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步》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讀書筆記1
宗白華一生著述不多,雖與朱光潛先生是同時代的人,年紀相仿,但是他卻不像朱光潛一樣著述甚多,宗先生極少寫作,《美學散步》是先生生前唯一一部美學著作。這部著作教給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如何理解欣賞美及怎樣建立審美態度。“美學散步”顧名思義,我們應當懷著一種輕松愉悅像散步一樣徜徉肆恣,有感即發。我們可以一邊散步一邊享受宗先生在這部書里給我們搭建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
1 用美產生的影響來表現美本身
宗先生翻譯萊辛的《拉奧孔》里有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凡是荷馬不能按照著各部分來描繪的,他讓我們在它的影響里來認識。詩人呀,畫出那“美”所激起的滿意、傾倒、愛、喜悅,你就把美自身畫出來了。”舉個例子,特洛伊戰爭是以爭奪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海倫為起因,當海倫到特洛伊人民的長老集會面前,那些尊貴的長老們瞥見她時,一個對一個耳邊說:“怪不得特洛伊人和希臘人為了這個女人這么久忍受苦難呢,她看來活像一個青春永駐的女神。”還有什么能給我們一個比這個更生動的美的概念,當這些冷靜的長老們也承認她的美是值得這一場流了許多血,灑了那么多淚的戰爭呢?所以,有時候通過“美”周圍的人事物襯托出來的美以及“美”自身給周圍人事物產生的影響比直接描述‘美’更有渲染力和表現力。
2 詩和畫的辯證關系
書中在《詩和畫的分界》一章中提到:“詩和畫各有它的具體的物質條件,局限著它的表現力和表現范圍,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對方盡量吸進自己的藝術形式里來。詩和畫的圓滿結合(詩不壓倒畫,畫也不壓倒詩,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詩寫的好自然而然就在我們心里描繪出一幅畫,而一副好的畫也是充滿了詩意。
2。1 詩中有畫的藝術意境
在我國古代抒情詩里有不少是純粹的寫景,描繪一個客觀世界,不寫出主題的行動,甚至于不直接說出主觀的情感但卻充滿了詩的氣氛和情調,如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初日》:“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云發不能梳。楊花更吹滿。”這詩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師的畫,詩里并沒有直接描繪這金閨少女,然而一切的美是歸于這看不見的少女的,這是多么艷麗的一幅油畫啊,在一個晨光射入的香閨,日光在這幅畫里是活躍的主角,它從窗門跳進來,跑到閨女的床前接著穿進了羅帳,輕輕撫摸一下榻上的樂器,枕上的如云美發還散開著,楊花隨著晨風春日偷進了閨房親昵的躲上那枕邊的美發上。這首詩雖寫“無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卻反映出自己對物的撫摸,和物的對話,表現出對物的熱愛,像這首詩里,純粹的景就成了純粹的情,就是詩。
2。2 畫中有詩的藝術意境
德國近代大畫家門采爾有這樣一幅油畫:那畫上也是燦爛的晨光從窗門撞進了一間臥室,乳白的光輝浸漫在長垂的紗幕上,隨著落上地板又返跳進入穿衣鏡,又從鏡里跳出來,撫摸著椅背,我們感到晨風清涼,朝日溫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畫面上看不見的,她可能在屋角的床上坐著。門采爾這幅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畫里本可以有詩。但若把畫里的每個部分都飽吸進濃情蜜意那就成了畫家的抒情作品。
雖說詩畫相通相容但有相互獨立,但個人總覺得詩比畫更有意境,雖然詩歌不如油畫那樣光彩奪目,直射眼簾,但詩歌的這種看不見的意境更能豐富和加深情緒的感受。
3 美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善于發現美表現美
美從何處尋?如果我們的心靈起伏萬變,經常碰到情感的波濤,思想的矛盾,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恐怕嘗到的是苦悶,而未必是美。只有將你自己的心具體的表現在形象里,那是旁人會看見你的心靈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實地具體地發現自己的心靈美。同樣,你也可以發現美的對象,這“美”對于你是客觀存在,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書中寫到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變她。這就是美的客觀性,我們認識到美的客觀性了,就不要試圖去改變她,徒勞無功,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提高我們生活的境界和情趣。宗先生在書中說只有你把美表現出來別人才會發現你的美,無論是樣貌還是心靈都需要表現出來才可以。只有善于發現美才能更好的把她表現出來。
