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三伏貼的作用及禁忌

時間:2023-07-12 16:15:56 智聰 其他節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伏貼的作用及禁忌

  中國傳承已久的三伏貼,就是根據三伏天的特點專門制定的冬病夏治療法。以下是小編搜集并整理的三伏貼的作用及禁忌有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錄▼
【1】三伏貼的作用【5】三伏貼的副作用
【2】三伏貼的禁忌【6】三伏貼可能引起的過敏現象
【3】三伏貼貼敷的注意事項【7】貼三伏貼起泡癢怎么辦
【4】三伏貼適應癥范圍【8】三伏貼穴位有哪些


  【1】三伏貼的作用

  三伏貼敷可以治療多種反復發作及過敏性病癥,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感冒咳嗽;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腸炎,潰瘍病,慢性腹泄;小兒厭食、遺尿;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經等。連續貼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癥狀,減少發病率。

  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1、治療咽部疾病。

  如果您有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咽喉疾病,那么建議您貼上三伏貼。因為,三伏貼不僅能緩解這些癥狀,而且還有完全治愈這些疾病的可能。

  2、冬病夏治。

  有的男人患有老寒腿,頸椎、腰腿疼痛等怕見風的疾病,若是在伏天貼上三伏貼,對這些疾病都有很好的緩解及治療的功效。

  3、壯陽。

  伏天貼三伏貼有利于補腎強骨的功效,腎一補,陽自壯。所以,男人不可小瞧三伏貼的功效。

  4、提高免疫力。

  三伏貼又被稱作“天灸”,從名字便可知是針灸的一種。而針灸最大的功效就是提高免疫力,伏天貼三伏貼自然也不例外。

  返回目錄>>>

  【2】三伏貼的禁忌

  1、在中醫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敷貼,建議陰虛體質、濕熱體質暫不敷貼。

  2、敷貼前需清潔皮膚,嚴重心臟疾患、瘢痕體質、嚴重皮膚病、過敏體質、發熱、吐血者、孕婦勿用;糖尿病慎用。

  3、成人可貼4~6小時,小兒2~4小時,若感疼痛或燒灼不適可提前取下,小兒時間適當縮短。貼藥后減少活動以免藥物脫落,取下藥貼時,請用溫水濕敷后輕輕揭下。

  哪些人不宜用三伏貼

  ①孕婦及兩歲以下的嬰兒。

  ②熱性疾病、陰虛火旺、孕婦、皮膚過敏、有瘡、癤、癰和皮膚破損者以及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等器質性疾病患者。

  ③對藥物過敏的人。

  ④皮膚高度過敏,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人。

  ⑤疾病發作期(如發熱、正在咳喘等)的病人。遇有發熱外感時應暫停貼敷。

  三伏貼期間有忌口嗎

  1、慎用辛燥食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荔枝等。

  2、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天熱人容易貪涼飲冷,若大量進食寒涼食物,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傷一身陽氣,輕則腹瀉腹痛、惡心嘔吐,重則造成長期難治的陽虛。

  3、慎食大量肥甘滋膩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高熱量、高糖的食物,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

  返回目錄>>>

  【3】三伏貼貼敷的注意事項

  1、要保持連續性。

  冬季易發疾病在夏季的癥狀不明顯,或者根本沒有癥狀,所以治療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一些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醫院嘗試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后,也就放棄了繼續治療,使得疾病遷延難愈。

  2、反應強烈很正常。

  藥物敷貼后4—6小時,有的人會有刺癢感覺,這是藥物滲透入表皮后的一種自然反應;還有人會出現紅、腫、熱、痛;大約有1%—5%左右的人可能會起皰; 這些是由于藥物被人體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膚起皰、反應強烈的病人療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為防止感染,起皰后一定不要撓破,少量小的水皰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皰可用消毒針頭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3、遵守固定療程。

  冬病夏治,三伏為一個療程,今年閏二伏,因此有了“加強灸”。一般需連續3年,也就是3個療程。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經絡才能處于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而且,還要治養結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習慣上有所克制,不要貪涼,應該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效果。

  4、抓住有利時機。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陽中之陽。這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藥力最易滲透到體內。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干燥,毛孔閉塞。這兩個時間貼敷穴位,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可見“三伏貼敷”與“數九貼敷”無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調節機體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5、少吃冷飲。

  冷飲,一方面可傷及脾胃的陽氣,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向外發散時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6、遠離空調。

  進入空調房后,皮膚遇冷,毛孔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

  7、吃清淡飲食。

  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不宜過食肥甘厚味。綠豆、蓮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鱔魚、鴨肉等較適宜。

  8、保證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時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引導藥效直達病灶。此外,平和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免疫功能處于一種最佳狀態,這種狀態有利于頑疾的治療和康復。夏季悶熱,會使一部分人心情煩躁,易于激動。因此,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通過轉移注意力、聽音樂等方式有意識地克制這種情緒。

