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總結1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榕江縣開展提高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水平促進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榕江縣轄19個鄉鎮112個中心村,總人口364032人,其中農民人口319559人。20xx年,全縣參合人數314253人,參合率98%,全縣籌集新農合資金14141.38萬元,其中,農民上交參合金2199.77萬元,各級財政補助11941.61萬元,各級財政配套資金到位率100%。開展試點工作以來,通過民政、扶貧、殘聯、衛計等單位的認真排查核對,目前全縣醫療救助精準扶貧對象為94609人,對精準扶貧人員實施醫療救助14191人,補償總費用3628萬元,其中:農合補償2545萬元,民政補助843萬元。采取二次補償方式落實大病保險補助資金565萬元,使救助對象新農合實際補償比達70%以上,經“三重醫療保障”的大病患者補償比達到90%以上。通過開展此項工作,使醫療救助扶貧資金真正投入到了貧困群眾身上,充分發揮了醫療保障資金的扶貧效益,有效降低了困難人群大病患者個人負擔。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一是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衛生計生、民政、財政、扶貧、殘聯、人社、合醫中心等單位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由縣衛計局牽頭,會同民政、扶貧、殘聯、疾控等單位,做好前期數據測算、基線調查分析、排查摸底、基層調研等工作,為制定方案提供可靠依據,確保方案科學可行。三是實行定期調度制。將該項工作內容納入鄉鎮政府、部門重點督查范圍,并定期進行調度,協調解決存在問題。
(二)建立工作機制,精準識別救助對象。一是建立“三條線”認定工作機制!笆活悺贬t療救助對象認定,通過“政府制定標準和審核、群眾民主推薦、特殊對象部門相互核對認定”三條線進行對象篩選認定,同時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審核公示、審定公告和遴選甄別,做到公開透明、相對公平。二是建立認定對象動態管理機制。在衛計、民政、扶貧等部門間實行信息交換制度,認定對象屬性發生變更的,定期反饋到醫療救助保障管理經辦部門,對認定對象實行動態管理,精準識別。三是建立認定對象信息化精準標識機制。積極完善農合信息管理平臺,將認定對象在信息系統中進行屬性標識,為準確、及時兌現提供技術支撐。
(三)優化方案設計,提高救助保障水平。一是對認定救助對象實行24種重大疾病門診救助政策。即對 24種重大疾病門診醫療費用不設起付線、封頂線,新農合報銷80%。二是對特殊人群門診統籌補償上限為600元/人/年。即在省級基礎上提高了200元/人/年。三是對認定救助對象在省級規定補償政策基礎上,住院補償比例再上浮5%。即鄉、縣、州、省四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分別達到95%、85%、70%、55%-65%;四是按新農合大病保險方案,采取二次補償方式兌現大病補償資金,提高補償比例。五是民政幫扶對象民政補助10-20%,計生“兩戶”計生補助10%,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六是加強資金監管,定期開展督查。每季度都開展新農合資金專項督查一次,堅決杜絕出現違規和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確保新農合資金安全有效運行。
(四)整合優化資源,實現“一站式”結報服務。一是統籌衛計、民政等部門醫療救助保障資金,按照涉及對象報銷比例標準,及時給予補償報銷。即首先由新農合統籌標準報銷,其次實行大病商保報銷,最后按民政或計生等部門相關政策報銷,若未達到報銷比例的再作個案處理。二是打通服務辦理渠道,實行“一站式”及時結報服務。對在縣級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患者,醫院全額墊付,事后縣合醫中心進行審核撥付,凡涉及民政和計生對象的,兩個部門每季度將合醫中心墊付資金撥付給縣合醫中心。在其它醫療機構就診的,由患者自行墊付,然后再到當地合醫辦按標準給予報銷。
(五)強化培訓宣傳,營造良好工作氛圍。一是積極組織衛計、醫保經辦機構人員開展培訓,做好中央、省政策文件解讀和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二是縣合醫中心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加強對19個鄉鎮合醫經辦人員和定點醫療機構合醫經辦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經辦機構服務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媒介開展宣傳,為工作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通過統籌衛計、民政、扶貧等部門的醫療救助保障資金,完善“一站式”精準幫扶機制,提高農村困難人群的醫療保障水平。二是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三年攻堅計劃,積極探索打造“醫療聯合體”,出臺分級診療措施,推進縣級醫院幫扶鄉鎮衛生院,建立不同級別醫院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快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三是進一步加強政策落實。通過基本醫療保障補償報銷、大病醫療保險累計分段賠付、計生醫療救助、民政醫療救助兜底,健全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確保每一個困難家庭病人都能得到醫療救助。
