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400字(通用2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書筆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4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筆記 篇1
暑假里,我讀了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一本名著《大衛·科波菲爾》,從中感悟了許多啟示。
大衛,一名普通的男孩。在他出生前父親便已去世,留下年輕的母親和保姆來照顧這個小家伙。雖然沒得到過父愛,但在大人們的精心呵護下,大衛擁有了一段美好的童年。直到一天,母親與一位男士相愛,大衛有了一個繼父,一切都改變了。繼父象魔鬼,貪婪兇狠,繼父的姐姐也是個鐵石心腸的人。溫暖的家變得如冰窖般寒冷,很快大衛的母親在他們姐弟的折磨下病逝了,大衛輟學做了童工。
在此期間,大衛有幸逃了出去,投奔了姨婆貝西。在貝西與狄克先生的幫助下,大衛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與故人重逢。雖然飽經磨難,但善良、正直的品質一直留在大衛的身上。在接受死亡與分別的洗禮后,大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并收獲了溫馨的愛情。
與狄更斯的另一部作品《霧都孤兒》相比,它更加完美,不僅帶有青年時的憤慨,更多了幾分成熟,也更加貼近現實。無論孩童時代的大衛,還是青年時代的大衛,身上那股韌勁令人贊嘆。如果換成我,我也能象大衛這樣嗎?面對兇狠的繼父我會保持冷靜嗎?在經歷那么多失敗,我還會擁有希望嗎?我覺得我很難做到。
從大衛的身上我看到,在危難之中,擁有樂觀的心態是多么的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那逆風飛翔的蝶。其實成功離我并不遙遠,只要堅持追求,總能將他捉住,而我卻常常畏懼失敗,不敢向前。今后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一定以大衛為榜樣,做一株看似柔弱,但歷經風雨永不彎曲的青竹!
讀書筆記 篇2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里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后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為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并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為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倫·凱勒小時候學說話的故事了。由于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說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導,海倫·凱勒終于說出了斷斷續續的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可真是一個奇跡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著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讀書筆記 篇3
《草房子》是曹文軒的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
《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遙遠,想起浪漫的童話。當我們走近曹文軒為我們搭的《草房子》時,我們確實被這樣一種氣息所彌漫。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寫了離我們已遠去的小學生活,這種看似平常實則并不簡單的生活,我們的時代未必經歷過,但無疑我們都能體悟得到,那種發生在還未長大卻向往長大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純真故事,有許多茫動,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經歷,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等等,在這所其實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撲朔迷離地上演,給人撼人心魄之感,有時甚至催人淚下。
讀書筆記 篇4
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是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是一群昆蟲共同譜寫的生命樂章、是一部永遠解讀的書。正如法國戲劇家羅斯丹所說,“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感受與抒寫。”我在讀他寫的文章時,我感到每一只蟲子都不是孤獨的,有著人們的思維,正如蟬天真善良螳螂殺人不眨眼這樣的特點,法布爾給予了蟲子們人的特點。
在法布爾的文章中,我讀出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蟲子的喜愛,仿佛空氣與他融在一起,我也如同生臨其境,目睹了一場又一場蟲子們的彼此較量,重新認識了蟲子。
讀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昆蟲故事,我身臨其境,仿佛與法布爾一起拿著放大鏡觀察著小昆蟲的喜怒哀樂,讓我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向我們介紹了法布爾迷戀昆蟲研究,揭開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秘,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葆文。面對它的引領,我明白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都需要和諧與友誼。只有學會熱愛自然、熱愛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讀書筆記 篇5
《童年》一書的作者是高爾基。這部書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的,是他的自傳體小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隨母親與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在這個家中,阿廖少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貪婪、殘忍、愚昧充斥著他的生活,但幸運的是,他還有愛他的外祖母。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在這里,我們享受著被愛的滋味,不用理會那些勾心斗角,不會發生某些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折磨致死的恐怖事件。
但擁有這么多的我們卻不知道滿足,我們總是渴望更多。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么容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向他們伸手要錢。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十一歲就要去打工,可讀完《童年》后,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我們應該不再浪費。
從現在開始吧,拒絕奢侈,不再浪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讀書筆記 篇6
今天怡汝回到家給媽媽布置了一項任務,“媽媽,你把我們的語文書第10課,讀上幾遍,然后要打一篇讀后感呦!”看著孩子嚴肅的樣子特別好玩,還說,媽媽真的,不和你開玩笑啊!
