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工作總結
審計局工作總結【1】
,富源縣審計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審計機關的指導下,堅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立足點和出發點,以審計工作“全覆蓋、促整改、助落實”、“提面、提質、提效、提能”為工作目標,優化審計工作環境,積極發揮審計在服務改革發展,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回顧一年來依法履職、正風肅紀、辦事公開、工作效率、廉政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共完成審計項目237項,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兩倍。審計查出主要問題金額18925萬元,其中違規金額2859萬元,管理不規范金額16066萬元;查出收支不實金額631萬元。審計處理處罰金額4263萬元,其中應上繳財政2733元,應歸還原渠道資金898萬元,應調帳處理金額631萬元。全年累計提交審計報告和專項審計調查報告102篇,提出審計意見建議402條,被采納397條。
(一)擴大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監督覆蓋面,促進公共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一是在項目安排上努力推進審計“全覆蓋”,做到財政、地稅年年審。二是在項目整合上,將財政決算或部門(單位)預算執行審計結合經濟責任審計同步安排、協同實施、共享成果。三是在審計內容上,根據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要求,加強“三公”經費、會議費使用和樓堂館所建設等方面審計,促進厲行節約和規范管理,并結合民生關注熱點和上級審計機關的統一安排部署。,對縣本級2014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稅收征收管理和黃泥河鎮、墨紅鎮、竹園鎮3個鄉鎮財政決算進行了審計,實施了4個縣直部門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的審計。審計查出主要問題金額3145萬元,其中未按規定納入預算管理金額673萬元、少計少繳稅費309萬元、未按規定征提基金2162萬元。
(二)擴大經濟責任審計監督覆蓋面,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
嚴格執行中辦、國辦《規定》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穩步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一是科學編制年度經濟責任審計計劃,堅持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加大對重點單位(部門)、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任中審計力度。二是突出重點內容,拓寬經濟責任審計的領域,深化審計內容,更加關注領導干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執行情況,并加強對政府債務、國有土地出讓、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和管理、資產資源等方面的監督。三是立足“審、幫、促”,加強對審計成果的分析與轉化,強化審計意見、建議的針對性與指導性,增強審計監督效能。,受縣委組織部委托,共完成鄉科級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5項,審計查出應付主管責任的違規金額16萬元、應付領導責任的違規金額23萬元,提出審計建議8條,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了審計結果。
(三)加強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有效節約財政資金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竣工決算審計項目68項,在甲乙雙方報審工程結算造價37934萬元的基礎上,審計凈核減工程造2168萬元,審計核減率達5.7%,查補施工單位應繳未繳稅費343萬元,并及時移送縣地稅局收繳。完成前置審計項目137項,累計報審攔標價64277萬元,審計凈核減攔標價8666萬元,審計核減率達13.4%。對審計中發現的結算編制不實、工程造價高估冒算、施工現場管理控制不嚴、簽證手續不全、工程管理混亂以及施工過程中隨意變更等問題,依法予以糾正和處理,為規范建筑市場,強化施工管理,節約建設資金,提高投資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擴大專項審計監督覆蓋面,促進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
一是根據“全省審計一盤棋”的總體思路,抽調人員參加全省九年義務教育經費專項審計,圓滿地完成了審計任務。二是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重點圍繞“項目落地、資金保障、簡政放權、措施落地”四個方面進一步進行了跟蹤落實。三是以促進保障性安居工程部署要求全面落實,維護群眾住房保障權益,推動“健全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為目標,重點對全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資、建設、分配、運營總體情況進行了跟蹤審計,基本摸清了資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全年共完成財政專項資金審計項目14項,延伸審計單位5個,審計查出重點民生資金工程項目工程結算價款多計7萬元,其他違規資金57萬元。
二、強化審計質量建設,著力提升審計成效
(一)著力提升審計質量和水平。建立健全“三會一評”制度,即召開項目審前討論會、項目實施分析會、項目成果提升會和審計項目點評會,強化審前調查、審中分析、審后復核和成果提升,不斷優化審計質量,打造項目精品。強化審理工作,明確法制科工作職能,專門負責組織項目審理、優秀項目點評等相關工作。建立常態化業務經驗交流機制,舉辦“集中學習月”、“業務大練兵”等活動,增加年輕干部學習、交流和鍛煉的機會,提高了業務能力。
(二)推進審計整改落實。堅持把整改落實作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抓,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審計建議和決定,推動審計整改落實。重視問題的提煉,認真梳理往年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全力督促整改落實。重視審計結果公開的監督力度,及時整理公開了審計結果報告,以審計公開促進整改落實。注重審計成果提升,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機制體制方面建議,相關單位都認真采取意見,出臺相關內控制度,提升審計成果。
(三)積極探索創新審計方式。以審計信息化建設為依托,以一線審計人員為支撐,采取硬性要求與獎懲相結合,將AO應用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加大獎勵力度,促使審計人員加強AO軟件、地稅聯網審計系統在審計實踐中的應用,提升應用AO軟件、編寫計算機語言、總結撰寫計算機審計方法和實例的能力。全年撰寫上報計算機審計方法20篇、地稅聯網審計模型1個。創新審計管理,按照遵循“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突出重點、多出精品”的原則,重點加強立項前的調查研究,增強年度項目計劃的科學性。實行項目實施申請制和工作目標責任制,充分發揮審計人員的專長。
三、全面加強機關自身建設,促進審計工作科學發展
(一)以落實“兩個責任”為抓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審計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把黨支部建在審計現場上,全面推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一是聚焦審計一線,把廉政建設傳導到審計現場,在審計進點前組織審計人員明確審計全過程的廉政風險點,在審計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廉政紀律和審計 “八不準”要求;對照中央“八項規定”、上級審計機關廉潔從審相關規定,開展廉潔從審情況自查自糾,堅持廉政回訪機制,認真落實廉政責任問責。二是強化內部控制管理,以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為重點,加強廉政高風險點的防控;實行項目審理情況通報,加強審計結果公開,有效發揮黨風廉政建設對審計工作的堅強保障作用。
(二)扎實推進“三嚴三實”教育,著力轉變機關作風
一是始終把“群眾滿意、服務對象樂意”作為工作服務準則,著力改方式、轉作風,方便群眾辦事。在機關科室推行“四個一”、“五個心”服務舉措,熱情、耐心、誠懇對待前來辦事、咨詢的每一位群眾,徹底改變了機關和機關干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二是緊扣和諧社會建設,堅持民本審計理念,加強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類專項資金的審計,及時揭露和糾正審計中發現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促進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切實把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到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解決上,確保資金有的放矢。三是繼續深化“四風”整治,結合“三嚴三實”要求,認真查找問題,列出問題整改清單,明確整改責任科室與整改時限,堅持一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