書中在《美從何處尋》這一章節里提到一個女子郭六芳為自己家鄉長沙作詩的事,她沒有發現整天生活的地方有多么美,而當等到自己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的距離后,從遠處來看,才發現家在畫圖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自己住在現實生活里,沒有能夠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由此可見,有時候,發現美需要我們置身其外,就像“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發現美表現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養一種審美意識。
4 精神的淡泊對寫作的重要性
在《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中宗先生談到,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讀到這里的時候,不禁觸發了我多愁善感的神經線。現在的許多作家文藝工作者都過于功利化,置身語世俗之中無法自拔,再也不能像東晉陶淵明那樣淡泊,現在的大多數人都是隨波逐流,波紋怎么動,思想就怎么流,獨到見解越來越少,使得當今文藝作品的價值倒是淡化了不少。
陶淵明的作品我們都愛讀都愛看,那是因為他的作品純粹,他個人精神上的淡泊名利,造就了藝術上的空靈化,因此才揮灑出那么多佳作,流傳至今并廣為傳頌。如果一個人不受現實的束縛,懷著一份難能可貴的淡泊搞創作那才能扣動我們讀者的心弦。產生歷久彌新的感受。而不是給我們過眼云煙的感覺,連一點感受都產生不了。
5 芙蓉出水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于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玉的美,即“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由此可見,對于錯彩鏤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宗白華先生更傾向于后者。
對于這兩種美做選擇,我也會選擇后者,因為芙蓉出水的美真實且天然。舉個最通俗的例子,若是眼前有兩個美女,一個是天生麗質,一個用脂粉堆砌,想必大多數人都會更欣賞第一個沒吧,因為她更真實更可愛。同樣,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對比,我也更喜歡中國的水墨畫,因為它淡雅簡單,給人的美感更自然流暢,不著雕飾。
同樣,在藝術中,我們更要著重表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陶潛作詩和顧愷之作畫都是突出的例子。王羲之的字也沒有漢隸那么整齊,那么有裝飾性,而是一種“自然可愛”的美。在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里,太多的浮夸雕飾美給我們造成了一種視覺的疲乏,而每當我們心煩意亂或生活壓力大時還是會選擇親近自然來放松心情。觀賞名山大川等美麗的自然風景來緩解情緒上的壓抑。可見,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相較于錯彩鏤金的后天之美更能贏得我們心靈的青睞。
6 整體感受
在讀這本書時,給我感動的不僅僅是宗白華先生淵博的美學知識和獨到的見解。最關鍵的還是宗白華先生對待藝術的那種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精神不只是適用于藝術審美領域,而是適用于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做事都需要這種態度。白宗華先生把中國美學推向了極至,后人很難再出其右,但我們還應借著散步者的靈光走進茫茫的天地間不斷求索,對于這樣一位源生于傳統文化、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深得中國美學精魂的大師以及他散步時低低的腳步聲,在日益強大的現代化的機器轟鳴聲中,也許再也難以實現了。就像編者說的那樣,愿每一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她。
《散步》讀書筆記2
在生活中,我們會問:“什么是美?”目前對于我而言,美是一種抽象性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種感受,思想。而觸動我最深刻的是,美該從何處尋?書中作者說到“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我們會犯這樣的一種錯覺,會為著尋美本身而去尋美,卻往往忽視近在身邊的美。其實,美就在于你的心,你對美的理解那便是在于你的自身感覺、情緒與思維。而很多時候,美不僅僅是人的主觀意識,還是一種客觀的對象和存在。
