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調查工作報告
前言: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中,農村中學的教學模式同樣也在隨之改革,而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該背景下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方面,相對于傳統的注重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信息交流,新課改所倡導的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加強了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言語表達、團隊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然而,由于農村中學設施普遍比較落后,師資水平不高,學生基礎較差且兩極分化嚴重等多方面困難,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該如何應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為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筆者于所在實習學校——遷安太平莊中學展開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太平莊中學七年紀四個班的學生及七年級英語教師
二、調查內容和調查方法:
(一)對教師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了解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看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及心得體會。
方法:訪談和聽課相結合。
(二)對學生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了解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位置、學習現狀,英語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并同過去的英語學習做比較。
方法: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英語課堂中。
調查結果顯示,67%的學生認為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后,英語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74%的學生反映自己能在課上與更多的同學交流。與此同時,59%的學生表示自己上課發言的次數比上半年(還未實行小組合作制)要多。而通過訪談,教師們也紛紛表示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英語課堂中進行開放性的問題討論及一些小組活動中。這大大提升了學生尤其是一些學困生對英語的興趣。
(二)小組合作學習推進了組內互助,學生更樂于接受來自同伴的幫助。
從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相比較傳統的學習模式,大多數的學生更傾向于小組互助學習,71%的學生反映有不懂的內容更愿意向同學求助,63%的學生覺得互助學習對自己很有幫助。學生如果有不會讀的單詞,不明白的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就可以從組內其他學生那里得到解答。這有利于學生對新單詞,句型,語法的記憶和掌握,也有利于對舊知識的查漏補缺。
然而,盡管調查結果反映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已初具一些成效,但是就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還是有部分教師穿新鞋走老路。
在太平莊中學,小組制還剛剛起步,英語教學同樣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由于其優勢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并不明顯,有些老師還是愿意遵照熟悉的教學套路和方法。通過與七年級組英語老師的交流,筆者了解到大多數老師對如何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表示很苦惱。由于缺少培訓和參照,甚至有老師擔心小組合作學習的推行會不會無疾而終。在這幾個班聽課時,筆者也發現小組合作模式通常只被用在課本中的對話練習和問題討論,應用的范圍不大且方式單一。
(二)小組內分工不明顯,各自為戰,合作并不高效。
在學生中調查時,87%的學生表示小組討論時并不清楚自己的任務,此外,52≈的學生認為小組討論時只有兩人在一起討論,39%的人反映自己不知道討論結果是怎么出來的,75%的人認為大部分討論只是由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說出答案。由于沒有明確的分工,甚至50%的學生反映不清出自己的小組長是誰,造成每個人不清楚自己的任務,各自為戰,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深入進去,缺乏深層的思想碰撞和交流。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任務完成度也不高,一些英語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學生的積極性同樣也調動不起來。
(三)學生基礎差,膽子小,兩極分化大,小組合作難展開。
雖然太平莊中學硬件基礎較好,但由于師資,學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于城鎮中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班里的英語骨干較少,兵幫兵的局面難以實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剛開始學英語,基礎差,就造成在教師拋出一個話題后,自己無話可說,討論進行不下去。而調查結果顯示65%的學生不擅長,甚至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由于這些學生的不敢張口,所以在英語課堂中經常出現全班鴉雀無聲的場面。并且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大,有些學生覺得自己說了也不對,90%的學生表示如果自己的答案與成績好的學生不一樣,就認定對方的答案是正確的,所以一部分學生干脆等著其他學生的答案,自己討論一些與上課無關的事。
四、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合理劃分小組,教給學生合作討論的技能。筆者認為,在劃分英語小組的時候,應綜合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平時表現等各方面因素,使組內成員能達到互補。確定好每個小組的成員分配后,可以讓各小組擬定組名。英語勵志名言或口號,學習目標,即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合理的進行討論,如何進行分工,如何在組內有序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如何對他人的看法作出評價等等。
(二)培養組內的英語骨干,實現“兵幫兵”。每個英語小組一定要有一到兩個英語能力出眾,并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把這些學生定為組長,通過進一步的輔導和的培訓,提高這些學生語言技能和語言能力。之后就可以由每個小組長組織該組的合作學習。教師也要明確其他學生在組內的職責分工,保證組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免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的“搭車”現象。當然,過一段時間后,可以互換角色,定期交換分工。
(三)提倡小組間合理競爭,完善競爭機制和評價機制。教師要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促進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同時創造一個完善的競爭機制和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良性競爭,為小組互助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調查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調查工作報告01-30
關于調查工作報告12-13
企業調查工作報告02-07
學生調查工作報告02-08
農村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03-27
市場調查工作報告12-10
當前農村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09-25
農村監事會工作報告12-19
中學體育工作報告11-08
企業調查工作報告10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