  貼敷前:

  三伏貼貼敷前注意事項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涼的食物1—2個星期,如海鮮、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鮮荔枝,涼菜、冷飲等也應盡量避免,少吸煙、不飲酒,以免減弱藥效。

  其次,要注意保護和清潔皮膚,特別是貼敷穴位的皮膚。外出前做好防蚊準備,防止因蚊蟲叮咬引起皮膚紅腫或感染。貼敷前一天,要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洗個澡,去除皮膚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貼敷前發現所貼穴位處的皮膚有破口,或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嘔吐等急性感染的癥狀,則需推遲第一貼的時間。劉德泉說:“不能按時貼敷也不必擔心,貼敷時間前后相差一兩天,效果不會受影響。”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經期出血量較多,也可適當推遲進行貼敷。

  貼敷時:

  三伏貼貼敷時注意事項要寬松穿衣防過敏。去貼敷時最好身穿寬松透氣、舒適吸汗的純棉衣物,不要穿緊身的化纖衣物。為了防止藥膏染臟衣服,當天穿深顏色衣服最好。第一次貼敷或者皮膚特別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試試自己對膠布是否過敏,如有過敏癥狀在貼敷前一定要告訴醫生,改用防過敏膠布。如果是特別怕熱、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醫生溝通,他們會根據情況在固定時少貼幾層膠布,讓您感覺舒服些;或者選擇下午晚些時候去醫院貼敷,不要趕在天氣最熱的時候。

  另外,三伏貼貼敷時注意事項,2歲以下幼兒不宜做貼敷,其一是因為他們的皮膚過于嬌嫩,可能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二是孩子太小,出現不舒服不能清晰地表述病狀,會影響到治療的安全性。一般來說,孩子貼三伏貼要貼敷半小時以上才能起效,臨床上建議孩子貼三伏貼以兩小時為上限;如果孩子皮膚特別敏感,很快就會有不適感如燒灼感、疼痛,此時則須提前取下。

  貼敷后:

  三伏貼貼敷后注意事項時間不要自己延長。貼敷后應減少運動、盡量避免出汗,防止藥貼脫落。貼敷后會出現發熱等感覺,可以待在涼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貪涼。不要馬上進到溫度很低的空調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更不要將電扇、空調直接對著貼敷部位吹。

  最后,中醫專家提醒,第一次貼敷,成人一般保留6—8個小時,兒童2—3個小時。時間一到應按時揭下,忌私自延長貼藥時間,避免皮膚過敏。

  返回目錄>>>

  【4】三伏貼適應癥范圍

  1、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反復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2、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膜炎、網球肘炎;

  3、慢性胃腸炎、慢性腹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

  4、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虛寒性疾病;

  5、痛經、產后頭痛、月子病等;

  6、亞健康調理、任督二脈不通;

  7、小兒反復感冒、厭食、消瘦、遺尿、尿床。

  8、由免疫力低下和內分泌失調所致的各種疾病

  對于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夏天是一個不應放過的最佳治療時機。冬季因為氣溫、氣壓偏低,這類病特別容易復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達到痊愈的目的。

  【5】三伏貼的副作用

  不是所有人都適宜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雖然能預防多種冬病,但主要對與腸、肺有關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和與虛寒有關的關節痛的療效最為顯著,比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胃痛、結腸炎、由肺氣虛引起的感冒等。沒有明顯疾病的白領階層做三伏天灸也能補陽驅寒、預防疾病,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有些肝硬化的患者也到醫院要求做三伏天灸,其實是無補于事的。而貼敷的藥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竄藥物,有損胎兒生長發育,對孕婦更是禁忌。此外,高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如副鼻竇炎患者、肺炎急性期患者等)、特殊體質及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部位皮膚有破損者、皮膚對藥物極度敏感者也不適宜天灸治療。即使是符合三伏天灸的人群,若處于急性發病期,如哮喘發作、感冒發燒、皮膚起皮疹等,也不能再進行穴位貼敷。因為三伏天灸重在預防復發,并不能起到即時緩解癥狀的作用。患者應到醫院相應科室對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返回目錄>>>

  【6】三伏貼可能引起的過敏現象

  有一些人貼完三伏貼之后出現起泡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三伏貼中使用了辛溫香竄類的藥物,這類的藥物會幫助藥效穿透到皮膚中,因此也有可能會給我們的皮膚帶來紅腫、瘙癢甚至出現起水泡等過敏現象。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醫院已對三伏貼的藥方進行了改良和調整,過敏反應已經大大降低,貼敷之后基本不會出現腫、痛、起泡等嚴重過敏現象。除此之外,為了預防三伏貼可能會給皮膚造成刺激,還可以在貼敷之前擦一些姜汁,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僅對藥物過敏,就連膠布也會對他們的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這類小朋友就不太適合三伏貼。

  若敷藥處皮膚有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并用清水輕柔洗凈,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果出現起泡的現象,一般也都是無菌性,不用擔心。只要上點兒碘伏就可以慢慢結痂痊愈。若出現嚴重水皰時,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小結:如果是在貼三伏貼的過程中,身體出現了一些不適的反應,應立即停止貼三伏貼。根據過敏的程度,應當及時的去醫院里面就診。

  【7】貼三伏貼起泡癢怎么辦

  三伏貼由于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又沒有副作用,而備受歡迎。那么貼三伏貼起泡癢怎么辦?