于是我認認真真地把這篇課文讀了幾遍,讀完以后感觸很深。作者把放風箏的過程描寫的很詳細,這也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時的我們,雖然物質條件比不上現在,但我們過得依然很幸福,因為我們都喜歡在田野里瘋跑,玩著各種各樣的游戲,當然放風箏也是其中一項。當時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有過多的錢拿出來買各種各樣的玩具,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動手做,在動手做的過程那也是一種樂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一季我們都能找到不同的樂趣,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也是特別懷念。
看到現在的孩子真是特別的慚愧,因為她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和大自然接觸,連玩的游戲也是特別的單一,禮拜六和禮拜天還要被我們安排去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看到孩子無辜的眼神,我真的很心疼。讓我們盡量多抽時間多陪孩子去和大自然來個親密的接觸吧!我想這是孩子們的權力,大家說呢?
讀書筆記 篇7
新學期里,我們學了《風箏》這一課知道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每個人做出的風箏也不一樣。
我們書上的小朋友有的風箏是水兵帽,有的風箏是飛機、蝴蝶、瓦片等等,我的風箏呢?是一個大機槍,因為我的理想是當一個武器發明家,為國家多發明幾個武器。李祎晨的風箏像一件可愛的衣服,衣服上有可愛的大熊貓,有很多的動物,因為她長大后想當一個時裝設計大師,做很多很多的可愛漂亮的衣服,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衣服,也都可以做出來讓大家滿意。黃遠的風箏是一個水彩筆,因為她長大了的理想是當一個畫畫大師,畫出很多美麗的畫出來,為生活增添色彩,讓生活充滿樂趣。而那個愛心風箏是我媽媽的,因為每個人的媽媽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好,身體健康,快樂地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們就開心了,爸爸和媽媽一樣,想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他們也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每個人的希望不一樣,每個人的夢想也不一樣,只要大家有目標,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完成目標。
我們的風箏帶著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讀書筆記 篇8
最近幾天看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深深吸引了我。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對昆蟲有了詳細的了解。法布爾為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我以前不喜歡昆蟲。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昆蟲有時候很有趣,也很勤勞。如果沒有蜜蜂,我們就不能吃蜂蜜。如果沒有螞蟻,人們很難體會到團結的魅力;如果沒有蝴蝶,大自然就不會有這么多美麗的花朵。昆蟲和人類一樣有著豐富的感情。他們既有丑陋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
比如蟬是一種自力更生的昆蟲,是大自然的歌唱者。它在夏天給我們帶來了高昂的歌聲,但人們不太喜歡它,因為它的聲音太吵了。螞蟻是一種勤勞的昆蟲,一直被人們視為勤勞團結的象征。然而,法布爾發現螞蟻有時非常貪婪和兇猛,它們會搶走蟬們辛辛苦苦尋找的食物。
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另外,觀察事物的時候,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兩部分學習和思考。
《昆蟲記》不僅讓我了解了昆蟲,也改變了我過去對一些昆蟲的`不正確看法。也教會了我很多道理,學會了如何觀察事物,研究問題。《昆蟲記》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
讀書筆記 篇9
我家門前有一片草坪,草坪里總有吱吱的聲音,不是一兩個,也不是幾十個,而是一分鐘幾百個甚至幾千個。
“這草坪上恐怕有幾十只蟋蟀!”我經常重復這句話。蟋蟀隱藏得非常巧妙。我每天都要穿過草坪幾次。每次走到中間,我都會停下來,仔細聆聽,聆聽美妙的音樂,想象自己正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雖然經常聽到蟋蟀唱歌,但直到昨天我都沒見過,更別說它們的樣子了。
昨天,天氣非常好。我和媽媽一起去購物。在一家服裝店門前,我們又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我打電話給我媽,讓她去服裝店看衣服。我呆在門口找蟋蟀。我左顧右盼,終于在一個小角落里找到了。一點也不美:全身漆黑,頭上長著兩條短短的胡須,翅膀不停地抖動,足有六英尺。它顯示了兩排一嘴鋒利的牙齒。看到這里,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發出比它大很多倍的聲音,它會怎么樣?我用力跺了跺腳,“砰”的一聲,仔細聽了,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忍不住小聲說:“喂!所以你是個懦夫。”但不一會兒,它又哭了,真的“不變”。
這是昆蟲領域的音樂人。喜歡嗎?
