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普通人創業故事:四個月里賺了70萬
這是一個知識走出象牙塔的時代,這也是一個財富走近普通百姓的時代。如果說,昨天我們的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城市創業,那么隨著今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決策的實施,更大的市場、更大的機會是在“三農”,農業、農村是創業者的新天堂,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了創富的主體。張寶衛,中國南瓜王,就是一個再次給我們破解百姓結緣財富玄機的弄潮英雄。
普通人創業故事——慧眼獨具另辟蹊徑
張寶衛1986年從河北農村來廣州闖蕩,一直在水果批發市場做生意,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他在水果批發行業逐漸站穩了腳跟。但由于水果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向善于動腦子的張寶衛意識到,如果繼續和別人擠走同一條獨木橋難免會越走路越窄,在這種求新求異的年代里,必須要獨辟蹊徑,實現差異化經營。因為有了這樣前瞻性的思想新觀念,在1999年5月的一天,當張寶衛在朋友處見到一種奇特的白色南瓜種子,并得知種小南瓜種子種值后,所長出的小南瓜將變得五顏六色,且奇形怪狀,樣子非常可愛時,他動心了。雖然好心的朋友規勸說,目前中國還沒有這種成品瓜,這些瓜籽是第一次托熟人從美國帶回來試銷的,但大部分人并不看好,因為尚屬新鮮事物,很多人怕種植開發有風險不愿購買。但張寶衛卻憑經驗和直覺認為,這種離開瓜藤后仍可以存放半年至一年的、供人觀賞的小南瓜,在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人們飲食已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更注重精神消費的當今社會,應該很有市場前景。
膽大心細的張寶衛立即查找資料,尋求品種。經過一番打探,幾乎跑遍了經營世界種苗的各家公司,張寶衛發現,觀賞小南瓜有幾十種造型,每類造型都有不同的種子。為了使得品種齊全,產品豐富,他以每粒1元的價格引進了30多個品種、5萬粒種子。他找到廣東陽江的一個種植基地,簽下了40畝小南瓜的代種合同。經過精心養護,不久,瓜藤上如愿結出了小小的果實。張寶衛驚喜地發現:隨著果實漸漸長大,其外貌果然奇形怪狀,有的長得像天鵝,有的長得像鴛鴦,有的長得像小話筒……
不料,正當張寶衛憧憬著美好前景的時候,就在采摘上市的前一周,一陣強臺風忽然登陸廣東省。幾乎在一夜之間,他的瓜棚被吹得無影無蹤,已經成熟的小南瓜全部毀于一旦,張寶衛的夢想被徹底打碎。
普通人創業故事——矢志不移鳳凰涅盤
這場忽如其來的臺風和張寶衛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但它并沒有摧毀他的意志,而是更激起了這個北方漢子挑戰自我永不低頭的前進斗志。為了幫助種值戶重建大棚,也為了重建自己的夢想,張寶衛拿出十幾年做水果生意的 20萬元積蓄,重新建起了種植大棚,并再次引進了 5萬粒南瓜種子,連同自己的希望一起播種了下去。
2002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張寶衛終于品嘗到了收獲的喜悅。隨后,張寶衛在工藝品市場租了一個門店,把目光瞄準了來購買家居裝飾品的人群。他把小南瓜定為每個 5元到 10元,讓小南瓜在高檔工藝品成堆的地方爭奪客源。僅 4個月時間,張寶衛的數萬個小南瓜就銷售一空,賺到了 70多萬元。
普通人創業故事——科學攻關不斷創新
正當小南瓜暢銷市場,為張寶衛帶來滾滾財源時,他卻突然決定,削減小南瓜的種植量。張寶衛認為,小南瓜賣得好,肯定有很多人要跟風,因此他要減量尋求新的品種。
經過多方考察,張寶衛發現有一種美國產的巨型南瓜種子在國外剛剛上市,這種南瓜最大的可以長到 300斤,觀賞性更強,售價高達幾百元,在國外十分風行。張寶衛決定將主要精力放在巨型南瓜的開發上,推出自己的高檔產品。