美是隨處可尋的。比如人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心要具體地表現在形象里,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甚者人可以發現你的心靈之美;語言就是美的形象化,因為美具有靈性與人性。
那么在尋美的過程中,只在自己的心里尋美的蹤跡同樣是有問題的。尋美需要擺脫自己心的狹隘及目之所見的范圍,而是要由大及小地審美,尋美。美的形象化不是形式,而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美是動態的過程,對美的線條,點、色、形、音、韻都表現著內容的價值,意義與情感。簡言之,即對美的直觀感受便是要在結合人自身的生活體悟與價值觀進行動態契合。因而尋美的準備便是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煉。
有人曾在生活中得出這樣的結論:美是不存在的。他們認為現實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觸到的東西,只不過是簡單的線,點或者一堆東西的堆砌而成的。美是唯心主義的東西,無需探討。而這種對美的白色的,機械的死的評論,這樣價值觀下的外部生活便是無趣的,索然無味的。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這個世界存在著美。它是與真,善一種值得人類社會努力追求的事物,是哲學探討和建立的對象。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協和是“美”。宗教有著熱情的澆灌,哲學有人生智慧與宇宙觀念,美的實現載體(即“文學藝術”)則在汲取與融合這兩者的基礎上,表現著人生,流露出人的情感個性與人格。
而空靈與充實則是藝術的精神二元。
常言道:“距離產生美”。即是在說明美感的形成在于對物象造成距離,在于能空。美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美的“靜照”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的絕緣也就是所謂的萬物靜觀皆自得。美在于心靈內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所以,在時下世事紛擾的世界,美更需要我們本著純摯之心去創作,去品味。
尼采說藝術世界的構成由于兩種精神組成:一是“夢”,夢的境界是無數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無比的豪情(如音樂)。這豪情讓我們體驗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廣大的復雜的糾紛,這便是“實”。
藝術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實,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不無把它的最深意義燦然呈露于前。“真力彌滿”,則“萬象在旁”。美就是如此美麗!
《散步》讀書筆記3
在現代社會中,美或許已經在大眾口中成了一種印象和一種膚淺的面相。這就使得今天的美學研究變得尤為復雜,讓人們感到困擾。如果我們將范圍再縮小到有著數千年審美歷史的中國,美學研究者面臨的困境就更大,諸如數千年的審美傳統,相對感性和飛揚生動的審美特點,正在涌入的紛紜繁雜的西方美學理論、通俗文化和大眾趣味的日益繁榮等等。這些都使得我們不得不在美學研究,或者說美學學習中舉步維艱,慎之又慎。于是,很多人想到了1957年那場美學大討論,想到了朱光潛和李澤厚。而我的觀念中,對于中國審美實踐和中國的審美思想,主觀和客觀的截然分開是極不合適的。只要看看中國的園林藝術、書法,想想中國美學中“氣”、“無”等概念就會明白了。宗先生的《美學散步》開頭就說:“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將這句話作為論文的開頭,本身就是一個啟示,足以讓我們想見其人、其文、其思想捧《美學散步》以入美學之門。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以生動的語言、精到的分析勾勒了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大致脈絡,深刻挖掘了中國美學的思想的獨到之處和中國美學中對“美”的獨特看法。
首先,宗先生對于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勾勒主要體現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唐人詩歌中所表現的民族精神》三篇文章中。
