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4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1
“一個人物質生活的豐富并不能帶來心靈的純潔和凈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豐富人的內心。”“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讀罷美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羅偉大的著作《瓦爾登湖》,作者這兩句精辟的言辭一直在我腦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遠、風華正茂的梭羅,借來一柄斧頭獨自一人走進瓦爾登湖畔的森林深處,幾乎不借助任何現代文明的幫助,完全依靠著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換生活了2年9個月。他雖畢業于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平靜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
在這期間,他如饑似渴的閱讀,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努力的寫作,終于完成了《瓦爾登湖》。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閱讀《瓦爾登湖》,我們時刻感受到作者對湖光山色景物的細致描寫;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界和小動物的憐愛。由于他對東方哲學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還不時閃爍著東方哲學的智慧,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鄰”等。
當然,他給予我們最大的'震撼是書中對生命、對理想、對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啟發我們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義。“當你最富有之時,卻是你最貧窮之日。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錯誤。你縱然是貧窮,也要喜歡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里,你依然擁有喜悅、開心、榮幸的時光。黃昏的霞光照耀在濟貧院的窗臺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戶一樣耀眼奪目。”
這樣的語句閃爍著人性的光芒,讓你對財富觀有更深的理解。曾經有一個私企的老板問我,“曾經我以為擁有了足夠的金錢就能夠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經擁有很大一筆財富,可為什么我一點都沒感覺出來幸福呢?”其實,金錢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為幸福是一種從心底發出的滿足感,金錢雖然能滿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撐我們幸福的原因。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一項研究發現,快樂不是銀行中的巨額存款、高速跑車和品牌服裝,而是家庭、朋友和大自然的美麗。當被問及最重要的快樂是什么時,20xx名受訪者中有22%的人選擇了歡笑,緊隨其后的是與知心朋友共進美食(占總人數的21%),擁抱以19%的比例名列第三。其他名列前10位的快樂還有:太陽照在臉上的感覺、讀一本好書、沿海難漫步和蓋干凈的床單入睡,以及看日落、翻閱老照片追憶往昔和聞到剛修剪過的青草的氣息。
是的,溫暖的陽光與自由的時間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是共有的、平等的,也許是最大的財富。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描述的那樣:“門前那早春的積雪同在消融。我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宮里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譯者徐遲先生這樣評價《瓦爾登湖》。朋友,如果你還在為找不到生活的真諦還在追求幸福,不妨在夜深人靜時捧著它,像梭羅那樣尋找簡單的快樂,你的人生會因為簡單而快樂!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2
這個暑假,在我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時,對它并不是很感興趣,那些晦澀難懂的言語,讓我只粗粗瀏覽了幾頁。然而當我第二次靜心地閱讀后,這本書讓我有了一種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感覺。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梭羅描寫他在瓦爾登湖畔的獨居生活,記述了梭羅兩年多里的見聞和思索。
梭羅崇尚質樸的生活,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與動植物們談天說地,似乎動植物才是他的摯友;冬天,站在冰凍的湖面上四處觀望,看著麝鼠在湖面上搭的窩穴,這樣的風景也別有一番風味;每天清晨,森鸮在遠處的樹林里與梭羅打著親切的招呼:“你好。”梭羅從不斥責來偷吃玉米穗的紅松鼠,從不介意它每次臨走前搶走一個大玉米穗,也不抱怨它每天清晨來家里上躥下跳、大鬧一番而把自己吵醒,也從不驅趕來啃食土豆皮的野兔。梭羅就是這樣一個與自然和平相處的人,在他的世界里,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他最親密的朋友。