但種植新的品種,談何容易,在一無技術二無經驗的情況下,張寶衛的巨型南瓜試種的并不理想。因為大南瓜個體重量很大,不像這個小南瓜能夠吊掛在藤上生長,所以當南瓜長到一定的大時,就會墜壓到地面,這樣就會使得其底部成了平的,整個外形外觀也變成了半圓南瓜。因此,這種不具新奇特外觀的南瓜也就難以得寵了。
張寶衛的冒險再次以失敗告終,可這一次,他毫不猶豫地決定重新試種。他和種植戶經過認真觀察研究,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張寶衛介紹稱,這種辦法就是在南瓜長到兩三斤的時候,我們繩子從瓜蒂處將瓜綁住,讓瓜懸地10到20公分,直到十斤左右的時候,才將繩子松開,把瓜慢慢地放下來,這個瓜也就會按照我們所希望的形狀生長了。
經過幾次種植實驗,2002年底,張寶衛的巨型南瓜成熟了,他按照個體大小,把單價定在400-600元之間。這一次,他沒有運往工藝品市場,而是帶著南瓜上了酒店,直到現在,酒店還是購買巨型南瓜的主要客戶。沒想到,巨型南瓜的出現深受顧客特別是小朋友們的喜愛,間接地對酒店起到了很好地宣傳作用。所以,巨型南瓜一時成了酒店吸引顧客的招牌,各大酒店爭相效仿,首批1000個產品很快便全部售出,賣到出50多萬元。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原動力。雖然張寶衛的巨型南瓜一上市又出現了喜人的銷售業績,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但為了使產品能夠更具特色、新穎別致又寓意深遠,有著超前的危機意識的張寶衛感覺到了一種緊迫感。他認為:“雖然自己的南瓜目前仍然挺暢銷,但一旦出現對手,就沒有多少優勢了。要是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肯定會被市場淹沒。不能總拄著拐杖走路,趁著現在條件允許,得抓緊時間推出自己的主打產品。”于是,張寶衛決定在南瓜上進行刺字。
然而張寶衛的這一突發其想,實施起來卻并非易事。由于沒有掌握刺字技巧,在瓜還嫩的時候刺不行,在老的時候刺也不行,刺的深了會爛掉不行,刺的淺了效果出不來也不行。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張寶衛虛心地請教專家和不斷總結不怕失敗的鉆研,通過近兩年的實驗,2004年10月,張寶衛終于獲得了成功,并立即為果實刺字法申請了專利。
這種根據客戶不同需求所刺刻各種文字和圖案的巨型南瓜一經推出,便立即得到市場的追捧。很多消費者驚喜地說:“這種很有特色的南瓜,誰看到都會喜歡的。送禮送這么難得的大南瓜,人家才會一輩子記得你。特別是在壽宴、喜宴這種特別的日子,其它禮物都司空見慣了,但如果是有這么個不同尋常的禮物出現,會多出彩呀,又多有紀念意義呀。”
2004年5月21日,廣州富煌品位酒家的總經理在朋友處看到張寶衛的那種刻字大南瓜后,覺得很有特色,也興沖沖地找到張寶衛,一下預訂了16個大南瓜。張寶衛按照他的要求,在兩個準備擺放于酒店門口的大南瓜上刻上“富煌”和“品位”字樣,而其他的大南瓜則刻上酒店招牌菜的名稱,放在顧客的就餐區。待一切完工后,富煌品位酒店果然格外引人注目,營業額大增。
其他的酒店見狀,也紛紛找到張寶衛訂購。國內的一些旅游用品銷售商也聞風而動,替張寶衛批發南瓜,銷售給游客作為紀念。一時間,張寶衛的廣州金山鮮果行生意火爆。針對這一喜人的景象,善于發現和把握商機的張寶衛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繼續創新。他隨后在一些南瓜上面刻上“財源廣進”、“吉祥如意”、“一帆風順”和“五福臨門”之類的文字或圖案。而出口的南瓜表皮則刻上“WELCOME”之類的單詞或公司英文名稱。不久,張寶衛又發現,在觀賞性南瓜尚小的時候,可以在上面作些技術處理,刻上人們喜歡的文字圖案,當南瓜長大后,那些圖案便會跟著長大,顯得非常美觀。刺字南瓜成了顧客購買禮品的熱點,價格也由每個 500元升到2000元,最貴的賣到 8000元一個。
普通人創業故事——創新造就“中國南瓜大王”
