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奪冠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奪冠觀后感1
今天,我帶著期待的心情去了電影院看了《奪冠》,起初我還在想這個電影,不過就是講了中國打排球的比賽唄,直到看完電影,我才深深領悟到其中的意義。
它主要講了在1979年改革的時候,中國女排在一個非常老舊的地方,教練在訓練她們打排球,后來進來了一位男同志,是新招了一個陪打教練,他訓練著中國女排的各個隊員們,她們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其中郎平是個比較突出的突出的人,她與別人的訓練不同,他的訓練是體能方面為后面的為后面的主攻手做準備,就這樣過了一年,他們收到了與江蘇男排對打的消息,教練安排了中國江蘇男排和女排訓練,是因為男排的實力相當于日本女排,結果他們輸了這給他們了這個給她們很大的打擊和壓力,但他們還是堅持不懈的訓練,直到大年初一了都還在訓練,看到這里,我被感動到了。終于到了她們和日本隊相互pk的時候,中國隊依靠韌勁和拼勁,最終打敗了日本隊,到此以后的五連冠,使郎平成了排球教練,她去了美國,在美國隊當了排球教練,在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成功打敗了中國女排隊,最后辭去了美國教練的職務回歸到了中國隊,當教練以后她以多年的經驗積累,改革創新,和強國巴西隊對戰之后一鳴驚人,奪得了世界冠軍,電視機里和電視機外都是一片歡呼。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深處——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認知,或許,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探索到究竟,但這卻是一個終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為什么我們要用贏來證明自己?”為什么我們在乎別人的想法,為什么我們要聽別人的;為什么我們不知道拒絕別人;為什么我們會憤怒;為什么我們會難受,這些疑問都指明一個觀點“我還不夠強大!”
在這么多隊員中,年輕時的郎平令我印象深刻。由于負重輕,教練一直沒有讓郎平碰球。她一直認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她堅持每天抬啞鈴做蹲起,因為教練曾說不舉到100Kg就不準碰球。這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此瘦弱的身軀,怎能舉起100kg?可她做到了。她憑著一股勁兒,一股不服輸的勁。她不畏懼腰酸背疼,她內心充盈著一種執著、一種信仰、一種精神。這是對排球的熱愛。
我們羨慕著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孝順,性格好,情商高,多才多藝,就好像他們是上帝的孩子,是女媧最完美的作品,可他們的背后呢?他們的背后都有著苦行僧般的自律。
女排是一個團體,而不是個人。中國女排是什么?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在和江蘇男排比賽時,他們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與責任,這沒有擊潰郎平,反而這磨練了她,使得她更加優秀、更加完美。她們不再想著依靠個體奪分,而是以整體團隊共同得分。
這是女排精神,是中華之崛起精神!
奪冠觀后感2
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后來改名《奪冠》。這個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卻是極具戲劇性。因為《八佰》剛剛問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這是中國電影的首次奪冠。只是這個奪冠與其說是中國電影的勝利,倒不如說是中國抗疫的勝利,畢竟全球疫情啥樣大家心里都有數,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何況這算是綜合國力的勝利,并不全是運氣。
體育類電影本來就冷門,即使搭上了中國女排的大品牌,也因為老人對女排的耳熟能詳,新人對女排的一知半解,導致大眾觀影熱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進影院,也是因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點不甘沉淪,只好四處找雞湯,恰好奪冠上映,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現在一窮二白的80年代,可以說是新中國奮斗的代名詞,很多人以為它的核心是奉獻和犧牲,其實并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講求的是團結協作,其次是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無論是現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80年代的“振興中華”,都需要團結為先。排球區別于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項團隊協作的運動,乒乓球影響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于此。
從電影觀賞性和難度看,描繪眾生相的電影和闡述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自然是后者更具觀賞性,而且主線貫通,容易理解。群像電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時長有限,鏡頭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了解,觀影體驗一般不會太好。《奪冠》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描述好新老女排兩代人,時間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個主線串聯起整個故事。陳可辛選擇了郎平作為整個紐帶。作為世界排壇的'傳奇人物,中國排球十次奪冠,郎平參與了八次,由她作為紐帶,絕對眾望所歸。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隊員的演員,超越了本色出演,達到了本人出演。