讀書筆記 篇10
童年,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值得珍惜和懷念的時光。珍惜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每一分每一秒;懷念小時候做過的有趣的事情。今天,我讀了一本高爾基先生寫的書《童年》,看完了這本書,我不禁為此感嘆。我們的童年都是美好歡快的,而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卻是黑暗殘酷的。
書中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先生童年時經受的磨難,最終走向“人間”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阿列克謝,也就是童年時期的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里,早年父母雙亡,寄居在一個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只上過兩年小學。因外祖父破產,他從10歲開始在“人間”流浪,在那種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太多了。小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為了分家,吵架斗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他的胸部……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靈是會很容易受到玷污的,更何況那時的高爾基才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但幸虧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丑陋的,身邊還會有一些善良正直的人,他們給了高爾基信心和希望,讓他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于光明的。
讀書筆記 篇11
“高爾基是偉大的,無人可比”。這是魯迅先生對高爾基的評價。今天,我滿懷激情的閱讀了高爾基著名的著作——《童年》,這部反映現實主義黑暗的作品,我的內心波翻浪涌,坐立不安!
故事主要講訴了早年喪父的男孩——阿廖沙的悲慘經歷,他由于父親早亡,于是便于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別離”的滋味,可糟糕的還不止這些,他見證了外祖父,兩個舅舅還有周圍的孩子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引發出個性的黑暗,在這黑暗中唯一的光線,只有外祖母“小茨岡”和格里戈里的正直精神,而就是在這黑暗的時候,祖母告誡他要正直善良堅強,他聽從了祖母的話,從黑暗中站了起來,雖然“小茨岡”和被十字架壓死了,母親無緣無故被外祖父打,打的口吐血水,頭上扎了粗針,母親在他10歲的時候也不幸去世!但他仍然對黑暗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他嫉惡如仇,堅決反抗!
如今我們的生活安逸幸福,物質生活也很豐富。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良之風,所以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從做起,堅決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熱愛生活,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發揚爭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做起,世界將是美好的人間!
讀書筆記 篇12
《野鴨》是我最近讀的一篇文章。
內容是“我在山上散步,看見了野鴨,起初,我以為它是躲在那兒怕人發現,走近一看,原來野鴨已經死了,身邊還有兩只蛋。我把野鴨提起來,發現在它的身下還有幾只蛋,一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同那場暴風雪斗爭后死去的”。
我覺得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贊美了母愛的偉大。母親能為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世上的孩子沒有母親就成了弱不禁風的小草。如果你是一只小鳥,有一只獵狗正在向你張開血盆大口的時候,你的媽媽一定會奮不顧身的飛下來和獵狗搏斗。母愛是偉大的,自己的孩子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當你口渴時,買了一瓶水喝,你有沒有想到你的母親此時也在忍受著口渴的滋味呀!而你的母親卻始終沒有怨言。有一次我上了公交車,看見一位婦女抱著孩子急匆匆地趕來,上車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她急忙打開孩子的小手一看,血!手中都是鮮血,她趕緊尋找出血的地方,頭上冒出大粒汗珠,霎時,她笑了,笑的是那樣的燦爛,原來她找到了出血處,是自己的胳膊,孩子沒有受一點兒傷。
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
讀書筆記 篇13
童年,是美好的夢;童年,是理想的港灣;童年,是記憶里的甜蜜……童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但在過去的年代里,許多人感受不到童年的快樂。他們的童年充滿著痛苦和悲傷……
今年暑假,我讀了高爾基人生三部曲的第一曲——《童年》。讀了以后,我深深的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悲慘遭遇而痛心,又為他的堅強而感動。故事主人公是阿廖沙。他三歲失去了父親。他一直生活在外祖父、母家。外祖母很疼他,經常給他講故事,因此,年幼的阿廖沙為他以后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暴戾的外祖父經常打罵阿廖沙。兩個自私的舅舅也歧視他。他還要承受表哥們的責罵……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他借助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在外祖父家里,到處彌漫著敵視之霧,不僅大人,就連小孩也深受感染”。我覺得這句話能夠深深的體現出親人們感情不好,充滿敵意,也能體現出阿廖沙小時候生活并不好。
我們應該好好享受童年帶給我們的歡樂!童年應該是天真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跟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是幸福無比的!