梭羅寫的這本書的主旨是:回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現在大多數人不辭勞苦換來的物質生活。在瓦爾登湖畔獨處的那段時光里,梭羅在小木屋旁開墾荒地,春種秋收。自己種的糧食能供自己吃飽就行,衣服穿暖就行,不追求奢侈和舒適。正如書中所提到的那樣:“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謂的舒適品,它們非但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反而對人類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所以那些最明智的人從不追求奢侈和舒適,他們生活得比窮人還要簡單清貧。”比如我們生活中穿的衣服,梭羅是這樣說的:“衣服,首先要起到維持我們身體熱量的'作用,其次,在我們這個文明社會里,它是用來蓋裸遮羞的。所以,你們不需要無休止地往衣櫥里添置新衣,很多重要的事情依然可以順利完成。”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很多人只是盲目地為自己披上華麗的新衣,以此贏得他人的尊重。還有些人,在寒冷的冬日仍不穿保暖的大衣,為了讓自己不顯得臃腫難看,穿著單薄的衣衫在外出行。可見這些人已忘記了衣服最本質的作用。
大多數人追求物質生活,不乏被家庭責任,工作壓力,物質需求等枷鎖所禁錮,限制甚至扼殺了人們的精神追求,使人們只能看見自己眼前的那些蠅頭小利,卻忘記、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而人們為追求物欲,就整日整夜地、不辭勞苦地工作,所以他們就根本沒有了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時間,也沒有閑暇時光陪伴親友,聯絡感情。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如梭羅所說:“這不是真正的生活。”
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3
絕大多數人,即使是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國家,僅僅由于無知和失誤,在生活中疲于應付各種自找的煩惱和多余的勞役,乃至沒有余力去采摘那些美好的人生果實。實際上,人每天奔波勞碌,根本沒有閑暇享受真正完整的生活。
人性最美好的品質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霜,只有通過最謹慎的處理才能得到保留。然而我們無論對待自己,還是對待他人,都不曾如此溫柔。
我自己的目光已經被閱歷磨的很尖銳。
你們不惜把自己累到生病,為的只是能夠存下些許防病的錢財。
大多數人生活在無言的絕望中。所謂的委曲求全是積重難返的絕望。
智慧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去做絕望的事。
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真正的生活方式?
沒有哪種思考或者做事的方式,無論它是多么的古老,值得我們盲目地去跟從。今天每個人宣稱或者默認為萬世不移的真理,到明天也許就被證明是謬誤。
最明智的人不曾從生活只能夠學到任何有絕對價值的知識。實際上,老年人并沒有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給年輕人,他們自身的經驗很局限,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可悲的失敗,而且都是各種個人原因造成,這他們肯定也知道。
人的能力從未得到測量,我們也不能依照任何先例來判斷他能做些什么,因為他做過的事情實在是太少了。
如果說我有什么懊悔的話,那就是懊悔我自己太過循規蹈矩。從前我真是鬼迷心竅了,怎么會表現得那么安分守己呢?
你能從圓心畫出多少半徑,生活就有多少種方式。所有的改變都是奇跡,但這種奇跡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孔子說過:要知道我們只知道我們知道的,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那才是真正的知識。既然已經有人把一切未知事物排除在他的認知之外,那么人們不敢去嘗試新的生活方式也就不難理解了。
看看商人的舊帳本,看看人們在商店里最常購買的是什么,他都儲備了什么商品。時代的進步幾乎沒有影響到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人的生活必需品細究起來的話,可以具體分為如下幾種:食物、住所、衣物和燃料。
人的身體就像火爐,而食物就是燃料,保持在肺里的內在燃料。生病或者死亡是因為這種燃料發生的太快,或者缺乏燃料,或者通風口出了問題,最終導致火焰熄滅。
我要站在永恒的過去和永恒的未來交會點,也就是純粹的此刻,我想要活在當下。
在日出時起床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向來致力于培養各種嚴格的經商習慣,它們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的衣服每天都變得更加貼合我們的身體,漸漸烙上了穿衣者的性格。
生命的關鍵時刻,都是由內在的努力和生長引起的。
商品就是你用來換他的那部分生命。
擁有了房子之后,農夫也許不是變的更富裕了,而是變得更貧窮了,實際上是房子擁有了他。
談論重大話題,我們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速度!