《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主要梳理了中國美學史早期思想以及由之而來的中國美學思想的苗頭。他提出不僅僅從語言成果上,而且“應該結合古代的工藝品、美術品來研究”。于是,他不僅從文學成果上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且更主要的從畫論和圖案美上來論證。他指出,先秦,甚至在漢代美學的特點主要是“雕繢滿眼”的美,只是其中有了中國美學主要特點的苗頭。一方面,他講述了楚國裝飾圖案、楚辭、漢賦、雕刻的凝重或古樸;另一方面,也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介紹“鶴蓮方壺”的飛揚姿態和《考工記》中在樂器制造過程中的虛實響應。在宗先生的眼中,先秦和兩漢時期是中國美學的準備期,雖然還沒有成熟的形成自己獨特的特點,但很多方面已經顯示了萌芽。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這篇文章主要論述了魏晉時期的文化風氣和美學實踐的特點。最后,宗先生將論述的重點集中在晉人的美上。認為那是“全時代的最高峰”。那對于生命的熱情、風神俱佳的藝術心靈、往來于山水之間的虛靈胸襟——自由而解放、待人接物的真誠,都深深的吸引了宗先生,也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心靈向往,對后世的美學實踐和美學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于這一點,從他關于中國美學特點的論述中可略窺一二。無論是講中國的空間意識時將其最早形
成和定型放在中國山水畫的成熟上,還是將中國藝術意境說成是“植根于一個活躍的、至動而有韻律的心靈”,都是將中國美學的形成和奠基期放在魏晉時代。山水畫的成熟正是在魏晉時期,宗先生說:“晉代是中國山水情緒開始和發達時代”;而那活躍的、至動的心靈也是在魏晉時代才出現的。魏晉時代可說是中國美學形成和奠基的時代了。正如宗先生自己說的,“魏晉六朝是一轉變的關鍵,劃分為兩個階段。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面,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
其實,《唐人詩歌中所表現的民族精神》只是宗先生舉出的一個標示。在這篇文章中,宗先生并沒有涉及到具體美學思想的論述,只是論及了唐代的詩歌,并將之作為中國民族詩歌的成熟期。同樣,詩歌作為美學實踐中的重要方面,在宗先生的眼中,中國美學在魏晉六朝以后就走向了成熟和發展的道路。這一觀點在其他的一些零星論述中說的非常清楚。
通過具體的論述,宗先生深刻挖掘了中國美學的特點和精神,并且將這種藝術美學精神貫穿在自己的具體論述中。這種特點主要是意境論,這種意境論又深深的植根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深深地和中國的宇宙觀和空間感受相結合。意境論主張藝術、美是對自然世界的組織,并且不僅是自然物質世界的表現,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生命的豐富和飛揚,人生的超然境界。這是《美學散步》的核心所在。他的這些思想表現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主要體現在全書的第一部分。
在宗先生看來,意境是中國藝術或美學中最代表性的追求與境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國的哲學和空間意識中,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境界的兩個互相融通的兩面:充實和空靈。他把意境作為藝術之為藝術的靈境,作為詩人藝術家“游心之所在”,從而將之放在一個極高的位置上。意境的根基是中國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那么中國的宇宙觀又具有哪些特點呢?他說:“我們宇宙即是一陰一陽、一虛一實的生命節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虛靈的時空合一體,是流蕩的生動氣韻”。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節奏化的空間結構,是對山水自然的組織。在這樣的空間、宇宙中游心,藝術家用“追光躡影之筆”寫出了按實寫虛,由空靈而入充實的藝術境界,表現了包含藝術家飛揚生命的人生境界。
宗白華先生的意境論只是一個框架,是一個藝術的境界,或者說目標。他并沒有將它說成一個死板和固定的東西。意境具有互相融通的兩個方向:充實和空靈。在這兩個方面的論述中,宗先生還在另一個層面上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在討論中國的藝術和審美的特點時,它往往會參照西方的美學思想,將它們不自覺的融化到中國的美學思想中,從而使我們能更加深入明了地認識到中國的藝術特征。
在我的問題討論中,我將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在什么樣的意義上給了我們今天的美學研究、文藝學研究以啟示?宗先生給我們啟示的所在意義本身又有著什么樣的問題或者有著怎樣的價值?在那個意義上,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和同類的作品相比有著怎樣的優點和不足?
