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時間:2024-06-20 04:51:43 中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到來,全國各地比較一致的節日習俗有賞月、吃月餅等等,而在壯族同胞之中,除了這兩樣以外,還有不少其他地方沒有的奇特習俗,那么今天的小編就為你介紹,壯族怎么過中秋節,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1

  鬧哥孩

  流行于廣西德保縣。最初這頊活動叫“請囊海”,“囊海”是壯語,即“月姑”之意,意為請月亮里的仙女大姐下凡與民同樂,但因為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是女性,鬧的對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鬧哥孩”。

  屆時,村里的老少男子都要來圍觀。在鬧臺上擺一碗米,上插數根燃香,一邊擺一碗月餅;鬧臺的兩邊各豎立一根柴擔,一根的頂部插一個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條和蠟燭;另一根頂部掛一雙鞋、一雙襪子和一塊面巾,婦女們圍鬧臺而坐,開始唱歌請月亮上的仙大哥下來與民同樂。

  歌唱近一個小時后,數位女子站起來東跑西穿,人們即知這是仙大哥下來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她們跑一陣后就在鬧臺前坐下,身子左右搖擺,口里說著含混不清的話。

  這時其他婦女一起上前來問她們將來的禍福,仙人托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從此以后她們便是公認的巫婆。“哥孩”下來后,鬧臺周圍的婦女便開始對歌,內容一般不涉及愛情,多是有關史實、社會一類的,盡興方散。此后對歌還要持續數個晚上。

  請月姑

  同是中秋節這一天,廣西靖西、那坡一帶的'壯族,姑娘們用艾葉水沐浴,梳妝打扮,打掃屋內外,用柚子葉水灑在房屋四周。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長的竹竿豎在門前空曠地,頂上插一個插滿線香的柚子,香煙繚繞,作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

  門前置桌,放上月餅、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頭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姑娘與小伙們圍坐在一起,推選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兩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雙眼和雙耳,旋轉頭部,以示正從月宮下凡。大家將月姑認作“同年姐妹”(義姐妹),請她對歌。大家發問,她作答,歡歌笑語,情意綿長。

  罵中秋

  廣西西林等地的壯族中有“罵中秋”的習俗。傳說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愛虛偽的甜嘴,卻欣賞尖刻的罵人藝術。有一個男青年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姑娘所種甘蔗的人,罵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動,嫁給了青年。從此,形成一種青年人以惡作劇引入發罵的風俗。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2

  他們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賞月之際,用反鎖大門、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實等小小的惡作劇,以引起主人痛罵。而惡作劇者往往還要挑選善于罵人的人家,進行挑釁活動。

  按慣例,罵人者不能使用污言穢語,只能以刻薄的語言顯示其罵人才能。當地風俗認為中秋之夜被罵得越多,就越長壽。因而形成了一個不是以歡歌曼舞,而是以罵不絕耳為主要內容的奇特節日。

  中秋賞月,是我區各族人民共同的習俗。每到這天,夜幕降臨,玉兔東升,各家各戶便在庭院、地坪擺起月餅、柚子、芋頭、花生等禮品供月。待到月兒當空,合家便在月光下團坐敘談,分享供月禮品,農村的古風還濃一點,習慣于以當晚的月色來預測來年的雨水。“中秋月兒亮,河水高三丈;中秋月兒暗,河水擱江岸”,賞月也離不開農事桑麻。

  壯族和漢族在中秋節習俗的相近,還表現在關于月宮的傳說上。關于月亮,壯族民間曾流傳李鳳砍桂的故事:壯家后生李鳳向月宮仙女求愛。仙女的回答是:“樹大總有根,談愛需有情,你能砍倒樹,妹就許終身。”月中的桂樹是萬年老樹,一夜砍不倒,第二天,斧口就全部復原。李鳳每晚砍到一半就精疲力竭,堅持不下,于是樹總砍不倒,愛情也永遠得不到。這跟漢族的吳剛伐桂的`神話不是十分近似嗎?雖然,吳剛伐桂是因為學仙有過而受的懲罰,但同月中有桂、有仙女和斧口隨砍隨合的設想卻是完全相通的。當然,壯族各地的中秋節習俗也有許多屬于自己民族的特點。北部灣防城、欽州一帶的壯族在中秋節晚上,男女青年聚集在一起“跳同”(即結同年的意思),這就和苗族、侗族的“跳廠”和仫佬族的“走坡”相類似。據說龍勝、三江一帶的壯族,以前還有在中秋節“鬧南瓜”的。這里的壯族人民,每逢中秋節晚上,小伙子約著一幫男友抬著南瓜到中意的姑娘家去做客。當小伙子抬著南瓜走進寨時,照例要遭到女友寨上青年的爭奪。這種爭奪給中秋的晚上平添了無限風趣。

  其他少數民族中秋的風俗也各有自己的特點。住在金鐘山麓僅有七百多人口的仡佬族,習慣在中秋這晚殺牛祭祖。一般是同寨各家捐錢買回菜牛來殺,取牛心來祭祖先。據說他們的祖先來到金鐘山時,是住在高山樹林里的,經過祖先的千辛萬苦,披荊斬棘,才開墾了這片土地定居下來,繁衍了后代。所以年年都要踏著明亮的中秋月色,來到高山樹林拜祭,以示永不忘本。總之,自古以來,我區的各族人民都把中秋節當成“團圓幸福”的象征,在這節日里傾注了自己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深情。(據1981年09月12日廣西日報)

  舞“香火龍”

  舞“香火龍”活動是南寧市良慶區缸瓦村村民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晚的一項慶祝中秋節的習俗,流傳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可是,到了現在知道舞“香火龍”的人已經不多了。

  燒柚子香

  中秋傳統佳節是壯族沙田柚子收獲季節,有的人便將細香插在柚子上,叫做燒柚子香,還有用長竿舉過屋檐,表示對月恭敬。柚子殼有特殊香氣,細香插破,芳香四溢,可以驅除穢氣。

  放“龍燈”

  放“龍燈”是南寧民間的習俗。中秋節當晚,待嫁女子會親自動手做“龍燈”。首先取一個柚子,將柚子掏空,放進一支蠟燭,“龍燈”就做好了。是不是很像冰心筆下的“小橘燈”?

  待月光照到江面時,點燃蠟燭把“龍燈”放到水面上。誰的“龍燈”飄得快誰就可能嫁得快;飄得遠或近,將預示著未來出嫁的遠或近。雖然“龍燈”不能準確的預告人們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龍燈”作為美好生活的祝愿被沿襲至今。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和習俗作文06-28

廣西壯族農歷三月三的來歷及習俗07-02

中秋節的習俗03-12

中秋節的習俗09-18

中秋節習俗09-25

中秋節的習俗09-24

中秋節習俗01-09

中秋節的習俗匯集02-02

優中秋節的習俗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科尔| 海伦市| 岚皋县| 丘北县| 娄烦县| 淳安县| 襄垣县| 阳江市| 神池县| 皋兰县| 教育| 红原县| 营山县| 邢台市| 岑巩县| 修武县| 岐山县| 乐安县| 松滋市| 交口县| 佛山市| 阳山县| 永城市| 银川市| 衡山县| 德安县| 罗源县| 嘉定区| 赤城县| 常德市| 常熟市| 南木林县| 手机| 慈利县| 宝兴县| 栾川县| 陵川县| 长武县| 镇巴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