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冬吃什么
上海的秋末冬初的雨還在下,農(nóng)歷年的最后三個月開始倒計時,11月7日將正式立冬。秋將逝,冬將至,你準備好厚厚的衣服了嗎?不過,按照往日,立冬迎來,上海離入冬尚遠。那么上海立冬吃什么呢?當然是美味獨特的團子啦。立冬時節(jié)恰逢秋糧上市,用新糧食做成的團子特別好吃。團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團子和青團子兩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上海立冬吃什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海立冬吃什么
上海立冬習俗吃團子
上海立冬一大習俗就是“吃團子”。立冬時節(jié)恰逢秋糧上市,用新糧食做成的團子特別好吃。據(jù)老專家介紹,鄉(xiāng)下以自己做團子為主,而城市則以買現(xiàn)成的為主。團子的餡有豆沙的、蘿卜的、豬油的,尤其是用醬油做成的餡味道特別好。
立冬團子的做法
把糯米和粘米按一定比例用水泡一晚上,再晾干,和少許水放機器碾成白漿,瀝干。接著用瀝干的漿捏成片,把餡包進去,餡多是炒好了的,搓成蘋果大小的砣砣。放在甑里蒸熟就可以吃了。長江流域荊州一帶的做法是先將晚梗米和粘米按大約1:1的比例混合浸水洗凈后蒸半熟,再攤平使冷卻一晚,白天用機器研磨成粉,在鍋內(nèi)加適量熱水攪拌至面團狀即可。
團子大小以個人喜好而定,捏的太薄會破,露餡流油難看;太厚難熟也難咬,更沒有那種連皮帶餡一起吃進去的快感。剛出甑的團子散發(fā)出清新的米香,特別是臘肉、臘干子豆腐做餡的團子,咬開后濃香撲鼻,四處飄散,直令人垂涎欲滴。
團子蒸熟了可以現(xiàn)吃,蒸熟的團子吃不完,冷卻后可以倒上少許的油,在鍋里加熱煎熟,團子外面一層蹦脆蹦脆的,而里面的各種香料也會隨著團子加熱,香氣撲鼻而來。
民以食為天,不管到了什么時候,人們都離不開吃的問題。春夏秋冬吃什么,一年到頭吃什么,從老到幼吃什么,人這一輩子不吃就死了。所以面對這樣嚴肅的問題,我們也是認真思考,積極面對。現(xiàn)在已經(jīng)聽見了冬天的消息,我們來看看立冬吃什么傳統(tǒng)食品。還有南方立冬吃什么才合適呢?也許吃點肉吧!
南方立冬吃什么 立冬吃什么傳統(tǒng)食品
立冬要吃好南方立冬吃清燉麻油雞麻油雞是一道漢族風味名肴,屬于川菜。是以雞腿為主料,加入芝麻油烹制而成,成菜色澤紅潤、雞肉酥軟,令人食欲大增。麻油雞肉質(zhì)細嫩,滋味鮮美,并富有營養(yǎng),有滋補養(yǎng)身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jié)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雞肉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jīng)不調(diào)、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yī)學還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南方立冬吃姜母鴨姜母鴨這道美食起源于福建泉州,而后傳至中國其它地區(qū)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漢族傳統(tǒng)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
美食中的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立冬進補吃姜母鴨,有養(yǎng)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潤肺的功效。南方立冬吃羊肉爐立冬進補的目的,就是要養(yǎng)護人體的陽氣,使身體保持溫暖,補充身體的陰血。羊肉爐符合了這樣的進補原則,所以是立冬進補的好選擇。
羊肉爐中,熟地、當歸、紅棗有補血功效,枹杞子有滋陰作用,黨參、黃耆有補氣的效果,桂枝能溫通經(jīng)脈,陳皮健脾理氣。羊肉溫性,有助元陽、補精血的功效。綜合起來,羊肉爐可以滋補身體的氣血,使全身的血脈暢通。南方立冬吃四物雞四物雞湯以當歸、地黃、白芍和川芎等四味中藥組成和雞同煲,具有補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
當歸含揮發(fā)油及維生素e,有補血與活血之功效;熟地黃含有大量配糖體,具補血作用;炒白芍有收斂、止痛之功效;川芎有行氣活血作用,可加強當歸的補血功效。合而為湯,味道鮮美,能滋陰補血,增進血液循環(huán),紅潤臉色,適合一般人士飲用,而對身體虛弱、血虛體質(zhì)的人,或女士經(jīng)期后尤為適宜。立冬吃什么傳統(tǒng)食品
立冬來碗餃子
1、北京:立冬吃餃子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在京津地區(qū),人們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有的還講究吃“倭瓜”餡的餃子。“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2、南京:立冬吃生蔥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
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fā)散讓人出汗,使體內(nèi)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qū)除了。
3、福建潮汕:立冬吃甘蔗、炒香飯在福建、潮汕,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因此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立冬”的甘蔗已經(jīng)成熟,吃了不上火,不僅可以保護牙齒,還能起到滋補的功效。甘蔗是潮汕人“補冬”的食物之一。
4、臺灣:立冬吃羊肉在寶島臺灣,立冬有吃肉進補的習俗。立冬當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自己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結(jié)語:我國地大物博,物產(chǎn)豐富,平時不顯到了吃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了。
上海人立冬吃什么食物
1、上海人立冬冬至吃湯圓。
2、吃湯圓是立冬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而上海南方,冬屬至吃湯圓。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
3、“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4、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上海立冬習俗
被稱為四立之一的立冬擁有許多立冬習俗文化,例如吃餃子、冬泳、補冬等,在立冬時各地均按照立冬習俗慶祝立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xiàn)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立冬”節(jié)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qū)W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qū)的氣候規(guī)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qū),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jié)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 此節(jié)氣水已經(jīng)能結(jié)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jié);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xiàn)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習俗吃餃子
立冬節(jié)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nóng)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jīng)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上海立冬吃什么】相關文章:
立冬吃什么?立冬習俗08-09
立冬吃什么01-20
有關立冬吃什么06-08
2014立冬吃什么01-22
立冬吃什么好01-20
立冬吃什么水果01-23
立冬吃什么好?01-20
今年立冬吃什么01-20
南京立冬吃什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