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第二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上海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在率先基本實現上海教育現代化,構筑徐匯基礎教育新高地、實現徐匯教育品牌戰略的過程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聚精會神抓教學,滿腔熱情建隊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堅持全面發展、特色領先,積極謀求學校發展。
二、主要工作:
(一)班子建設:
目標:繼續提高班子成員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業務指導能力。
內容:
1、繼續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中心組成員述學制度, 通過系統學習,不斷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
2、加強自學,制定自學目標和計劃,每位班子成員通讀一本基礎理論書籍,做好讀書筆記。
3、深入教研組,指導教研活動,深入課堂,加強聽課(40—60節),當堂評課(自報課、研究課、公開課),在實踐中提高教學指導能力。
4、轉變管理理念,增強大局意識,發揚團結互補,加強民主意識,多渠道聽取師生意見,不斷改進管理方式。
(二)師資隊伍建設:
目標:繼續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學水平,促進其專業化發展。
內容:
1、加強師德建設,結合《教師守則實施細則》的學習討論,組織講座,開設論壇,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
2、通讀《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開展“學生喜歡的老師”標準的討論,了解學生心目中好教師的標準,密切師生關系。
3、結合骨干教師的學年考核,發揮示范效應,進一步完善骨干教師評選、管理、考核的長效機制。
4、繼續開展以校本教研為特點的校本培訓,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完成“十五”校本自培計劃。
5、結合區“駿馬獎”、“育人獎”和中老年教師教學獎的評審,開展教育、教學展示評比、進行教育教學經驗交流。
6、結合優秀教研組評選,開展對教研組長培訓,組織計劃、總結的網上交流,各位組長設計一次教研活動,進行公開展示。
(三)教育工作:
目標:探索和實踐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內容:
1、通過課堂教學、班隊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渠道,以主體性德育理念為指導,積極開展富有教育性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活動。形成幾個民族精神教育的特色項目。
2、以《徐匯區迎世博文明行動》為載體,以“守秩序、講衛生、知禮儀、重信用、愛科學、獻愛心”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基礎道德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與爭章活動相結合,形成檢查、評價機制。
3、認真開展生命教育,進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專題教育工作,規范專題教育的教研、師資,保證課時的落實。
4、進一步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適時開設各種家庭教育指導專題講座和報告會,繼續探索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完善家長委員會的功能,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使家長和學校共同關心未成年人的成長。
5、建立心理輔導室并保證使用,規范心理輔導室建設,逐步推進學校心理檔案的規范化建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處理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6、繼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學習、座談研討、個案分析、專題論壇,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7、依托社區教育資源,開發家長資源,加強合作交流,形成幾個校本教育基地,通過開展少先隊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教學工作:
目標:推進 “二期課改”,轉變教學行為,減負增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內容:
1、加強課程管理和課程改革,認真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推進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拓展性活動和探究性學習,認真總結和研究推行新課程新教材的經驗和問題,提高廣大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2、進一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繼續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新課程中課堂教學行為變化”的實踐和研究,加強教研組之間的觀摩、學習、交流,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
3、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興趣小組的管理,根據教師特長和學生特點,爭取推出幾個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和興趣小組。
4、加強對課堂教學策略、方法、手段和學生學習方法等的研究,加強分類指導,注重夯實基礎,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總結推廣“輕負擔、高質量”的素質教育經驗,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5、完善質量監控機制,控制考試數量,實施學生成長性綜合素質評價,加強對“學生成長手冊”使用的研究和指導,提高手冊使用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6、開展雙語教學實驗的研究,逐步擴大“雙語教學”的試驗學科,總結“雙語教學”的實驗經驗;加大雙語教學實驗的師資培訓,逐步形成雙語教學的骨干教師。
