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吃什么
導語:下元節是什么意思,下元節是一個我們都不是很熟悉的節日,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五是我們傳統和的道教節日下元節,下元節是什么意思,下元節主要是來紀念賢人的,同時下元節也是消災日。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我們知道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下元節是什么意思,下元節是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傳水官大帝禹會在這天下凡為民解厄。在下元節這天,人們準備會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節也叫“消災日”。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這也就是下元節是什么意思,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除了是道教節日之外,下元節是什么意思,下元節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后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清明節是以家族為單位來祭祖,中元節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祭祖,而下元節往往是以民族為單位來祭祖,華夏民族要在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場面宏大,莊嚴,神圣,看上一眼,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以上是關于下元節是什么意思,出生在農歷十月十五的'朋友比較關心下元節出生的人好不好,想要知道下元節出生的人好不好,關注楓網佛教,有更多關于下元節出生的人的命運解析。
下元節吃什么
下元節吃什么:客家的下元節,十月十五是相傳為三界公誕辰,雖有敬祀,但不如上元節(元宵)和中元節(鬼節)熱鬧。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
下元節吃什么: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為主料,餡料相當豐富。餡料是芋子包最關鍵的因素,把香菇、魷魚、蔥花等放入鍋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時舀起來,倒入切碎的菜料。菜料據主人飲食愛好不同而不同,較適合作餡料的有牛肉、豬肉、冬筍、萵筍、芹菜、蒜葉、大白菜等。
http://m.shddsc.com/【下元節吃什么】相關文章:
下元節傳統禁忌06-04
下元節的由來10-04
下元節的節日別稱10-27
下元節有什么習俗10-04
下元節和寒食節的區別10-30
下元節的起源和民俗活動10-27
下元節和上元、中元節的區別10-30
下元節節日復興10-27
下元節是什么節日由來和傳說故事08-17
元旦節吃什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