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旦節的來歷和習俗
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歷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下面是關于元旦節的來歷和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元旦的來歷:
我們所說的“元旦”,在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在元旦中元字是“初”“開始”的意思。而旦字是個象形字,上面的日字表示了一個圓圓的太陽,下面的一代表著地平面,寓意是就是太陽在地平面冉冉升起象征著一天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結合起來就是表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古人創造"元旦"一詞,含義很美,奇巧精妙。
元旦一詞至今在中國已沿用4000多年,在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就已經有了“旦”的象形字。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幾乎都把每年的1月1日作為元旦,然而各個國家的元旦習俗卻都有不同,就顯得這個世界更有民族色彩了。
元旦的習俗:
中國元旦就是指陽歷的1月1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由于地方不同元旦的的習俗也各不相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慶祝元旦的獨特方式。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已經將元旦這天定為了法定節日,在中國一些學校或者學校都會搞些活動,比如:聚餐、元旦聯歡晚會、或一些人組織一起外出旅游等等。
在農村元旦那天人們都會燃放鞭炮、包餃子、祭拜神靈,人后一家團聚一餐,有些大戶人家還會殺豬宰羊來慶祝元旦,都是為了喜慶,目的都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夠平安幸福、事事順利。
【關于元旦節的來歷和習俗】相關文章:
元旦節的來歷概述和習俗01-11
元旦節的來歷和各國習俗11-18
細談元旦節習俗的來歷12-04
過年的來歷和習俗06-20
元旦節的來歷簡介及習俗01-11
關于過年吃年糕的習俗和來歷06-28
關于清明節的習俗和來歷10-14
元旦的習俗和來歷詳解01-11
過年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