人為了和牛交換勞動,光是收割牧草,就得花上六個星期,而且這種活可不是兒戲。
窮人往往不是特別饑寒交迫,他只是渾身骯臟、衣衫襤褸和舉止粗魯。這跟他的品味有關,倒不僅僅是因為他窮。如果你給他錢,他也許會用來買更多的破爛衣服。
我想要的是一個人的鮮花和果實,我希望他身上有某種芬芳來熏陶我,在我們的交往中能夠感受到他的成熟。
我們應該散發出去的,不是絕望,而是勇氣,不是病態,而是健全。
我們自己首先要像大自然那樣簡單而美好。
每棵樹都有其相應而固定的開花結果的季節,期間它枝密葉茂、繁華滿樹,而后則枯萎凋零;柏樹和這兩種狀態無緣,他總是蒼蒼郁郁,而這正是自由者或者說不受宗教羈絆者的特性——別讓你的心牽掛那些短暫易變的東西!
好累,期間智慧需要慢品和應用!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4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讀完這本書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而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就是瓦爾登湖,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人獨居,與鳥為伴,與魚為鄰,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一人獨白,不斷的追求內心真實的想法,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魚龍混扎沒有雞毛蒜皮,不斷自我探索自我發問自我反思,這是一種怎樣的孤獨與安靜,讀者無從體會。
當社會高速發展,經濟日趨發達,物欲愈發膨脹,人們向大自然索取的越來越多,但作者卻在回歸自然回歸自我,寧可做一個與當下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選擇獨處選擇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是需要放下太多雜念太多東西才能做出的決定。每日與飛鳥對唱,與魚溪水,小日子甚是瀟灑,時常羨慕那先說走就走的人,因為總是覺得自己被生活所禁錮,被家庭被工作被其他事所困,我們太追求物欲及感官體驗,精神追求逐漸貧瘠,用作者的話說那就是“我們這樣的生活不能稱為真正的'生活”。
瓦爾登湖這本書闡釋了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完美生活,是現代人眼中的詩和遠方,能讓人忘卻眼前的茍且并沉浸在作者描述的美好生活中。有時候看一本書就是體驗一種感覺,僅僅是體會那種寧靜與淡然,就像文中閱讀一章所說:“大多數人學會閱讀,僅僅為了得到一丁點兒方便,有如他們學會阿拉伯數字,只是為了記賬,免得做生意時上當受騙;對于作為一種高尚的智力練習的閱讀,他們就知之甚少,乃至于一無所知了;但是,從高尚的意義上來說,唯有這樣才算是閱讀,斷斷乎不是像奢侈品那樣吸引我們的閱讀,也不是使我們更高貴的官能昏昏欲睡的閱讀,而是恰恰相反,我們不得不踮起腳尖去閱讀,把我們最警覺、最清醒的時光奉獻給閱讀”。讀書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愿我們都能把最警覺、最清醒的時光奉獻給閱讀。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5
對于梭羅,在松林中漫步是那么愜意,眼前的一切就是一種享受,但對無暇于此的人就是另一種感受了,亂七八糟的枯枝爛葉有什么美可言。就像清楚自己光環加身的人是不同于常人的,不應是迷信,大概是一種幻想,想象力過于豐富的人吧。
柏克農莊是個幽靜廣闊的地方,有一家人在這里租了田地與破屋,雖然能掙得面包和牛奶及其他一些飲食,可為了這些,他們就要沒命地干活,身體能量消耗殆盡就會吃更多的食物來補充,也不是很劃算。但這家人還是覺得值得,他們哪里知道自己要負擔得到政府庇護的各種耗費。其實不用這樣拼命的'勞作,他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只要換一種生存方式,比如垂釣等有趣休閑又能有所收獲的方式。生活需要技巧,拼命雖然勇敢,如果不加計算,在生活面前就可能會失敗。就連他們的飲水也沒有湖水好喝,非常渾濁。
對于一個讀過大學的人,像梭羅那樣游蕩著生活似乎不值得,但當人看到梭羅眼前的景色,感受在曠野中享受到的美好感覺時,誰還能有什么反駁呢?他無牽無掛,隨處為家,按天性自然成長,生命像常年的綠植一樣鮮活。在空曠的野外,生活不是枷鎖,是休閑游樂,用物質謀生但不為占有物質。世人卻把自身包裹起來,鎖進了各式各樣的屋子里,怎么能不成為生活的奴隸?