電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讓人振奮,本來就是沖著這個去的,算是值回了票價。難得的是電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電影重現了08年郎平作為美國隊主教練帶領美國隊擊敗了東道主中國隊的一幕,觀眾的噓聲讓我想起了曾經的自己,當年我也是高呼賣國賊的一員,回頭再看,賣國賊這個稱呼絕不屬于數次臨危受命,挽救中國女排的郎平。電影中一句“還是不夠強大”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狹隘。真正的強大不是不會輸,而是輸得起。就像《奪冠》一樣,目前看,它的票房已無力趕超《八佰》,更不用說來勢洶洶的國慶檔電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奪冠不可,踏踏實實的人生也有別樣的精彩。
奪冠觀后感3
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中國女排的勝利,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勝利的底色是苦澀,勝利始于勝利者自身的力量。我們能夠看到的也許只是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那一個個精彩的動作,也許只是她們獲得的鮮花和掌聲,可是在十一連勝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們究竟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從1981年以來中國女排經歷了起起落落,女排隊伍也在眾多人的努力下不斷建設完善,而女排姑娘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是因為她們經過了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平凡孕育著偉大,她們咬牙克服傷病,默默承受挫折,在低谷的時候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計回報。也正是因為有這么一批人,才有了中國女排今天的成績。
勝利從不是運氣,勝利源于勝利者的精神力量,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她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她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在本屆世界杯比賽中,女排姑娘們在勝利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提前鎖定勝局的情況下依舊坦然面對,這體現出的不僅是世界冠軍應有的心態,更是一個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民族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的大國風范。
勝利并不是一勞永逸的,20xx年世界杯的冠軍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十一連勝宣告了中國女排在世界賽場上的領先地位,但我們也要看到各國女排都進步,中國女排一直都面對著很多強勁的對手,我們并不能因為一次的勝利而高枕無憂。賽場上有贏就必然有輸,在追求勝利的同時要坦然面對輸贏,更要在低谷中奮起直追。面對比賽,唯有在技術和戰術上不斷精益求精,在競技場上不斷提高適應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延續勝利和輝煌。
一路走來中國女排獲得過勝利和榮耀,也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她們勝不驕、敗不餒,從不輕言放棄。其實,比冠軍和勝利更重要的是砥礪前行、超越自我的追求,比奪金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是她們頑強拼搏的勇氣,而讓她們取得進步的動力是女排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我們也應該學習把困難踩在腳下,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夢想化為風帆的女排精神。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越來越懂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句話的厚重內涵,越來越能感受到“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性。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我們一定能夠在國家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的競技場上創造新的輝煌!
奪冠觀后感4
1月8日,女排聯賽決賽第1場,天津女排3比0橫掃上海隊,吹響了爭冠的最后號角。在這場比賽當中,中國女排隊長朱婷發揮出色,全場砍下17分率領李盈瑩和胡克爾三巨頭狂轟54分打垮了上海隊,上海隊的美國隊長外援拉爾森只拿到10分,完全被天津女排給壓制住了。
雖然朱婷全場比賽表現出色,砍了17分,但是也有不少球迷注意到了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對比此前在排超聯賽半決賽當中傷愈復出之后,朱婷右手手腕上綁的繃帶看起來更厚了。而在這場比賽當中,當時開局第1局朱婷先下兩分,幫助球隊取得4比2領先之后,朱婷就很少扣球了,從當時4比2再到17比2,打出13比0的過程當中朱婷1分沒得,更多的是在后排保障,這一方面的事,她看到球隊勢頭不錯,所以把得分的機會都給了李盈瑩和胡克爾,但另一方面顯然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傷病,只要不需要她出手,她盡量不出手。
可是當第2局比賽,上海隊掀起反撲勢頭的時候,朱婷才開始發力,單局比賽拿下了8分,以25比17擊潰對手。從半決賽打到決賽,好幾場比賽的情況都如出一轍,那就是只要不需要朱婷出手的時候,她絕對不會發力,可見她也在以賽代練,努力的想要去保護自己,盡量避免傷病的擴大化。但同時朱婷又非常渴望拿到排球聯賽的冠軍,畢竟說早年就出國打球球了,一直沒有機會拿到排超的冠軍,這也成為了一個比較巨大的遺憾,如今有機會親手去彌補這樣一個遺憾,朱婷當然不想錯過。
所以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即便是有傷在身,朱婷仍然頑強的帶著傷病去打比賽,朱婷也透露過,手腕傷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她也是一邊治療一邊在參加比賽,只要不會超過極限她都會繼續努力去堅持。為此呢,不少球迷也是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呼吁郎平和天津隊,等到聯賽結束之后呢,讓她休整一段時間。