讀書筆記 篇14
今天,我無聊透了,不知道干什么,走著走著,我的眼不經意地斜視桌子上一本書—《簡·愛》。可能是表妹忘了拿了,開頭我看了一點,不知道怎么了,我有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讀到了一半我才知道:簡愛是一個人,她背負著自然與社會給她的一切不幸;開始了她的人生:她沒有了雙親,沒有錢財她是一個很可憐的女生,但她有著堅強的個性。我想到這,覺得自己也應變得堅強自信。
是的,我們就應該這樣不屈服,看他雖然沒有錢財,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堅強的個性。所以我才會深深的被打動。讀完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富是沒有用的,如果你沒有一顆堅定的心,你是不會快樂的。自己的命運要靠自己主宰,不能讓別人把我們的命運變成悲劇。
不管怎樣,我堅信:富,沒有用!窮,沒關系!
小說主要講的是女主人公簡·愛的成長過程。她從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媽家,不平等的待遇讓她飽受欺凌,小小年紀就成受了別人無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恩費爾德貴族莊園的家庭教師,她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主人的尊敬和愛戀。但是命運是如此的殘酷,她又付出了難以計算的代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執著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讀書筆記 篇15
概而言之,莫爾的“烏托邦”就是借一種高度發達的組織形式,去追求一種向原始、自然而有序的生存狀態的回歸。與馬克思主義不同的是,馬克思以“歷史發展的必然”去看待共產社會的實現,而莫爾則致力于風俗習慣的構建(包括宗教、價值觀念、婚姻制度等等)去探討精神風貌重塑(榮譽感、集體觀念、公共意識等等)的可能。怎樣尊重人的個性并且發揚人性中“善”的成分,怎樣整合個人與公眾的利益并且遏制人性中“惡”的滋長,莫爾沒并有一腔狂熱與盲目樂觀,只借拉斐爾之口將完整的構想娓娓道來。
不過,烏托邦為什么還是顯得虛妄?我想,一來,莫爾只給出理想的完整構思,卻并沒有指出通向這一境界的可行途徑;二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歷史階段還是地理環境,烏托邦都全然架空于現實之外;三來,細節的精微構想其實反而導致了烏托邦的脆弱——連地形地貌都要在論說之首預先精密設定,烏托邦的適應能力和現實意義自然尚存疑慮;最后,烏托邦的繁盛竟然依賴于“他國”的墮落(至少他們需要受金錢誘惑、受讒言挑唆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明顯“獨善其身”的傾向,是否也制約了它普世的價值?