  專家表示,一般人貼三伏貼后會感到局部很熱,還發癢,這屬于正常反應。主要是因為三伏貼中使用了辛溫香竄類的藥物,這類的藥物會幫助藥效穿透到皮膚中,因此也有可能會給我們的皮膚帶來紅腫、瘙癢甚至出現起水泡等過敏現象。

  有人貼兩小時后局部就會起泡,這多發生在皮膚嬌嫩的人身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僅對藥物過敏,就連膠布也會對他們的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這類朋友就不太適合三伏貼。

  若敷藥處皮膚有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并用清水輕柔洗凈,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果出現起泡的現象,一般也都是無菌性,不用擔心。

  如果水泡較小,可以不必理會,它自己就會吸收;如果水泡較大,但可能會非常難受,奇癢難忍,可以先用消毒針將水泡挑破,然后用藥棉將流出的水吸掉,再用碘伏消毒,然后涂一些紫藥水,進行拔干處理即可,切記不要將表皮撕掉。

  貼三伏貼后起水泡一般一周以后,起泡處會結痂脫落。據觀察,起泡的人療效更好,因為這類人藥物滲透吸收得好。中醫古代灸法里有一種叫瘢痕灸,就是要施灸處起泡,以取得最佳療效。

  返回目錄>>>

  【8】三伏貼穴位有哪些

  三伏貼敷常用的穴位一般以人體的十二經及督脈腧穴為主。治療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為雙側),每次選用3個腧穴(一般多選用前三個腧穴),若局部有破潰或者瘢痕,可以選擇其他3穴;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辨證,可加取風門、脾俞、腎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闕、關元、中脘、內關等穴。治療骨關節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另外,胃寒貼中脘,腎陽不足貼腎腧、命門,氣血不足貼膈腧等穴位。

  大部分中醫院中常用的主穴有以下幾個:

  大椎穴:可以振奮人體一身之陽;大椎: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頸強、肩背痛。穴位:后正中線,第七頸椎突下凹陷中。

  肺俞穴:統一身的衛外功能;主治咳嗽、氣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俞:為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的常用穴。定位:背部,當第4胸椎突下,旁開3寸。

  中府穴:脾肺之氣匯聚之處。

  膻中穴:膻中穴:通暢上焦之氣機,通達經絡,理氣散瘀;主治:咳嗽、氣喘、心胸痛、心悸、胸悶脹;

  穴位:前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

  呼吸系統疾病: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反復感冒:大椎、風池;配穴:關元、氣海。

  慢性支氣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腎俞、關元。

  支氣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氣海、腎俞。

  阻塞性肺氣腫:豐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陰交、中脘、腎俞。

  過敏性鼻炎:大椎、外關、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關元。

  慢性鼻炎:大椎、外關、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關元、腎俞。

  返回目錄>>>

  拓展內容:

  【1】何謂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借助夏季氣溫高,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適當進行中醫藥內治或外用,對于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即“冬病”能夠減輕其癥狀,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這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具體體現的一個方面。

  “三伏貼敷”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將不同藥物加工成細末后加入輔料,調制成糊狀或膏狀,在三伏天敷貼于人體腧穴、以發揮其調理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暢通氣血、協調臟腑等作用,使機體陰陽平衡,功能改善,抗病能力增加,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對于哮喘病、老慢支、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穴位貼敷的方法,能起到調節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有效減少疾病發作或加重的次數,顯效率在33.4%-61%之間,有效率在79%-91%之間。是現代規范治療的一項重要輔助治療手段。

  【2】三伏貼是什么

  三伏貼就是基于中醫學中“冬病夏治”的理論而研發的。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以中藥貼敷穴位來達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陰陽、祛散寒痰的作用,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臟腑經絡通暢,全面調動人體陽氣,扶正固本,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抗病能力。同時還能把寒氣從人體中釋放出來,祛除冬病根因,為秋冬儲存陽氣,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3】三伏貼敷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三伏貼敷是依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順應四時氣候特點的一種“內病外治”的傳統療法。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養陽,三伏最佳,從立春后天氣漸暖,自然界陽氣漸長,至“三伏”天為極盛階段,陽虛之人,此時養陽可得天助,這是冬病夏治中藥敷貼的理論基礎。

  借助三伏天陽氣最盛,肌膚腠理開泄,選用具有溫經通絡、益氣助陽的藥物,進行穴位貼敷,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所,發揮最佳藥效,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發病的目的。

  【4】三伏貼敷的取效原理是什么?

