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拳擊手的服裝夢
A.改“滯銷款”為“爆款”
拳擊手的服裝夢
黝黑的皮膚、花哨的衣服、再配上引人注目的莫西干發型,第一眼看到楊紫明,很難將他和上市公司創始人聯系在一起。如果不是年幼時的“異想天開”,楊紫明如今可能會是一個拳擊教練,或者是一個服裝加工廠小老板。
1971年,楊紫明出生在福建石獅的一戶普通人家。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他6歲時就跟隨家人一起擺地攤。
“每天看的摸的都是各種布料,放學回家就要幫家里的小作坊釘扣子、拉布、扯線,做些力所能及的下手活。”楊紫明說,那時看來,人生似乎沒什么其他可選擇的余地——開個檔口,賣賣衣服,或者賣賣布料。
因為長得比較瘦弱,小時候的楊紫明常受同學欺負。初中念完,十五六歲時,楊紫明進入競技中專學習拳擊。
“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要強身健體,以免再受人欺負。”楊紫明回憶道。后來,他不僅練就了一個強壯的體魄,一路打到福建省第十屆省運會48公斤級季軍,還磨練出永不認輸的意志。
與此同時,家里的小加工坊訂單越來越多,也開了賣服裝的店鋪,但只能是有什么賣什么,機械性十足。楊紫明不滿足,決定自己設計衣服來賣 一開始,這個想法遭到了眾人嘲笑,楊紫明也只是試著把批發回來的衣服改一改,“結果這些改造的‘滯銷款’賣得一件不剩。”
受到鼓舞的他開始自己設計,賣自己定制的衣服,生意還不錯,慢慢積攢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能天生不安分,過了一段時間,楊紫明又開始幻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這對于一個沒有接受過任何服裝專業培訓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挑戰。無知者無畏,不到20歲的他,興沖沖地帶著第一桶金到了香港。
“現在回頭想想,我很慶幸自己闖出了一片天。”楊紫明說。
B.亞洲金融風暴“危中有機”
撤港返穗以退為進
剛到香港時,楊紫明很迷茫。畢竟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學習過畫畫和設計,有的只是加工經驗,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市場證明,一線工作經驗何其重要。例如畫圖,他的設計圖雖然粗糙和幼稚,但更能打進顧客的心;例如加工,他了解生產線的每一個環節,從制版、打樣到剪裁,都能親自監督完成,效率遠超同齡人。
也許是因為石獅人的經商基因,也或許是因為拳擊手快速擊倒對手的特性,楊紫明很快找準了定位和市場——做另類男裝。在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后,楊紫明在香港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卡賓。“卡賓其實是我小時候的名字。小時候喜歡卡賓槍,愛玩愛鬧,家里人就直接叫我卡賓。”楊紫明回憶道。
如今,“卡賓”這個名字,比楊紫明更有名。中國服裝界也常常以“卡賓先生”來稱呼楊紫明。正當楊紫明準備在香港大展身手時,1997年,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打得他措手不及。
“之前卡賓的生意不錯,在圈內已經有了一些人緣,”楊紫明說,但整整兩個月,所有東南亞客戶的訂單都不提貨,只剩下一堆衣服,賬戶里的錢已付不起工資和房租,怎么辦?他決定撤出香港,返回廣州。
廣州人的熱情有點出乎他的意料。短短時間,卡賓把在香港積壓的服裝全部賣掉,有了現金,也有了信心,他決定全面進入內地市場。
同年,楊紫明在廣州創建了總公司。從第一家專賣店開始,他迅速打開局面,到今天全國的店鋪已經超過1000家。2010年,楊紫明獲得全國服裝設計界的最高榮譽——“金頂獎”。談到自己的設計理念,楊紫明說:“我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服裝專業培訓,也沒有繪畫基礎,但我一直認為,如果你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匠人,那你就永遠只是一個匠人。我從來不在乎流行,因為作為一個設計師,需要的是顛覆流行、創造流行。”