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總結2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精準扶貧的戰略決策,努力提高我鎮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我鎮農民走向脫貧致富之路,F就我院精準扶貧實施的主要工作做出匯報:
1、針對我鎮18戶應病返貧農戶,我院積極匯報有關方面給18戶因病返貧農戶繳納新農合參合資金,確保貧困家庭成員全部參加新農合;積極向上級新農合部門匯報反應,有針對性的采取減免新農合住院報銷門檻費,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和新農合大病統籌報銷比例,以減輕其家庭因病治療方面的支出。
2、優先將適合報銷的重大疾病及慢性病納入大病保險和慢病門診保險報銷范圍,優先推廣使用療效確切的中醫藥適宜技術。適時提供上門服務以方便行動有困難的貧困戶,使廣大農民敢看病,看得起病。
3、我院每月到貧困戶家中進行健康檢查,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宣傳,結合醫保工作宣傳,對那些因病致貧的村民提出醫治建議。并鄭重承諾:凡因病致貧的村民到我院來治療的,一般診療費不收,其余檢查費只收成本費用,藥費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實施零差率銷售。
4、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步伐,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醫療保障的最基層,最接近農民的保健機構。按照國家規定用房和基本設備標準,采取鄉村醫生聯辦、個體舉辦,或者由政府、集體或單位舉辦等多種方式建設。同時,采取公建民營,衛生院籌資采購建設等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的房屋建設和設備購置。近期我院將為部分村衛生室配置中醫按摩床、足浴桶、砷燈及電針治療儀等中醫適宜技術設施設備,以提高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
5、加強村醫培訓。村醫是最接近農民的'保健人員。繼續實施村醫每周到鄉鎮衛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重點加強村醫實施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健康管理、中藥辨證使用、健康教育等能力服務及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熏蒸等中醫適宜技術應用等方面應用,提高鄉村醫生專業技能。按照村醫服務質量數量,及時發放村醫補助,提高村醫待遇,合理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
6、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公衛服務。對貧困地區農村群眾進行健康檔案管理,為農村婦女免費進行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為農村孕產婦進行住院分娩補助、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等。 7、完善大病調查干預機制。對白血病、終末期腎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大病進行干預,減少貧困群眾發病率。對18戶因病致貧人員致病原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有針對性的開展預防干預。
8、繼續做好村級衛生五件事。推進健康教育和健康沙龍有序開展,利用農村文化墻宣傳防病治病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導村民進行正確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健康工具包逐戶使用培訓,針對貧困戶不同情況和個體差異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培訓,通過老年家庭護理、中醫保健、推拿按摩、藥膳調理,改變“小病靠扛、大病靠拖”的思維模式。
9、加強藥膳推廣應用。通過藥膳的推廣應用,在預防疾病,養生健體的同時帶動餐飲服務業及相關產業發展。
10、配合政府部門組織指導群眾開展中藥材種植、推動藥菜兩用蔬菜種植業、加工業、批發業的發展,并把具有藥用價值的蔬菜種植納入當地蔬菜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擴大中藥材生產規模,增加群眾收入藥用價值蔬菜種植,積極發動企業封山種植中藥、栽中藥樹,建立野生中藥批發市場和淘寶市場,用野生中藥為原料生產中成藥,組織名中醫使用野生中藥和鮮藥提高療效,培育野生藥、鮮藥、動物藥市場。同時,在山上養殖動物,發展中醫生態保健旅游產業,建設藥用動植物園。鼓勵發展藥膳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等相關產業,形成“食養”“藥養”“水養”等為特色的中醫藥保健品牌。
【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精準扶貧口號01-28
精準扶貧單位工作總結02-21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07-31
村精準扶貧報告01-10
精準扶貧調研的報告01-09
精準扶貧的調研報告01-11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09-02
礦管辦精準扶貧工作總結范文04-21
學校精準扶貧工作總結范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