(五)教科研工作:
目標:制定和完善科研工作制度,有計劃地開展教育科研,努力實施“科研興校”。
內容:
1、繼續組織開展校級課題的申報、立項、檢查、評審,舉行首次校級科研成果(課題成果、論文、個案等)的評獎活動。
2、積極探索中小學教育的銜接,與位育初級中學結對合作,針對中小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的差異,研究、制定行動方案,加強教育銜接的實踐研究,切實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連貫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積極開展“基于知識管理校本教研機制建構”的研究活動,在分析學校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學校《知識管理手冊》。
4、繼續做好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和介紹,幫助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課題研究,為教師開展教科研工作提供服務。
(六)科藝體衛工作:
目標:積極推進“光啟行動計劃”,培養興趣,發展個性,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內容:
1、經常組織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市、區各類活動和競賽,爭取優良成績。
2、加強科技、藝術、體育團隊建設,每位任課教師都應有一個特色團隊,并保證正常開展活動和訓練。
3、藝術教育要在原有基礎上力爭上一個臺階,為爭創藝術特色社團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4、積極推進科技特色校工作,探索科技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與學校特色項目相結合,形成亮點。
5、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建立規范、準確的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機制;加強體教結合工作,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
6、積極推進健康促進工作,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和衛生防疫工作,切實提高對傳染疾病的防控能力。
7、依法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組織學校教輔人員參加普通話市級達標測試,繼續開展對未達標人員的培訓,提高普通話水平,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性學校創建活動”,營造“寫規范字,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七)信息化工作:
目標:完善網絡建設,增強實用性,加強與教育教學整合,保持特色領先。
內容:
1、完善校園網和學校網站的建設,在進一步提高信息容量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增強實用性。
2、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搭建一批服務于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動平臺和特色網站。
3、 逐步開發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實施電子化動態學籍管理。
4、 加強對特長學生的分層輔導,爭取在各項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八)后勤工作:
目標:加強規范管理,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服務育人的自覺性。
內容:
1、 繼續完善每月一次的后勤工作例會制度,及時分析、反饋、改進、提高工作質量。
2、加強教育經費管理,做好教育經費的預算決算,進一步規范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規范使用經費的意識和合理配置經費的能力,使有限的教育經費發揮最大的效益。
3、繼續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嚴格執行門衛制度,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安全制度建設,制定應對方案,防止突發事件。
4、理清學校財產的基本情況,完善管理制度,確保使用效益;以主動服務為目標,制定設備添置的規劃,確保科學合理。
5、完成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及時做好新書的推薦介紹,提高圖書的出借率和閱讀量。
6、加強食堂的衛生管理,規范操作流程,完成學生午餐的分餐制,保證飯菜的質量。
7、努力改善學校環境和辦公條件,積極籌備和完成電腦房、圖書室等專用室的改造。
(九)工會工作:
目標:加強組織建設,起好橋梁作用,配合學校工作,保障職工利益。
內容:
1、召開第十屆教代會,完成新一屆教代會代表的換屆選舉,組織對新當選代表的實務培訓。
2、定期召開工會委員、室長例會,聽取教職工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建議,努力維護教職工的權益。
3、關心教職工的健康,了解教職工的需求,經常組織開展工會活動,豐富教職工的業余生活。
5、 關心退休教工的生活,搞好退管會工作。
(十)學校管理:
目標:嚴格執行政策法規,健全完善規章制度,提高管理育人的意識。
內容:
1、加強教育行風建設,落實《徐匯區教育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整改方案》的有關要求,切實履行“行風建設目標責任書”。
2、 貫徹落實“一費制”收費辦法,加大宣傳力度,堅決杜絕教育亂收費。
3、 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覺性。
4、 嚴格執行校務公開制度,積極落實各項公開措施。
5、 落實教代會制度,堅持學校重大決策,有教代會討論通過后再執行。
三、常規工作:
1、五年級畢業班工作。
2、學生藝術節活動。
3、學生讀書月活動。
4、三、四年級教育展示活動。
5、各項教學常規檢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