人們本該探索真知,潔身自好,尋找自己高貴的靈魂,體驗人生的新奇有益的感覺,卻每日為生計辛勞,疲憊不堪,走不出生活的陰影。
不要用繼承下來的舊方式在如今迥異的世界里謀生,在生存面前,人們要勇于探索,向未知領域挑戰,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6
本書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它被稱為“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首選經典”。是一本極為優秀的人生哲理書。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動物和植物學知識,還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歷史知識。閱讀它,我們能在平凡與簡單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義與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靜之美。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7
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終于把這本枯燥的書看完了!
《瓦爾登湖》是作者亨利。梭羅寫得一本散文集,主要內容是作者遠離塵世的喧囂,在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里過了兩年與世無爭的生活。
通過作者描述的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在沒有文明的生活中體會那種純粹的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時光。作者批判了現實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祿以及一切看似很重要的東西,實際上一切都是浮云。拋開表象去看實質,我們大多數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沒有意義的,而我們為了追求這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卻舍掉了太多本該有的樂趣。作者用了絕大部分的篇幅來描寫了季節更替,山川湖水,飛鳥游魚等等自然現象,啰里啰嗦說了很多很多,讓人看了很想睡覺。可能是因為翻譯的原因,或者作者想表達的就是觀察大自然的種種、與大自然相處本身就是一種很享受的事情,而這種樂趣需要去體會了才知道。
也許是因為我正處于作者批判的這樣一個社會中,自己也是這樣一個社會的產物,盡管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內心還是很抗拒的。我想我們每個人內心丑陋的一面不也是我們的真實狀態嗎,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嗎?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說,既然人類成為了地球上表面上的統治者,那所有人類正在發生的行為,所謂好的還是不好的,不也是進化的結果嗎?換言之,也是自然的結果。現在人類倡導的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動物等等也是自然的結果。作者所倡導的那樣一種生活方式是要人類都回歸到一種簡單原始的生活狀態去,這樣就會減少很多痛苦。的確,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尋苦惱,所謂變苦、行苦都是,只有苦苦—生老病死是無可奈何的苦。然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所有這些痛苦都是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功名利祿而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寧愿承受這樣的痛苦去追尋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我們承擔這個后果和代價去追求那些我們想要的結果,這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所描述的和我所說的形成了兩種極端。一種是類似犬儒主義的.拋去世間一切枷鎖回歸自然的狀態,一種則是主動承受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枷鎖去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和財富。其實各有利弊。作者所說的那種生活可以讓個人升華成一種哲學的范疇,然而這樣社會就不發展了,文明也不進步了。而我所說的那種生活狀態其實是如今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的,雖然能獲得某些方面的滿足,然而卻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心靈的折磨而不得解脫。
想到這里,我突然想到我們所尊崇的各類主義,佛家,儒家,拜金主義等等。以前從來沒有好好想過自己需不需要尊崇一種主義,現在我想是時候好好了解一下儒家了。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真正是做到了中庸之道,在一個大的禮制的環境下不過分的追求自己的抱負。
《瓦爾登湖》這本書中其實作者也多處引用了孔子的話,這多多少少讓我有些吃驚!而且作者的意思中國人是自以為是的,會不會是因為作者知道20xx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擁有了這樣的智慧,所以現在變得有些自以為是了呢?又或者,作者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極端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來喚醒現實生活中被蒙蔽的我們呢?我因為讀書比較少,所以不敢妄加評價。既然這么多人推崇這本書,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吧?我還要多加修煉,多讀書,多學習,才能體會這本書中的奧妙所在。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8
