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的經典習俗
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萬圣節的經典習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萬圣節的經典習俗 篇1
“不給糖就搗亂”是萬圣夜的主要活動。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索要糖果。
活動來源有多種說,流傳較廣的兩個版本為:
一、古時凱爾特人小孩們會為大型的公共篝火挨家挨戶地收集柴火。
二、中世紀時期,萬圣節的“慰靈”風俗,孩子們要挨家挨戶討“靈魂之餅”。
二戰以后,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開始加入到萬圣節的慶祝活動中,小孩子們尤其喜歡不給糖就搗蛋這一娛樂活動。
萬圣節流傳到美洲以后,便不再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宗教節日,而是一個舉國歡慶、人人開心的日子。10月初,萬圣節的各種慶典活動就拉開了帷幕。到了10月31日的夜晚,即萬圣節前夜。整個節日的活動則達到高潮。這一夜,小孩子們穿上各種各樣的化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鬼臉杰克燈,挨家挨戶叫嚷著“不給糖就搗蛋”。而大多數主人總會準備上一大堆的糖果。笑臉迎接這些天真可愛的小客人。因而萬圣節一度是孩子們最開心的節日。在大一些城市里,穿上化裝服的孩子們與家長們一道:早早地聚集在商業大街。許多商店和公司為孩子們開展晚會,并有禮物贈送。十幾歲的孩子們可能會更加喜歡學校里的化裝舞會。他們希望自己的化裝服越奇特越好。
萬圣節的經典習俗 篇2
萬圣節是西方的鬼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在西方國,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圣節之夜。
萬圣節在10月31日,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贊美春天的節日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開始,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也有傳說是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圣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并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諒的了。于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并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萬圣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那是用來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們在熊筋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自己的萬圣節前夜似乎就是由古羅馬人的節日與德魯伊德的節日揉合而成的。萬圣節前夜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進行的。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宗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的萬圣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于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贊美秋光,而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萬圣節的經典習俗 篇3
萬圣節的服裝起源于惡作劇,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說:“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并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后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萬圣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小鬼。制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并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只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后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萬圣節的經典習俗 篇4
南瓜燈源于古代愛爾蘭。傳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在萬圣節當日,他設圈套將魔鬼困在一棵樹上,他不許魔鬼下來,直至惡魔答應永遠不讓他住在地獄。Jack死后,因他不相信神,他不能進天堂,而魔鬼也不讓他入地獄,為了協助Jack找到回人間的路徑,魔鬼給了他一塊燃燒的炭,Jack將這燃燒的炭放在他以大紅蘿卜雕刻成的一個燈籠內,這第一個“Jack的燈籠”,幫助積找尋他的路徑回愛爾蘭,但他從沒找著,于是他永遠帶著燈籠流浪人間。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更勝一籌,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的寵兒。
中國傳統的七月中元節與西方的萬圣節相仿,在鬼節這段時間里連許多匪徒都忌諱許多事情,就是為了避免遇到晦氣。可見即使在民間信仰中都知道,精靈鬼怪之事敬而遠之。可惜的是卻把它包裝成一個狂歡、刺激、放任的節日,在商業利益誘因的推波助瀾之下,把萬圣節哄抬成除了圣誕節與感恩節之外的第三大節期,每年此時在夜色的掩護下迷惑了世人,隨著死亡之舞的節拍膜拜恐懼與死亡。
【萬圣節的經典習俗】相關文章:
萬圣節的南瓜燈習俗10-17
萬圣節人鬼嘉年華習俗10-17
萬圣節不給糖就搗亂習俗06-04
冬至的習俗10-24
立秋的習俗08-21
日本的文化習俗02-14
仫佬族的飲食習俗02-13
回族的油香習俗02-12
回族的飲茶習俗02-12
彝族搶婚的習俗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