縱觀全書可以發現,宗先生在緊扣中國藝術、美學的特色的同時,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的近代的美學成果。這就使得宗先生的美學具有了明顯的現代性特征,甚至因為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中國的美學也開始具有明顯的現代性特征。《美學散步》給與我們的啟示便是,我們如何才能更加恰當的解決中國美學的現代性轉向的問題。這實質上包含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中國美學資源和西方涌入的美學資源;二是,將中國當代的美學導向何方,即我們用這些美學資源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對于第一個問題,在這本書中宗先生很好的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并且最終將之于中國的美學傳統相聯系,得出了中國美學典型特征的核心范疇:意境。他很好的把握了西方思想在這些方面的建樹,使自己的理論具有一種世界性的視角。也就是說,宗先生在對于西方的理論和思想并不是跟著西方的走,以至于喪失了自己的理論立場,丟失了自己的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來看中國當代的美學或者文學理論的研究,就會發現其中大多數人不是著眼于問題研究,不是落腳于實際,而是跟著西方的思想跑。
第二個問題則更加的重要,因為它涉及到美學研究或者說它是美學研究的指導和方向。但是奇怪的是,在這個問題上看到的幾乎又是一致的意見:化洋為中,化古為今。盡管很多研究者一直做的都是用西方的理論來比劃、切割中國自己的美學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立足現實,準確的把握中國審美情趣的核心,用相應的范疇或者理論加以貫穿之。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一個典范。從宗先生出發,我們能找到中國藝術、美學的特點和發現中國藝術、美學中的現代性精神,并且還為現代的美學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帶給我們有效和明確的啟示。
《散步》讀書筆記4
《散步》是一篇散文,人物有我(作者)、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祖孫三代、母子四人,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一家人在一齊散散步。母親年老多病,但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我很聽她的話一樣。妻子默默無聞,兒子活潑可愛。我和母親在前面走,妻子和兒子在后面走。兒子突然說:“瞧,前面是母親和兒子,后面也是母親和兒子,真逗。”在拐彎處我為難了: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他們都看我的選擇,我思考再三,決定走大路。因為我陪兒子的時間還長,陪母親的時間較短,我說:走大路。
但母親卻改變了注意,要走小路。我說小路不好走,有水溝。母親說:小路花草多,過不去時你背我,就像小時候我背你過河一樣。果然過水溝時,我背起了母親,妻子背起了兒子。一路歡歌笑語,開心極了。真是:
祖孫三代去散步,敬老愛幼惜親情。
相互關愛促和諧,血濃于水融堅冰。
《散步》讀書筆記5
《散文》這一課描述的是發生在子女三代之間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兒子以及爸爸的媽媽在野外散步,卻因選取道路而產生分岐,但奶奶為了孫子,走了孫子的道路,那條路十分搞笑,而奶奶無法步行的地方就讓她的兒子背她……
應對這篇文章,爸爸、媽媽以及我各有不同的感受。我就根據這篇文章看出一則很簡單的道理:尊老愛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著自己的母親,而委屈了自己的兒子;而文中的奶奶則“愛幼”,雖然自己身體已年邁,但為了孫子,選取了小路,這明顯地體現出人世間的一種愛。
而爸爸根據這篇文章聯想到了自己:爸爸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從老家來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慚愧,并沒有做到文中父親那樣總想到母親。爸爸說:“當我和你的奶奶在繁華的都市散步時,我只是快快地走著,而她卻只緊緊跟在我身后,顧不著觀賞在霓虹燈四射的街市,生怕與我走丟。”
最后是我的媽媽,她站在了母親的角度:每個母親都擁有一種偉大的愛,勝過了朋友之間的愛,勝過了丈夫與妻子的愛,勝過了上帝對世間萬物的愛,那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世上每一位母親都會對孩子無私付出,不管身體是否已年邁,思想是否已遲鈍。
我想,這篇文章正是闡述了這種道理,這種人世的親情。
《散步》讀書筆記6
藝術欣賞就是對美的發現與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美學散步》讀后感。畫家詩人創造的美,就是他們的心靈創造的意象,獨辟的靈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給我們分析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
(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
(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
(5)因欲返本歸真,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而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
藝術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所以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所以中國藝術家不滿足于純客觀的機械式的模寫,而總是要在對對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調。靜穆的觀賞和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兩元。于是,中國藝術意境的創成,即須得屈的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的超然空靈。纏綿悱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萬物的核心,所謂“得其環中”。超然空靈,才能為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不但是盛唐人的詩境,也是宋元人的畫境。“以追光攝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兩句話表達出了中國藝術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唐宋的詩詞、宋元的繪畫莫不如此。中國那些最偉大的藝術品境界,都植根于一個活躍的、至動的而有韻律的心靈。
《散步》讀書筆記7
但就算我不這樣,又能如何呢?老實說,真的,我有些叛逆。我為此苦惱不已,只有挫敗才能帶個人經驗,我是不懂的,就算我能講出個道道來。也許我要經過十幾年才能真正懂啊!人生無常,父母又能陪伴我們多少時候呢?我一定要珍惜這時日了!