第一次看到“端的是”“斷斷乎”覺得蠻有趣,看的次數太多都乏味了。但是總體講來,我還是挺喜歡這一版本的翻譯,從目錄就能體現出美感。
《瓦爾登湖》就是那種沒看過卻一定聽過的書,放在書架好久了,上環境法課再次被老師推薦,才翻開這本書。
起初,我以為梭羅寫的是瓦爾登湖的美景,看第一章節時,我才知道到我錯了。再看一些我又以為這本書是絮絮叨叨略顯乏味,起初有些看不進去的。在斷斷續續看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讀書狀態的不在線。一開始我對此書的定位是名著,是通篇的景色描寫(是我孤陋寡聞了),基于這種錯誤的認識,讀書讀的很浮躁,像是敷衍了事。
我這個表達困難的人來寫一篇書評就真的表明我喜愛這本書的程度。描寫瓦爾登湖美景的文字表達很出彩,讓人心馳神往。居住兩年以后,作者離開了他親手打造的簡易小木屋,離開了瓦爾登湖和紅松鼠,大胖鴨。用作者的.話來講,他是對這種生活方式的一種探索而并非久居,他又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放下繁文縟節,舍棄奢侈與多余,梭羅對瓦爾登湖與精神世界都進行了一次探索。書中不乏寓意,諷刺,但是不必非得每句話都琢磨出一點兒道理來好印證這本書飽含真知灼見,作者也非硬要塞給誰一點大道理,不必要和自己擰巴了,逼迫自己來看這個書。找一個安靜點兒的地方,安靜下來去領略一下瓦爾登湖的生機勃勃,去隨著作者反思一下人類為何踐踏了童話卻又追尋著童話,我看這本書也就輕松愉快。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9
曾國藩曾經說過:“看書猶如攻城略地,開拓土宇”。我非常喜歡這句話,認為它非常形象,閱讀時獲取知識與攻城略地的成就一樣“過癮”。這是唯心的臆想與感受,在功利主義泛濫的時代總是顯得天真和幼稚,但或許正是這份天真與幼稚,我們才能讓精神的羽翼得以不斷豐滿,才能飛向有詩、有夢的遠方。
人們時常會在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清醒與茫然、希望與絕望中,糾纏、矛盾、掙扎。不管你此時是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選擇閱讀,我認為一本書總能給你帶來想要的心靈歸屬感。而我就選擇的就是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19世紀的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潮泛濫,刺激著人們對財富瘋狂的追逐,工廠的濃煙取代了裊裊炊煙,高樓的聳立取代了郁郁的森林,機器的轟鳴取代了婉轉的鳥鳴,身在當時的美國,大多數的人們的精神空間受到侵襲,緊接著就是精神城池的座座淪陷,但是面對這些,梭羅依然選擇“拒降”。他要徹底的擺脫無數的羈絆,他想要過他想象中的幸福的生活。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把斧頭,走進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里,開墾自己的田地,建造自己的房屋,這里沒有工業社會的喧鬧,沒有現代社會的浮華,他與森林、飛鳥對話;他在船上釣魚、吹笛…他驕傲的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
梭羅用溫暖的文字記錄下他在瓦爾登湖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的生活狀態、思想感悟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他說:“從瓦爾登湖的水波中可以測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湖水就像一面鏡子,太多的人從中看到了自己被扭曲的.本心,卻有太少的人能真正拂拭心境,放下束縛靈魂的東西。但是梭羅做到了,他在大自然中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博大,崇高與神圣。他用熱情的詩句歌頌“瓦爾登湖”他心中的“女神”,他的“情人他這樣說道:“這不是一場夢,卻用于裝飾一行詩,我不能更接近上帝與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爾登,飄過的風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她最深邃的僻隱處也高高的躺在我的思想中”。
我羨慕這樣的詩句,更羨慕沉浸在這詩境中的梭羅。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10
我沒有去過瓦爾登湖,但通過此書,亦可足不出戶便一覽湖光山色。這也是我喜愛閱讀的原因之一。書中有大段大段的優美文字描寫瓦爾登湖的迷人,譬如對其顏色的描述,“在你能看到近岸的細砂的地方,水色先是黃澄澄的,然后是淡綠色的了,然后逐漸地加深起來,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現了全湖一致的深綠色……在這種時候,泛舟湖上,四處眺望倒影,我發現了一種無可比擬、難以形容的淡藍色,就像波紋綢或閃光絲綢以及劍身使人聯想到的那樣,比天空本身更蔚藍,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來的深綠色交替閃現,后者對比之下顏色更渾濁些。這是一個透明的、藍色帶淡綠的顏色……”細致入微而富有層次感,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又能留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比真實的瓦爾登湖更為夢幻。
梭羅崇尚心靈的本真,于是他遠離塵囂,來到了瓦爾登湖畔,在山林中搭起木屋,開荒墾殖,自食其力,以一種近似于隱居的方式生活著。只是他雖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悠然,卻沒有后者消極避世的心態。完全脫離世俗的人同樣極為罕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人是不完整的。有人評價說:“梭羅的本質主要的還不在其對‘返歸自然’的倡導,而在其對‘人的完整性’的崇尚。”假如人分為兩面,在當時瘋狂追求物質財富的美國,大多數人都屬于世俗的那一面,而他算是一個標新立異的人,硬是將人自然的一面挖掘出來,拂去上面的塵埃,并鼓勵別人也去追求這種人性的完整。他沒有強迫任何人像他在瓦爾登湖的兩年那樣生活,僅僅是提醒:還有追逐功利之外的生活方式。
