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領研究生迷上廢品網 棄月薪萬元只為創業
金領研究生放棄月薪萬元高管工作“撿”廢品?“佛山收廢網”的創辦人伍禹華就是這樣一個愛折騰的人。畢業于名牌大學,經過五六年的商海闖蕩,做過直銷、辦過教育培訓、家底開始厚起來的他,如今盯上了收廢品一行。究竟此中有何誘惑?
越不起眼的越“有機”
面對記者,伍禹華承認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利潤何來?朋友不理解,太太開始也想不通。“提起收廢品,讓人聯想起街頭老漢收破爛;而在國外,這恰恰是最盛行的環保行業之一,資源循環再用,關鍵是網絡化產業化經營。”他說,有些行業聽起來不好聽,大家不留意,往往這個行業有相當的利潤;有些行業聽起來很時髦,但是利潤空間其實已經很薄,比如名牌洗發水的經銷商,行內人都知道,越出名的賺錢越少,反而不出名的新品賺錢。 【您現在閱讀的文章來自“中國人才指南網”,請記住我們的永久域名:m.shddsc.com 】
最要緊不短斤少兩
開辦收廢網的理念,已經注定和傳統模式的分別。伍禹華說,千家萬戶每天產生大量的廢紙破罐,按照傳統的“廢物消化模式”,都是私下找個三輪車把廢品拉走,其中不少是半贈送地打發掉。構造效率更高的網絡,才能將這資源開發出來。一頭迅速吸納有價值的廢品,一頭聯系加工廠,運用嚴密的物流配送系統,利潤的增長速度將很可觀。
據介紹,網站直接面對使用電腦的人群,主要以寫字樓、院校為主,因為這些地方的廢紙耗材最多,此外就是高級小區,消耗的日用品數量也頗大。通過網絡或者電話,市民可以預約收廢品服務,各個區域的收廢品工人根據預約記錄直接登門收集,效率就比街頭等生意的大大提高。
伍禹華說,去年他母親把家里的舊書報整理了一下要賣掉,結果從樓下找來一個收廢品的,硬是把30多斤的報紙說成20斤,一番吵鬧,最后母親不得不妥協。這一幕讓他很有感觸:計量不正規化,是市場增長的一大障礙。因此他強調要實行正規化管理,用秤必須保證準確,利潤必須通過效率而不是短斤少兩取得。
廢品分揀創造利潤
伍禹華認為,傳統方式忽視了廢品分揀,很多本來是資源產品也變成了低價的原料。在收購廢品中分揀是最有文章可做的,許多人就是通過分類法將不起眼的資源重組,重新找到了新的市場,不但有經濟效益,更有社會效益。
他參照了外國的經驗,實行科學化分揀。舉個例子,很多用戶都是把書當作紙張賣掉,幾毛錢一斤,很心疼,難道沒有更好的出路?廢品站對分類是無能為力的,收廢網卻利用網絡優勢,分門別類,區別性收購,把這些書加以整理,通過網絡或者店鋪,按照二手書價格按本或者按斤出售。這樣不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讓書本多次增值,利潤也因此成倍增加。
收廢網還打算推出免費捐贈的項目,企業或者個人捐贈的廢品都會按其價值轉贈到希望工程等慈善機構,以收益直接援建山區農村的希望小學。
http://m.shdd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