其實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的總決賽,很可能在三場之內就會結束戰斗,畢竟天津女排的實力領先上海隊太多了。順利的話,決賽在春節之前就會正式打完,此后聯賽就徹底告一段落,從2月份到8月份奧運會開打之前這半年時間內,主要都是中國女排國家隊自己的比賽,所以球迷們也都紛紛呼吁郎平指導,讓朱婷休息一段時間,或者是把訓練和比賽的強度降到最低,讓她有足夠的時間康復,以便在奧運會上能夠展現出自己最強大的實力。
奪冠觀后感5
回想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大賽冠軍的情景,依然讓人心潮澎湃。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杯在日本舉行。11月16日傍晚,無數中國人圍坐在黑白電視機前,焦慮地觀看女排戰況。面對實力強大的東道主日本隊,在決勝局比分落后的不利形勢下,女排姑娘咬緊牙關拼搏到底。隨著“鐵榔頭”郎平一記重扣,中國隊以3∶2險勝,“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誕生!電視機前的觀眾熱淚紛飛,“中國萬歲!女排萬歲!”的吶喊響徹夜空,這一幕至今那樣清晰。
女排魅力30多年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是因為總贏球嗎?競技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女排輸過比賽,丟過冠軍,很少輕松取勝,還經歷過漫長低谷。但是女排有性格,有那么一股勁。用郎平的話說,“在實現自己夢想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應發揚永不放棄的精神去戰勝它”。咬緊牙關拼到底,正是女排精神的內核。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2016年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女排都上演過絕地逆轉的奇跡。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于,無論形勢多嚴峻,總會拼到底,永遠保持向上奮斗的姿態。
女排氣質塑造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女排精神是改革開放精神的產兒。從奪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為向世界證明中國體育強起來的時代英雄,激勵幾代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女排精神植根于中華歷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燦爛映射。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一脈相承綿延至今的只有中國,5000年里數不盡的挫折,生成了中華民族永不低頭的倔強、愈挫愈奮的耐力、從容應對的智慧。精神強大是民族復興的開始,也是民族復興的必然。30多年來,中國女排創造了“五連冠”的神話,9次獲得世界冠軍,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成為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艱辛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女排姑娘們的勇毅和堅定,極大激揚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挑戰和風險仍有許多,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也有可能出現,除了奮發圖強、勇敢斗爭,我們別無選擇。發揚好女排精神,保持昂揚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們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贏得新勝利,拓展新境界。
奪冠觀后感6
現在,電影《中國女排》的尷尬,只能由陳可辛才能解決,但據最新的報道,陳可辛還沒作出任何回應!而對于陳忠和不服預告片中,因出現丑化他的畫面和歪曲女排歷史的鏡頭,陳可辛卻無視,才導致現在網上輿論不斷,支持陳忠和的占絕大多數!而對于郎平來講,被無辜卷入,也相當無奈。
近日,郎平在接受《風云會》采訪時,也談到了這部讓大家非常期待的電影《中國女排》,而對于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事,郎平表示自己現在也非常忙,不太知道陳忠和因預告片中出現丑化他的鏡頭問題,并坦言對于電影那不是自己分內的事,還是要相信導演!看來,郎平也沒辦法,明擺著,這事不找陳可辛找誰?再說,郎平也沒看過劇本,怎能評判電影中的一些細節鏡頭!
對于陳忠和的要求,之前陳可辛沒認為有什么不妥,反而認為那是電影藝術要求,但現在陳忠和的反應如此之大,估計也出乎陳可辛的意料之外吧!
不過,按預告片中陳忠和年輕時的鏡頭,不管觀眾是誰,確實都認為是在丑化陳忠和,要知道,陳忠和是功勛人員,也是中國女排三代黃金時期的主帥之一,被陳可辛這樣“搞笑藝術化”,換作誰都無法忍受!
有球迷就認為,本來想在大年初一,好好地欣賞這部被大家很期待的電影《中國女排》,現在才發現電影竟然是這樣的,都已改變主意,要緩一緩再說到底要不要去看!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就是把陳忠和的鏡頭、人物、劇情等刪除或改掉不就行了!雖然這要花上一點時間,也許可能導致大年初一無法按時上映,但也比現在這種局面要好很多,不然,等影片呈現出來卻讓觀眾不認可時,到時想改變就真的沒辦法了。
陳忠和是中國女排這么多年以來,絕對無法忽視的一位功勛人員,從球員到助教再到主帥,長達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女排前前后后,大事小事,哪件事他不清楚,現被陳可辛這么一弄,陳忠和一看,畢竟電影內容是違背真實的,他怎能無動于衷?
讓陳忠和不服的是,電影《中國女排》拍得偏向娛樂化,實在講,觀眾看到的預告片也顯示,陳可辛的表現手法,并沒有呈現出中國女排這個大集體應有的風貌!確切地說,說不上有什么深度,難怪被陳忠和斥責為博眼球,是為了票房!
至于陳可辛,到現在還沒能理解,中國女排這個大集體,要正確通過電影形式呈現出來,相當有挑戰性!
【奪冠觀后感】相關文章:
奪冠觀后感3篇04-10
電影《奪冠》觀后感(6篇)03-17
《奪冠》觀后感(精選15篇)03-17
電影《奪冠》觀后感(13篇)03-12
電影《奪冠》觀后感13篇03-12
電影《奪冠》觀后感集錦13篇03-13
電影《奪冠》觀后感通用13篇03-13
電影《奪冠》觀后感合集13篇03-13
《超人》觀后感05-06
《金剛》觀后感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