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大學生創業故事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最新大學生創業故事,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光鮮背后煩惱多
喬衛齊2011年從蘭州大學核技術專業,在北京闖蕩兩年后,回到家鄉黑龍江明水縣,在一個叫對面城的小村莊,開了一家淘寶店。3年來,喬衛齊有創業的喜悅,也有各種預想不到的苦惱。
2015年,蘭州交通大學大三學生王偉貞與朋友創辦了一家主營互聯網產品的科技公司。最初,他積極參加各類創業比賽,后來發現,獎牌拿了不少,項目孵化機會卻不多。他的另一個感受是,當下創業扶持政策多,但創業的日常指導難覓。
與喬衛齊、王偉貞一樣,在蘭州高校,還有雷磊、鄧毓博等一批大學生創業者。他們發揮所學、銳意創新,在創業大舞臺小有收獲;同時也在經歷各種成長的煩惱。
創業“鬼才”半月盈利200萬
西政刑偵學院大四學生雷剛,從賣書籍、特產代理到自創品牌開公司,走出了自己的大學生創業路。身穿墨綠色的呢子大衣,腳踩大頭皮鞋,右手提一個棕色的方形皮包。初見雷剛,很難將他的形象與大學生聯系在一起,反而更貼近他的另一個身份,重慶樂業居家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雷剛是西南政法大學刑偵學院偵查學專業的大四學生,近期,他以創業明星的身份闖進“感動校園———西政學子年度人物”前20強。聽說了學長的創業經歷,大一新生魯昕說,從大一時的書籍、特產代理,到大二、大三時的棉被代理,再到大四自創品牌開公司,“他以堅實的步伐走出屬于自己的創業路,一步步接近遠方的夢想。
兩年公司估值5000萬
兩年前,還是華工大三學生的劉永杰同七個小伙伴通過校園眾籌招股的方式,募集100萬元,開始了大學生創業之路。如今,他們所創辦的“比逗”餐廳,已有11家門店,遍及北、上、廣、山東等地。去年5月,當公司拿到風投的“天使輪”融資時,估值已超5000萬元。
但這一切,劉永杰的父母卻一無所知,他們至今以為兒子是在做類似小賣部的生意。省考前,遠在海南儋州的母親還打來催促的電話:“兒子,你看我都病成這樣了,你還是不要做生意了,趕緊回來考公務員吧。”造化弄人的是,劉永杰成不了父母期望的公務員,卻創造了廣東公務員的考題。
再過1個多月,劉永杰應該就可以從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順利畢業了。盡管外貌上稚氣未脫,但這位公司的“前任CEO”,仍透露著超越同齡人的練達。
工作室招海外訂單
對于大四即將畢業的楊美曦來說,創業的路從未停止。“即將畢業了,這也意味著我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創業,接下來我打算把自己的工作室進一步壯大,爭取兩年后打造成一家以高級私人定制、游戲外包宣傳、企劃宣傳和影視作品制作為主的傳媒公司。”楊美曦信心滿滿,畢業后尋找合適的合伙人成為她迫在眉睫的事情,她堅信在團隊的力量下,未來的路一定會越來越寬廣。
“創業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我想做的傳媒只是創業的其中一部分,未來我會發展更多的行業,為更多的人解決不同的問題。”楊美曦坦言,在她看來,創業的最大意義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并從中收獲快樂。在創業的路上,她的腳步永不停歇。
【最新大學生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故事04-03
大學生農業創業故事09-26
年輕大學生的IT創業故事09-26
窮大學生創業的故事09-25
大學生的創業故事分享08-04
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故事08-06
大學生曲折的創業故事09-25
大學生的科技創業故事09-25
大學生創業的勵志故事09-07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