錢買肉。但最后還是支持爸爸的夢想。影片里臺詞不多,但是演的很好,悲喜的表情淋淋盡致。
最搞笑的部分是全村人教他們怎么生男孩子的方法。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許多人還是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爸爸訓練女兒的片段。歡快的歌聲里聽不到是在怨恨爸爸(歌詞都是怪爸爸),小孩子的可愛之處。
最精彩的部分是,摔跤比賽。這部分應該占影片中很高的分。在看過的電影中,例證一個人很厲害的,通過比賽也許就一兩場,而且每場的時間都不多。精彩的鏡頭最多也就兩個。但是看著影片,比賽還是很多,并且重要的比賽時間都很長,精彩的鏡頭也比較多。
寫的有點糟糕,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噢!親身體會更深刻!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4
為什么十三億人里竟然挑不出十一個好球員?對于中國國足,公眾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更讓人疑惑的是印度,這個人口達到十二億的世界第二大國,至今只在奧運會上得到過一枚金牌。回顧一下看過的全球性的奧運比賽或者洲際的運動賽,從未有一個項目里有印度運動員的身影,這難道不更奇怪?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拍出了一部經典的體育電影,盡管摔跤并非一個重要的比賽項目。
一位父親,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為了實現自己為國爭光的夢想,把希望寄托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他的夢想看起來像個白日夢,因為不僅缺錢缺器材缺支持,也缺乏一個兒子。而男孩,被認為才是他夢想的最好載體。但他轉換思路,把女兒看成夢想的希望,苛刻地培訓她們。對于一個父親而言,苛刻甚至還不夠,簡直可以說殘忍。最終,他的夢想在女兒身上得以實現。到那時,他才放下教練的威儀,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說,你是我的驕傲。
體育賦予榮耀,勵志是運動類電影常見的主題。較為有名的如,《卡特教練》、《光榮之路》。盡管觀眾在故事的開頭就能輕易地猜出結尾,但仍然跟隨電影的節奏心潮起伏。因為故事永遠比說教有吸引力,冠軍是汗水甚至失敗澆灌的結果。電影里,女孩在摔跤場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搏殺,讓觀者仿佛置身現場,為選手的表現而揪心。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關注摔跤比賽,也是第一次發覺這一比賽的魅力,哪怕是通過鏡頭。
體育不僅賦予榮耀,也賦予自由。美國的《卡特教練》《光榮之路》講述的是黑人如何在籃球場上,用自己的天賦和技巧,贏得白人的尊重。《摔跤吧爸爸》則用女孩的故事,道出性別歧視并非牢不可破。在運動場上,種族和性別不可改變,但并非最為緊要,身體素質、運動技巧和臨場發揮才是決定比賽的關鍵。社會性的歧視,在比賽結果面前不攻自破,被否定的弱者,因而獲得了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也掌握了打破歧視束縛的武器。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5
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印度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訓練兩個女兒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我被珀尕嚴厲而仁慈的父愛所感動,也深深感嘆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拼搏精神。影片中主人公的經歷完美的闡釋了“理想+行動=成功”這一定律。
父愛是深沉而偉大的。珀尕是一位教練,更是一位父親,他對女兒們嚴厲而慈愛。這位“教練”在訓練時冷酷無情,對“學生”沒有絲毫憐惜和妥協。他要求女兒們必須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跑步,練習各種摔跤動作,并和男人肉搏。當她們反抗時,他毅然決然的剪掉了她們的秀發,全然不顧她們會因此而遭人嘲笑。因此,他的女兒們曾經一度恨透了這個“教練”。但作為父親,珀尕也有溫柔的一面,可以說他是一個對女兒們極富感情“虎爸”。父愛,有時只是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這些小細節我們也許都不曾在意,而它,恰恰就是最深沉的父愛呀!吉塔和巴比塔開始并不理解父親,只是覺得父親殘酷,到后來她們才發現自己是何等幸運、如此幸福!
勤奮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寶。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當然不僅僅因為爸爸施加的壓力,她們自覺自發的勤奮拼搏精神最終把她們推向了巔峰。滴水穿石,這對姐妹終于坐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她們取得的成就,不僅實現了父親的愿望,為國爭光,也給當時印度重男輕女的社會偏見重重一擊!她們宣告,女孩也能成為強者!
理想召喚行動,勤奮鑄就成功。作為青少年,我們都要認真思考,樹立自己的理想,并且為之不斷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樣,我也有一對關愛支持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和富強民主的國家,我一定珍惜好時光,努力進取,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鑄就輝煌燦爛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相關文章: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1-06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4-01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1-17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1-28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5-16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5-16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5-16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4-01
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06-26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