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常見的幾個“效應“
一、南風效應 (South Wind Effect)
有一則寓言,講北風南風打賭,看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勁,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緊;南風徐徐,輕柔溫曖,使行人自覺地把大衣脫下。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他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為自覺。這種以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我們稱之為“南風效應”。
二、破窗效應(Break Pane Law)
這是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建筑物的一塊窗戶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和擴大。也就是說環境會對人們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誘導性的影響。
三、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1979年12月,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這個貌似荒謬的論斷,最終產生了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理論之一,即混沌理論:表面上看起來無規律、不可預測的現象,實際上有它自己的規律,要尋求混沌現象的規律,加以處理和應用。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煦缋碚搫t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根據這個效應,可以研究如何把復雜的'非穩定事件控制到穩定狀態的方法,防微杜漸。
四、青蛙效應(Frog Effect)
有一則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跳出去;如果把一只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攝氏80°,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隨著溫度的繼續上升至90°~ 100°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在這后一種狀況下,青蛙不能自我擺脫險境的原因,是因為青蛙體內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作出反應。“生于憂患,死于安逸。”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行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最后被淘汰了仍舊不知道。一個企業不要滿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沉湎于過去的勝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看不到危機的逐漸形成和失敗的一步步地逼近。那就很快就會失敗。
五、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離開海水后很容易死掉。為了延長沙丁魚活命期,當地漁民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里。為了躲避鯰魚的吞食,沙丁魚在有限的空間里快速游動,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鯰魚效應。就好像在黃鱔盆里放泥鰍一樣,利用泥鰍的活性使黃鱔運動而保持活命期。
在顯示生活中,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出于弱勢者必然會比其他人更努力。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在適度的緊張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能力;其余的領導要充分利用好組織中的“鯰魚”,如果不好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則常常會起相反的作用。在干部的設置上若能將這些人提拔到適當的領導崗位,就會產生鯰魚效應,使活動容易開展,使業務開展更為順利。
六、暈輪效應(Halo Effect)
暈輪原指月亮被光環籠罩時產生的模糊不清的現象。暈輪效應是一種普通存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對他的某一品質特征的強烈、清晰的感知,而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品質。又叫“光環效應”。
七、木桶效應(Barrel Effect)
在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是指用一個木桶來裝水,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來決定的,而是由這個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決定的,所以它又被稱為“短板效應”。
http://m.shddsc.com/【企業管理中常見的幾個“效應“】相關文章:
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應用期待效應02-06
"懶"螞蟻效應: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應用?01-17
企業管理的懶螞蟻效應07-13
HR常見的幾個毛病09-25
熱戀中的“期待效應”05-27
簡歷制作常見的幾個錯誤08-05
企業管理常見的模式02-01
常見的企業管理方法02-28
新員工培訓中的蘑菇效應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