隨著知名度與經濟效益的快速提高,張寶衛和他的特色南瓜,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和贊譽。
2004年10月28日,張寶衛帶著他的南瓜來到深圳高交會館,參加了為期3天的“SFT2004中國(深圳)國際水果及技術展覽會”。展會開幕不久,張寶衛攤位上的那個重達90公斤的大南瓜引起了很多來賓的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的官員當機立斷,以3800元的價格率先搶購了那個表皮刻著“如意”的特大南瓜。當天出版的《深圳晚報》特意在頭版頭條的顯要位置對展覽會進行了報道。在展會短短的3天內,張寶衛便接下了上百萬元的觀賞性南瓜訂單,還當場銷售了15個大南瓜和1000多個小南瓜。
2004年11月28日,張寶衛又帶著他的南瓜參加了浙江省農博會。會上,他的南瓜又一次引起了巨大轟動。當天,張寶衛的南瓜剛擺放下不久,一位英國客商便被一輛用南瓜做成的馬車吸引過來了。他驚奇地驚嘆道:“我的天!世界上還真有南瓜做成的馬車!我以前還一直以為,只有灰姑娘的童話世界里才有呢!”他隨后對張寶衛的南瓜表示了極大的興趣,表示愿意將其市場拓展到英國。
如今,張寶衛的南瓜在國內10多個省份已經擁有了較為穩定的銷售市場,他已把相當一部分業務拓展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家,資產已達到300萬,成為了聞名國內外的“南瓜大王”。談到創業成功的經驗,張寶衛認為,市場永遠遵循“物以稀為貴”的準則。在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今天,人們的審美觀也跟著不斷提高,給傳統的物品注入新的利用價值已經成了一種必然。所以,只有創新、不斷超越,才能成功。
普通人創業故事——胸懷遠大專家贊譽
在張寶衛走向成功、收獲財富的時候,這位樸實而善良的北方漢子想到是以其領先獨特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為眾多創者搭建了一個收獲財富,邁向成功的平臺,為眾多農民兄弟、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一次再就業的機會,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于是,張寶衛最近在廣東佛山建立了自己的農業示范園,并計劃在全國選擇一些合適的地方與當地有志之士合作建立基地。張寶衛透露,除了現有的巨型南瓜等優勢產品外,他又有了新的目標。這個新品種也將成為他的又一個企業效益新的增長點。
2006年2月,在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組織的“第二屆百姓致富經驗交流年會”上,對于作為主要創業典型的張寶衛的獨特創富事例,來自政府部門的官員及行業專家,給出了這樣的點評:供給也可以產生需求。能不能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做精,只要能做出不斷的花樣來,就會有不斷的新的市場。
人們做生意,往往從熟悉的地方入手,可如果能夠開發一個新市場,就可以降低風險。所以我們說要創新,創新可以降低成本,從而超越競爭,降低風險。
張寶衛南瓜的價值就體現在這里,他顛覆了南瓜原來的概念,所以實際上他打的是另外一個市場。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就沒有競爭了,不要簡單地覺得那種只有知識含量高的東西才可以賺大錢,有時候創業時形成的小的產品往往能賺錢甚至賺大錢。這就是張寶衛做南瓜的啟示。
http://m.shddsc.com/【普通人創業故事:四個月里賺了70萬】相關文章:
他用笑聲賺了15億的創業故事08-04
創業故事:19歲女生創業半年凈賺了14萬07-19
勵志故事:一無所有創業,他賺了幾個億08-05
拉里·佩奇的創業故事07-30
在扁平的世界里創新的創業故事08-26
字典里沒有放棄創業故事09-04
普通人如何創業成功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