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風俗介紹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為傳統和最為盛大得節日,每年都有幾億人為啦回家過春節,與家人團聚。說到春節風俗,很多人得第一反應應該是拿壓歲錢吧,有關于春節得風俗許許多多,比如,大年三十貼福字、貼對聯等等,除啦這些,你還知道春節風俗還有哪些嗎?請參考!
春節風俗介紹 1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得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得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得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得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得氣氛,是節日得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禹時代就有春節掃塵得風俗。按民間得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得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得愿望和辭舊迎新得祈求。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得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得《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拜年
新年得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得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得方式多種多樣,有得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得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得“賀年片”。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得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得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得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啦許多興旺歡樂得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得一種古老得民間藝術,反映啦人民樸素得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得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
春節風俗介紹 2
1、吃餃子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叫“交子”或者“嬌耳”,為除掉一年的晦氣,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2、逛大唐西市廟會
西安大唐西市廟會是盛唐時期我國最大的廟會之一,在中斷千年之后終于再次和廣大市民見面,融會了中西風情、雅俗共賞,已成為西安春節期間一道文化的大餐。
3、能吃的祝福——過年蒸花饃
過年蒸花饃是我國北方地區的民俗之一,按照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開始蒸花饃,讓再普通不過的麥面饅頭,搖身一變,成為工藝品。當地人以擁有它們為喜慶——陜西地區獨特主食“花饃”。
4、祭把社火
民間社火來源于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隨著社會的.發展,使祭把社火的儀式逐漸增加了娛人的成分,成為規模盛大,內容繁富的民間娛樂的活動。
5、西安城墻賞燈會
西安城墻燈會是具有西安特色,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中國春節民間文化盛會,廣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不但能夠欣賞到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觀賞體驗盛大的節慶活動,還能參與妙趣橫生的互動游戲。
6、游都城隍廟會
西安都城隍廟會期間,都城隍廟的古樂隊會在大殿前的戲臺上表演長安古樂,有來自西安城各個地區的鑼鼓隊前來“斗鼓”。廟會上各種小商小販更是讓這里成為西安人最鐘愛的“原汁原味”廟會。
7、大唐不夜城新春民俗文化廟會
春節前夕,兔子、鯉魚、彩燈、財神等新春元素將大唐不夜城裝扮一新,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大年初一至初七,戲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龍舞獅、迎財神、民間絕技展示等精彩活動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最純粹最熱鬧的文化體驗。
8、雁塔祈福鐘鳴五洲
“一元始,萬象新;鐘鼓鳴,傳福音;大雁塔,沐圣光;慈恩寺,送太平。”新年鳴鐘祈福是我國古老的文化傳統。在雁塔晨鐘里,大家歡聚一堂,鳴響108響鐘聲,為全省人民祝福。一連九響,凝聚著期盼、表達著愛心、傳送著祝福,辭舊迎新,迎接新年。
【春節風俗介紹】相關文章:
海南過年風俗介紹04-19
重慶過年風俗介紹04-17
過年風俗的介紹05-11
溫州的過年風俗介紹06-05
白族的過年風俗介紹05-09
漢族過年風俗簡短介紹05-27
土家族過年風俗介紹04-30
關于過年風俗的來歷介紹06-09
少數民族過年風俗介紹04-24
臘八節的風俗介紹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