作為學生,我們不能放下一切,跑到荒郊野外住上個把月,但我們可以在周末同家人一起騎自行車出游,享受鄉郊的陽光空氣水,享受更簡單更有幸福感的生活。梭羅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聽從心靈的召喚,選擇了一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生活,從而獲得了發自內心的幸福與滿足。雖然在當時這并不被人看好,但通過本書中關于他生活的一些瑣碎的記錄與感悟,可以發現,梭羅自己在湖邊的兩年是十分快活的,他自由,甚至可以說是“任性”,任著自己的`天性,隨心而動,在極為普通的一天中,他或讀書,或種豆,或漫步于瓦爾登湖畔,靜靜凝視湖中若隱若現的一株水草,甚至什么也不做,在陽光普照的門口坐下來,在時間的轉瞬即逝中幻想、思考,從日出到日落。“這樣做不是從我的生命中減去了時間,而是在我通常的時間里增添了許多,超出了許多。”他如是寫道。
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是寧靜的,所以書中的文字也像是在深井的水中浸泡了一千年那樣沉靜和清澈。這就要求讀者心無旁騖,完全沉浸在文字堆砌的世界中,看一排水鳥掠過湖面,看一朵云彩變換形態。一個浮躁的人是永遠讀不下去的。很喜歡一句話: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后再打開這本書。心靈的寧靜是進入此書的唯一有效途徑。
感謝梭羅,給我們留下了《瓦爾登湖》,一份如此珍貴的禮物。他教給我們簡單、自由與寧靜。梭羅在書中還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想,這真理該是: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的真善美。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大概就是《瓦爾登湖》中的人生哲學。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11
最近,我閱讀了美國作家的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這本書雖然是以散文的形式寫作的,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是非常豐富的有內涵的,可以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啟迪和指導,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好。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摘抄好詞:
天真無邪、歡喜若狂、純潔無暇、聽天由命、干凈利落、無藥可醫、自得其樂、吹毛求疵、萬事萬物、清清楚楚、自由自在、招搖過市、我行我素、千辛萬苦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摘抄好句及感悟賞析:
1、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你的心決定你想要誰出現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為決定最后誰能留下。
賞析:這句話意義深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命的長短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而我們的價值觀和心態決定了我們對什么人更加親睞和喜愛,希望他們能夠出現在我們的生命力,而我們的行為決定了讓誰留下,或者誰愿意留下。
2、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賞析: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說,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心里該有一本賬,這就是真知。
3、所謂的聽天由命,是一種得到證實的絕望。
賞析:聽天由命往往是一個人在被生活打擊得頭破血流之后,對生活的絕望,或者說是對理想的絕望,因為生活已經證實了他們的理想無法實現。
4、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賞析: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說能夠放得下,讓后抓住機會再圖進步,這樣每一次進步,就能得到收獲,就會變得更加富有,其實這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
5、為什么一桶水放時間長了會變臭,而水凍成冰以后就能永遠保持甘美呢?哲人說,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區別。
感悟: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處世,需要冷靜理智的行動,而不能感情用事,因為感情用事的結果,往往是不明智的行為,沖動的行為會帶來無可挽回的結果。
6、愛情無藥可醫,唯有愛得更深。
感悟:梭羅的這句話是對愛情的深刻總結,告訴我們,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一個人不愛另一個人,那么無論怎么追求都是沒有用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愛得更深,將其埋在心底。
7、智慧和純潔來自努力,無知和縱欲來自懶惰。
感悟:我非常信奉一句名言“越努力就越幸運”,因為努力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智慧,會更加自愛,內心也就更加純潔了,而這樣的人一定是非常可靠的',自然會得到更多人的信任,會越來越好;反之,懶惰則會把人帶向糟糕的一面,泥足深陷,需要謹記。
8、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讀后感:這段話讓我想起了世界名著百年孤獨中的一句名言“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永恒的,即便是思想,在不同的時代,可能意義就不一樣,也有可能變得毫無價值,而歲月也從來不會饒恕任何一個人。
