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溫馨小城市莆田創業安家的故事
她把莆田當成第二個家,還把公司總部設在這個溫馨的小城市;她崇尚節約社會資源,還熱心公益,關愛患有自閉癥的孩子———
7月4日,在去愛兒康兒童發展中心的路上,余海英一邊開著車,一邊開心地說,這兩年莆田的交通秩序好了不少,許多人都比較自覺,不亂闖紅燈,會互相禮讓。
6年前就來到莆田的余海英來自臺灣南部,30多歲的她至今單身。提起莆田的發展變化,她如數家珍,莆田人開醫院,做珠寶、模具、鋼材、電子、鞋業,都做得很棒;向莆鐵路、幾條疏港大道、港口城市建設……她說:“2005年我第一次到湄洲島,朝拜媽祖,發現了莆田這個溫馨的小城市。后來,結識了一些莆田朋友,他們做生意的理念值得我學習。也因為他們,我的業務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2008年,余海英創辦的福建臺興貿易有限公司成立。起初,她打算將總部設在福州或廈門,但最后都放棄了,“莆田有媽祖,俗稱興化。這也是我為公司取名為臺興的原因所在”。
余海英說,她已經把莆田當成她的第二個家了。她的車牌是“閩B”的,前不久還在市區買了房子,“現在回到臺灣去,有時還不習慣”。
“今天要去的這家中心是一位非常漂亮、非常善良的姐姐創辦的。3年前我就認識她,她讓我感動。3年來,我好多次想邀請她一起出來吃飯,可她都沒空。因為,她要照顧那么多患了自閉癥的孩子?吹剿,我經常就會想起媽祖!闭f著,她已淚濕眼眶。
到了愛兒康兒童發展中心,她便和同行的一名女員工從車內搬出自己店里售賣的幾箱食品。我也搬起一箱,發現重得很。剛踏入該中心,不少孩子便朝余海英微笑,有一名小男孩還跑到她跟前。余海英用手指為他擦去眼屎,抱起他說:“越來越懂事了,真棒!”接著,她從箱子里取出臺灣出產的牛軋糖、鳳梨酥等,分給在場的每一個孩子。
“有些孩子進步得很快,你瞧,都會主動說他只要一塊,其他的給別人吃。”分完后,余海英顧不得擦去汗水,笑著對我說。而提起這些孩子,她的眼睛又濕潤了,“全市可能有1000多名患自閉癥的孩子。這些患自閉癥的孩子很可憐,他們的家庭也好不幸!
她對該中心主任———“漂亮、善良的姐姐”說,她已經幫該中心找了一個地方,到時候要擴大規模,讓這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治療環境,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治療。
7月5日上午,我來到她在荔城大道所開的“臺興”臺灣食品專營店。來之前,我已經通過工商部門獲悉,這是我市首家臺商投資興辦的臺灣食品專營店。
店內,她正向員工提醒一些節約辦公用品的注意事項。見到我,,她笑著說,從小開始,她家里人就教她一定不能浪費食物,“每一餐飯,我肯定會吃完。不是小氣,是覺得不能浪費社會資源”。她舉了個例子,“就好像開車的,不要以為出車禍后保險公司會賠償就亂開車,我們何必要浪費社會資源呢?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地球,能源畢竟是有限的。人啊,有一口飯吃時,要分給別人一起吃。吃八分飽,分兩分給他人!
談話間,她接了個電話,原來是她父親打來的。她笑著說:“我爸爸每天都會打一個電話。我從十幾歲開始創業到現在,離不開他一路上的扶持。和我爸爸一天打一個電話,這不僅是習慣,更是親情使然。我爸爸會告訴我臺灣的一些事,我也會告訴他莆田這邊的一些情況!
【在溫馨小城市莆田創業安家的故事】相關文章:
適合小城市的創業好項目09-25
適合小城市創業的幾個好項目推薦09-25
創業的故事11-03
村姑創業故事05-04
草根創業故事06-10
明星的創業故事09-26
邵逸夫的創業故事11-09
成功創業故事04-12
創業勵志故事12-12
名人創業故事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