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辭職創業開簾布店生意好
陳紅英的窗簾店就在后庫社區的一條街道上。店面約100平方米,是去年租下的。店內窗簾的款式有幾百種,基本能滿足各種裝修風格的需求。
每天一大早,陳紅英就來到店里開始忙碌,或者做窗簾樣品,或者上網看看今年的流行趨勢以及設計風格。“經常要和窗簾廠的設計師交流,才能知道大城市里的發展趨勢。”她說,搬到這里后,她就將目標定位在中高端市場。
現在是窗簾的淡季,陳紅英比較有時間看看設計書或者做樣品,等到下半年銷售旺季到來時,她還得聘請幾名工人到店里幫忙。她的丈夫也沒閑著,時常到客戶家里安裝窗簾。夫妻倆一唱一和,窗簾店的生意日漸紅火。
工資微薄 辭職開店創業
可這樣的日子,在陳紅英剛剛出嫁時,是想也不敢想的。“2000年結婚時,婆家經濟狀況并不太好。”陳紅英說,奶奶是服裝學院的老師,她從小耳濡目染,也學會了服裝設計,并于1998年到北京進修服裝設計專業。結婚后,她根據自身優勢到服裝廠打工,丈夫則做錫箔,不過兩人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2001年大女兒的出生,讓生活變得更加窘迫。家里沒人幫忙帶孩子,陳紅英就想,不如自己在家做窗簾來賣,這樣時間比較自由,說不定也會賺更多。2002年,敢想敢做的她開始了創業之路。
“剛開始沒錢,我們不是有兩間房么,就拿一間來當工作室和展廳,自己做了一些窗簾的小樣放著。”當時,陳紅英的進貨渠道還只是在泉州,因為手藝還不錯,很快便有人上門要做窗簾。“到對方家里看整體的裝修風格,再根據風格來設計窗簾的樣式。”第一次去做窗簾,陳紅英便讓客戶很滿意。
廣交朋友 業務不斷擴大
“其實不僅要讓客戶滿意,還得和客戶交朋友。”這樣的想法,幫了陳紅英大忙。有的新客戶不確定她的手藝,她便帶客戶到以前客戶的家里去看。漸漸地,因為她的設計新穎、手藝靠譜,定做的窗簾多得家里那個小小的房間已不夠用了。
2006年,小女兒出生,到2009年時,兩個孩子都不用貼身照顧,家里也攢了點錢,陳紅英就在社區的沿街開了個店鋪。雖然只有25平方米,但她已經很滿足。每當有顧客上門,她總會耐心介紹,并上門看看房間的裝修風格再動手設計。她的丈夫后來也辭職了,專門為客戶上門安裝。
憑借踏實、誠信和認真,客源越來越多,去年陳紅英又擴大了店面。“現在拿貨都從廣東的大廠拿,樣式比較多。今年年初進了20匹窗簾布,現在已經賣得剩下6匹了。”不僅如此,陳紅英還在網上經營微店,通過微信售賣窗簾。“就是想好好做,畢竟現在競爭激烈,希望能越來越好吧!”
http://m.shdd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