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八節的各地習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臘八各地習俗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歷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和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臘八各地習俗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臘八節簡介
農歷十二月初八(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咸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二)臘八各地習俗
一、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二、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三、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提起“臘八節”,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真正的老北京習俗更多的還是從清朝開始。肖復興表示,就臘八節來說,幾乎所有習俗都是圍繞喝臘八粥進行,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在漫長的民俗演變過程中,許多俗語也隨之出現,即“送信的臘八粥”,“過了臘八就是年”等。肖復興解釋,作為節俗來講,如果說過年是一首交響樂,那麼臘八節就是第一章“前奏曲”,“過年”由此拉開序幕。而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內里“五味俱全”,“八寶”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與“八寶”對照,這是與臘八節中與窮人相關的地方,慢慢演繹成今天所講的民俗。
“如果失去了這層含義,那就是被剝離了核心。過去舊社會存在對立分離的現象,臘八粥在那一天的意義才非比尋常。”肖復興稱。
四、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五、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六、祭祀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三)臘八各地習俗
西安市
農歷臘月初八,西安地區的人們普遍要吃“臘八粥”或“臘八面”。“臘八粥”用江米、黃米、高粱米、大豆、云豆、豇豆等熬制,一般為早餐食用。臘八粥內煮上面條或面片便是“臘八面”。
咸陽市
興平人講究臘八吃粥,要湊夠八樣東西,如糝子、大小米、大小豆、豆腐、粉條、大肉、青菜、豆芽等。還有一句俗語:“臘八姓張,越吃越香。”長武民謠則說:“雞兒雞兒吃臘八,明天給娃下圪塔(雞蛋)。”
咸陽各地臘八均講究吃粥,但北原以粘米黃豆煮粥,又以大肉、蘿卜、菠菜、芫荽、豆腐等烹調五香湯;南原在粥中雜以斜形面片、麥仁和蔬菜,湊夠八樣,要求當日太陽冒尖前即吃。俗云:“臘八吃早,地里不長草。”
飯后,人們還要用殘粥喂牛、豬、雞,涂抹樹木花草之類,以取吉利。乾縣人愛吃臘八面,內有豆、米、紅蘿卜、豆腐等,要連吃幾頓,意取為不缺吃。從這天起人們開始辦年貨,即“過了臘八聞年氣”。淳化人說“吃過五豆臘八,有錢盡量少花”,告誡人們年節將到,要注意節儉。
旬邑人臘八節家家吃面條,也有的吃麻食面,用臊子湯。當天早晨,男人們黎明即起,紛紛奔向井臺打水,據說誰打上第一桶水,誰來年就會交上好運。吃完臘八面,人們還搬出封存了一年的鑼鼓家伙,用火燎烤后開始操習。“過了臘八,鑼鼓鏗鏘”,“吃了臘八面,一天長一線”,婦女們趕集上會買線,開始給孩子準備新衣過年。
禮泉民間臘月初五有吃“五豆”的習俗。這一天早上家戶戶都要吃五樣豆子煮成的“五味稀粥”,以予祝來年五谷豐登,表示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銅川市
銅川王益區臘八習俗:早晨,吃小米粥燴面條,多用豬肉、豆腐、紅蘿卜、菠菜等作臊子。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謂之“散臘八粥”。銅川地區的農村,還流傳著在臘八節當天不能給幼子、幼女剃頭理發的習俗。
渭南市
渭南人民這一天家家食臘八粥或臘八飯。臘八飯,是以各種豆類特別是豇豆先煮熬,再放入小米、大米、核桃仁、花生米、毛栗子、紅棗等,最后下面片而成。臘八飯不僅人食,而且讓雞狗牲畜也食,甚至涂于樹上,舍于路旁,大作佛事。
在陜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要吃的是臘八面。陜西富平縣的農家,在臘八節這天釀酒,叫臘腳或酒引子。
寶雞市