讀書筆記 篇16
今天我看了一篇童話故事,它叫《寶石》,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會把你帶進一個原野。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小老鼠,來到了這片沒有草,沒有花,到處都是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的寶石。小老鼠連續撿起寶石,除了它撿到的寶石,其它寶石就會變成石頭。小老鼠把寶石重新放回原野上,所有的寶石又變成閃閃發光的寶石,揮揮小爪子,和寶石告別。
在這故事里,小老鼠讓我很感動。小老鼠有它自己的私心,當它拿起寶石放下寶石,小老鼠的心里一定有許多斗爭,我想,在它的腦海里會出現倆個小天使,一個天使說:“看!多漂亮的寶石,你不要白不要。”另一個天使說:“你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心,讓整個原野不再美麗。”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
記得去公園的時候,正好是春天,正是百花盛開的時節,當我看到草坪上有許多漂亮的小野花時,就想把它們摘下來,但我想到,如果被我摘了,其他人就再也看不到這些美麗的野花了,我不能這么自私,于是,我沒有摘它,只是靜靜地欣賞它。
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心,來破壞世界原有的美麗。
讀書筆記 篇17
近期,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吶喊》,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書中寫了魯迅先生小時候與年輕時的所見所聞。我喜歡的其中兩篇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故鄉》。兩篇都寫了魯迅先生對童年時的回憶,有喜有憂,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很好,讓我們見到原來世界的腐。敗:阿Q的愚昧,童年的回憶,祥林嫂的可憐。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他原本是在日本做醫生的,他想為人們治療疾病,但有一天他從電影上看到中國人被俄國兵抓去做探路人,被日本人抓去并刺殺,而一旁的中國人卻袖手旁觀時,他才明白過來學醫雖然能治病,但改變不了人的思想。于是他放棄學醫,開始寫作。他敢罵,罵那黑暗的舊社會是多么的腐。敗讓我們看到魯迅先生的愛憎分明。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以往的恥辱:被敵寇逼著在條約上簽字;讓他們燒殺掠搶,還留下了慘不忍睹的大屠殺!"康梁"的反抗被可恥的清政府攔住,一個個像綁在樹上的人一樣無法回擊。這就是我們的恥辱啊!魯迅先生以筆做劍,刺穿了黑暗的舊社會讓人們感受到光明。
讀書筆記 篇18
朱自清是現代中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大師。大多數人對朱自清的詩并不是很了解,但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為什么會給人留下這么難忘的印象,它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俄國作家高爾基回憶自己在少年時,讀完福樓拜的小說《一顆單純的心》后,曾被這個樸素的>故事感動得如癡如醉,《背影》比起福樓拜那篇小說來,篇幅更短小得多,情節也更加簡短,卻同樣也激起了讀者的感情。
《背影》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于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
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
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于心間,會與作者發出一樣的感想。
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的情景,我們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讀書筆記 篇19
人民藝術家老舍筆下的《茶館》真不愧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全劇的人物復雜多樣,卻簡單到從陳設的古樸變為新式,最后淪為簡陋,昭示出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時代特征。
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是全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點。為此,老舍先生精心刻畫了各色人物。從舊社會小資產物、小商人的典型任務王利發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充滿愛國熱情、最后淪落為賣菜的常四爺……無不時刻在步步深入文章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這家老茶館中的精彩演出,看出就制度的必然滅亡。
老舍行云流水的筆法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濃烈的“京味”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劇本。精練而又個性的語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廊來更能突顯老舍的戲劇特點。當然少不了像“將,你完啦”這樣一語雙關的潛臺詞,讓人讀了很有味道。語言中蘊藏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
茶館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濃縮的典范。
讀書筆記 篇20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作者抓住春的特點,用火熱的情感、清麗的色彩,通過有層次的、生動的描繪,畫出了生機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創造力,贊美春天的無限希望,傳遞出作者內心蘊涵的蓬勃向上、奮發創新的真摯情感。
文章沒有采用絢麗多彩的詞句,只是通過平實的語言,給大家描繪出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的景象,暗含著作者對當時國家、民族的期望。
《春》里的春天是四季之首,繁花爛漫。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兒醒了,還有和風、細雨和城里鄉下的老老少少,組成一幅美妙的春景。斑斕的色彩,芬芳的氣息,宛轉的曲子、笛聲,強烈刺激著我的感官。靜的是物,動的是人;靜的球開始滾動,動的風箏在飄蕩;春天里的一切都仿佛有了生命。晴天也好,雨天也罷,風雨陰晴總相宜。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駕輕就熟,信手拈來,不著痕跡,朱自清為我們勾勒出一季如畫的春天。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里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小草的生長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也向我們暗示,嫩綠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我們的身邊。
【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書筆記03-08
讀書筆記05-12
讀書筆記怎么寫?讀書筆記的格式01-16
讀書筆記是什么及讀書筆記的種類05-20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01-07
簡愛讀書筆記精選01-03
《復活》讀書筆記01-15
《子夜》讀書筆記03-02
簡愛讀書筆記02-06
童年讀書筆記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