  1、藥物的直接作用:

  貼敷所用藥物在清代張璐治療冷哮的經驗上發展而來:以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麝香、生姜、麻黃、半夏等藥物為主。經深入研究實踐、加以改良,適合現代應用。諸藥合用,具有溫陽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凡陽虛寒凝、痰飲蘊肺所致諸癥自愈。

  2、經絡腧穴的作用:

  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穴位常在任督二脈及膀胱經上選取。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諸陽,調節陽經脈氣,并且可溝通陰陽、總攝諸經。任脈為“陰脈之海”,可任受諸陰、交通陰陽。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于人體陽位,是陽中之陽,主一身之表,具有藏津液、司氣化、通水道、利小便,通行陽氣的作用。所選經穴共同發揮益氣溫陽、理氣清熱、止咳平喘的作用。

  3、時間治療學:

  天地四時對機體生命活動的影響具有時間節律,而機體生命活動對天地四時的變化又具有適應能力,五臟六腑、脈象等與四季寒暑變化存在相應的節律性變化,治療上應因時制宜,以抓住治療的最佳時機。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人體陽氣盛極,陰氣始生,陽氣發泄,氣血趨向于表, 腠理開泄,經絡通暢,陰凝之氣易于離散。此時以溫熱藥進行穴位貼敷可鼓舞正氣,輔助已盛之陽驅散患者體內陰寒之氣,調節臟腑功能,恢復機體陰陽平衡,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4、穴位貼敷對體質的調節:

  體質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可調性。臨床觀察發現,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者多有陽氣不足的根本,肺、脾、腎虛,遇冷著涼,即感邪而發,經短時間治療后雖然病因去除、邪氣消退,然病本仍在,遇攝生不慎,邪氣極易乘虛而入,再次發病。通過一定療程的穴位貼敷,可以逐漸調節和改善患者陽虛的體質,平衡失調的陰陽以抗御邪氣,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

  5、五行學說與穴位貼敷:

  肺屬金,脾屬土,主于長夏,土能生金,三伏貼可以“培土生金”,調補肺、脾兩臟,使肺宣肅有常,脾運有度,氣血運行通暢,邪氣無隙可入。

  6、西醫機理:

  穴位貼敷可以調節T細胞亞群及水平,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降低血漿中IL-4、ET(內皮素)、IgE、IL-5、ECP(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升高IFN-γ含量,抑制肺組織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抑制氣道的炎癥反應和高反應性;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改善患者肺功能。

  【5】貼三伏貼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姜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藥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采用道地藥材,且均用生藥,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膚發熱、發紅,甚至起泡。臨床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證臨床療效,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歷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后,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

  虛貼方:黃芪、蒼術、沉香、肉桂、補骨脂等。

  溫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干姜、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藥材炮制:上述藥物均采用道地藥材,藥物均采用生藥。藥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確定。

  實施時間:頭伏開始,隔7天貼1次,至末伏止,連貼3年。

  實施方法

  虛貼方:屬肺虛、脾虛、腎虛患者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心俞(雙側)、定喘(雙側)。肺虛者加太淵穴(雙側),脾虛者加足三里(雙側),腎虛者加太溪(雙側)。

  溫陽驅寒方:脾腎陽虛患者可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膈俞(雙側)、氣海(雙側)。

  三、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三伏天進行,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療程:每年貼敷1個療程,連續貼敷3年。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三伏貼的作用及禁忌】相關文章:

三伏天艾灸的作用和禁忌07-05

求職面試三大禁忌07-30

求職面試的三大禁忌09-25

面試的三大禮儀禁忌09-26

談薪酬的三個禁忌08-17

電話面試提問的三大禁忌08-07

吃雞蛋的三大飲食禁忌10-13

三大自我介紹面試禁忌08-10

面試自我介紹的三大禁忌04-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铁力市| 襄汾县| 兴海县| 杭锦旗| 瓮安县| 江北区| 衡东县| 三河市| 宁明县| 开封县| 乌鲁木齐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丽江市| 屏南县| 陕西省| 阳原县| 丰城市| 象州县| 临湘市| 秦皇岛市| 定安县| 阿坝县| 宁陕县| 元朗区| 东辽县| 宜阳县| 隆回县| 富民县| 开平市| 长寿区| 西峡县| 望江县| 肃北| 遵义市| 纳雍县| 烟台市| 芜湖县| 北宁市| 西乡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