寶雞人民過臘八節:早晨,有大肉、蔬菜、瓜果、豆類混摻做粥吃之俗,并將果樹砍些小口,以粥澆之,謂此可使來年果子豐收。寶雞市的隴縣農村,在臘八粥內煮蕎面餃子,俗稱雀兒頭。臘八節當天五更時,當地農民不見日光,敲取大冰塊置放于糞堆之上,俗稱堆球狗。
(四)臘八節的意義
1、養生
華夏飲食文化中有秋冬進補的風俗,秋冬季節的節日食品,很多都與養生和滋補有關。中國人認為,粥是第一養人之物,以粥養生已經成為民族的重要飲食傳統。臘八節正值數九寒冬,食粥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節日飲食方式。臘八粥的由來傳說眾多,但老百姓是最實際的,不管哪種傳說,都不過是給人們一個以粥滋補養生的理由罷了。歲著文化的變遷,傳說淡去了,但粥還是同樣滾燙香甜。這其中折射出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就是華夏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是始終不渝的。臘八節的復興,或者說,這種節日文化記憶的喚起,將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重營養、重健康、以食養生、強健身體,這是臘八節很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健康生活精神。
2、節儉
臘八節成為一個“節儉日”,這是一種很好的節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議,將臘八設為節儉日。首先,臘八節的所有傳說,都反映一個問題,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關鍵時刻,能夠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見節約每一粒糧食的重要;其次,從做臘八粥習俗本身,也是讓人節儉生活,清理倉庫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費一粒糧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節儉,才能減少人類對資源需求的壓力,保護大自然,繼承我國傳統的生態保護理念。可以說,節儉是孝敬人類母親地球一個最好的方式。將臘八設為節儉日,可使臘八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臘八距春節不遠,在這個時候強調節儉,對防止人們春節期間浪費很有必要。讓人們不要忘記,我國還有生活貧困的群眾,還有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特別是還有一些遭受災害身處困厄中的人們。
一碗粥雖“小”,但“小粥”也可以“大作”,提煉出既尊重文化傳統、又體現時代精神的節日文化要素。
3、儺文化
臘八前一日或當日舉行驅儺儀式,這就給儺文化這一華夏多元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契機。利用臘八節保存和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儺文化,對這一世界級的人類文化遺產的有效存續是很有益的。全國各地各種形式的儺文化活動種類繁多,伴隨著儺文化的申遺,在臘八節開展各種儺文化的表演和欣賞活動不失為一種極好的節日文化活動。
4、宗教文化
臘八節最著名的傳說,聯系著佛這一宗教文化現象。因此,臘八節也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憊的人們可以在節日食粥之余,借此參觀各種宗教文化場所,感受和體驗宗教文化歷史的久遠和內涵的豐富。
(五)臘八節為什么吃臘八面
我國自漢朝起,每年農歷十二月要舉行年終臘祭,故此農歷十二月叫做臘月,十二月初八又叫臘八。也許還因為臘月初五才煮了“五豆粥”,初八又煮便顯得重復,為調節、變換口味,農歷臘月八這天,關中地區尤其是陜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一帶,都要在早上吃一頓面條,俗稱“臘八面”。
每天總吃粗糧“憶苦思甜”也不是辦法,借給佛獻禮,自己也跟著吃點好的,也算沾了光。因為關中人一向認為豆類、包谷均是粗糧雜糧、而小麥面粉是細糧,營養高、且好吃,村人向往的好日子也就是“白面饃饃干撈面,油潑辣子調一碗”。
據說,人吃了“臘八面”,福壽、康樂,平安;雞吃了,愛下蛋;羊吃了,愛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兩個牛犢子……因而,莊稼人特別敬重臘八節的“臘八面”。
【臘八各地習俗】相關文章:
臘八節的各地習俗01-04
中國“鬼節”的各地習俗07-26
各地立秋飲食習俗08-08
立冬節氣各地習俗11-07
各地立春習俗是吃什么02-04
中國各地傳統中秋習俗07-21
中國各地中秋習俗08-26
中國各地清明節的習俗07-24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附各地習俗)02-27
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附各地習俗)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