2013年,卡賓服飾成功在香港上市。
C.衣服+花+馬卡龍
全新業態應對服裝“寒冬”
兩年時光倏忽而過,6月26日,楊紫明迎來人生又一個重要時刻——東田·卡賓造型空間所在的卡賓33號館在上海開業。服裝、甜品、家居、花藝、造型……33號館的全新混搭業態,一如楊紫明不斷跨界的人生。
與開業儀式同時舉行的,還有Cabbeen2015/16秋冬時裝造型秀。這場秀,由東田造型董事長李東田與楊紫明聯手打造,一如13年前。
“2002年,我第一次到北京辦卡賓時裝秀,由于是首秀,要求很高,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表達我想要的,”楊紫明說,“當東田開始上手干活時,我發現,他懂我。”
同為中國時尚圈重量級人物,同樣堅持時尚先鋒理念,兩人開始了13年惺惺相惜的友情。
此后的幾十次合作中,兩人每每有時裝與造型的互動創作,卻苦于只能停留在秀場后臺或大片拍攝現場。而卡賓33號館的成立,是兩人共同邁出的新步伐。
再美好的感情,也需經受面包的考驗。近兩年來,中國服裝行業寒意十足。在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開出上千平米的實體店,所需成本不言而喻。卡賓成功的信心來自何處?“服裝對人們來說已經不是剛性需求了,三年不買衣服,一樣有衣服穿,只是好看或不好看的問題。”楊紫明告訴記者,“但人們需要的是良好的購物體驗和一種時尚男人的生活方式。我很喜歡法式甜品,經常下班會帶馬卡龍回家。我希望我的客戶在逛衣服逛累時,轉身就能享受到正宗的法國甜點。”
未來,包含完整時尚生態鏈、生活方式的卡賓新概念旗艦體還將在全國百個重點城市陸續登場。“今年會開到武漢,初步選址漢街。”楊紫明介紹,卡賓武漢的市場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談到未來計劃,他說:“跨界無邊界,誰也無法預測下一次卡賓還會將目光投向哪一個領域。或許,我們還會推出卡賓的運動品牌或家居品牌。”
D.“競爭在加劇就是在加劇淘汰”
自信“我們能滿足消費者”
一個成熟的品牌往往是創始人內心的外化。卡賓品牌中蘊含著激情、速度、競爭等生猛新鮮的年輕活力,這都與楊紫明的個性愛好密切相關。他不僅喜歡拳擊,早年還是個賽車手。外表張揚的他,多年來不停“跨界”,其實一直追求的都是生機勃勃又充滿希望的生活方式。2012年,卡賓成立十五周年,楊紫明又跨界出品人,拍攝了一部微電影——《楓樹街33號》。“我說過一句話,這一生無論走多遠,第一步總是從這里邁出的。”楊紫明說,香港楓樹街33號是卡賓在香港誕生的地方,也是本次卡賓33號館名字的來源。《楓樹街33號》講述的是五個笨小孩為夢想而努力的故事,“希望能帶給當下年輕人關于夢想的動力和思考,同時也是和同齡人回憶那一段流金歲月”。
中國的服裝業的確曾經有過一段流金歲月。改革開放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曾經被束縛在各類統一服裝背后的個性開始噴發。在國人“愛美之心”的推動下,服飾產業日益興旺,也催生了諸多服飾重地及富豪,楊紫明便是其中之一。
這幾年,互聯網的快速興起沖擊著線下各類產業,中國本土服裝品牌普遍出現銷售、利潤放緩,甚至不少品牌出現“關店潮”。而2014財年,Cabbeen服飾收入10.982億元,較上年同期9.435億元上漲16.4%;凈利潤逆勢大漲20.6%至2.355億元人民幣,2013財年為1.954億元。
楊紫明對自己信心滿滿。他舉例說,在線上,連續兩年的雙十一卡賓的銷量都居于電商前十;而線下,此次的33號館則開始構筑完整時尚生態鏈及生活方式。他說:“競爭在加劇就是在加劇淘汰,這對我們這個設計師品牌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我認為我們能滿足消費者。”
http://m.shddsc.com/【拳擊手的服裝夢】相關文章:
中國夢作文:中國夢 法治夢 我的夢08-10
中國夢征文:我的夢,中國夢08-10
我的中國夢征文:中國夢,我的夢「優秀」09-25
中國夢我的夢作文07-12
夢終究是夢的說說09-19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05-26
航天夢我的夢征文09-16
小學《中國夢,我的夢》征文08-10
關于中國夢我的夢征文08-05
關于航天夢強國夢的征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