9、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讀后感:王國維先生曾說,凡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然經歷三個階段,而第一個階段便是立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夢想,人一旦有了夢想,并不斷的往前進步和奮斗,總有一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時間從來不曾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
10、善是唯一永遠也不會虧本的投資。
讀后感:我們常說,好人一定會有好報,這其實是類似于佛家對因果關系的總結和思考,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為人處世,就是要成為一個受人信任的人,這便是善。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12
傳世的經典總是等待時間下了判決才被人們認可,然后媚俗作態地去追捧。
和大多數傳世之作一樣,梭羅的《瓦爾登湖》在出版的當時遭遇冷遇,甚至譏評。甚至在它終成世界名著后他仍然像瓦爾登湖一樣在靜靜等候偶爾的寂寞訪客的光顧。譯者徐遲先生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
大多數人看不到一本大部分在贊美自然的獨居日記有什么實際價值,它既不能告訴人們如何獲取更大的財富,也不能給沒有目標的`人們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而這恰恰是梭羅的意圖,他不希望所有人在看了瓦爾登后過同他一樣的生活,他珍惜生活的豐富和多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拒絕因襲父輩的生活方式,過著沒有感官的生活。
他也不急于去提出一個振聾發聵的哲學命題,讓學術界爭論不休,這些都離題萬里。正如他在《瓦爾登湖》的結語所言:我寧愿獨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話,和宇宙的建設者結伴同行,也不愿混在盛裝打扮的人群中招搖過市,我不愿生活在這躁動不安,神經兮兮的,熱鬧喧囂的,雞零狗碎的19世紀,我寧可站著或者坐著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13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靜謐的瓦爾登湖,晨曦的鳥鳴、花香、參天的巨樹,林間的松樹,樹葉間細碎、斑駁的陽光,一間躲藏起來的木屋,一個逃離塵囂的.“隱士”,讓瓦爾登湖多了一道風景。在瓦爾登湖隱居的梭羅過著簡單、純樸的生活,他發現每年勞動6個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的生活費用,他就獲得大量的閑暇用于閱讀、寫作、思考、與大自然相處。他告訴人們,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瓦爾登湖”,要有一塊自我沉淀之地。梭羅的一生都是那樣簡單而純潔,如同他所深愛的瓦爾登湖一般,照出了一草一木和真實的世界。
梭羅通過《瓦爾登湖》,將自己的聲音傳遍了整個世界,直到今天,還有無數的人在繼續聆聽。瓦爾登湖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向的,是我們心中一份瀟灑脫俗的寧靜,不被所謂的榮華富貴蒙蔽,不隨波逐流,勇于堅持,堅守自己的本心。
現實生活的壓力與緊張,使我們每個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梭羅的世外桃源和簡約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后我們的期盼,至少是內心深處的。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篇14
從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爾登湖》
哈丁曾說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圣書。
現代化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水泥建筑越來越多,水泥路面塵土減少,但地下水卻不斷下沉。天空中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著我們的視覺。我們不斷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問題:森林覆蓋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物的多樣性不斷減少……整個自然生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污染,而且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
如果我們多一些反省,對大自然多一些奉獻、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是就會多一條后路。人類也會重新回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之中。所以,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2-02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08-19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01-05
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瓦爾登湖讀書筆記01-05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及感悟12-15
關于瓦爾登湖的讀書筆記01-03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15篇)12-21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篇12-30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15篇12-16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