人生苦短,我的生命有限,但我要讓它更有意義!
《散步》讀書筆記8
閑閑的碎語,但字字珠璣,品味雕琢的語言,暢游美學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體會一份清閑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寧靜的心中,獨戀一份美的意韻。
宗白華先生美的態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這里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致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新鮮活潑的心境,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結合。而宗白華先生似乎輕而易舉的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這種境界是“一內在自足的境界,無待于外而自成意義豐富的小宇宙,啟示著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層真實。”它不是從無邊的空間指向無限,而是從無邊回到萬物,返回自身,回歸“小宇宙”。它屬于有限之中,又讓人從有限中發現永恒。可以說,宗先生中的美學思想已然把中國傳統的哲學、美學——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閱讀中思考,我感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顆珍奇的寶石,它們折射著理性與感性的光芒。或論詩畫與書法,或論音樂與舞蹈,或論建筑與雕塑,自然與藝術的乃至整個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論及的,他總在直觀的把握后,欣賞它,贊美它,評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法,以詩人靈感閃現時的思維方法,表達自己精辟的美學見解。如他在評羅丹的雕刻時這樣寫到:“我這次看到了羅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種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調和,何等完滿,何等神秘不可思議!這大自然的全體不就是一個理性的數學,情緒的音樂,意志的波瀾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這宇宙的圖畫是個大優美精神的表現。”讀了這樣的語言,誰會以為他是在評價藝術作品?而又有誰能說這不是在評藝術作品呢?
清代王船山在論詩時說:“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好一個“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正是可用來總結《美學散步》中所體現的宗先生的美學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筆墨簡淡,而微言大義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尋者,他是美學的醉夢者,他是精神和肉體的勞動者。”宗先生對羅丹的評語又可恰如其分的用來評價他自己。
藝術的欣賞就是對美的發現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畫家詩人創造的美,就是他們心靈創造的意象,獨辟的靈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觸關系層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或是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學術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歸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而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
對藝術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誕生;對藝術的展示就有美麗的縮放!或許一切美的光都來自心靈的源泉。一個意韻,我想就應該是一個情與景的結晶,深入了才可得鏡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學中,亙古不變的——芳香泗溢!
《散步》讀書筆記9
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季,我忙里偷閑,把作業撇在一邊,抽出十分鐘,讀了莫懷戚的散文名篇《散步》。看完后,我深受感動。
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每個人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文章里的“全世界”我想作者指的是這個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他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說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此刻我長大了,我明白了。作為兒女的,應當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樣。爸爸媽媽辛苦的養育我們,我們怎樣做,也報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這大好春光里,讓我們我們一齊祝愿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笑容燦爛!
《散步》讀書筆記10
其實,我認為《散步》的情是淡的,但它讓人品味到的,是最讓人動情的。
有時候人并不明白,為什么一次散步,一束鮮花,一個微笑能帶給父母或長輩那么多的愉快。只有一個人人都為他人的家庭,才真正幸福。,就不會有家庭糾紛,離婚等慘劇。人應該是能將心比心的,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不吵架。但我又何嘗不應該如此呢?唉,我曾帶給父母多少喜,多少憂啊!
《散步》讀書筆記11
“在我看來,美學就是一種欣賞。美學,一方面講創造,一方面講欣賞。創造和欣賞是相通的。”宗白華先生在《我和藝術》一文中如是說道。那么該如何欣賞美學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建立起完整的美學理論,以理性的眼光來欣賞美學;有的人陷入或主觀或客觀或主客觀統一的西方思維里;而宗白華先生卻執著于自我的追求,以構建中國美學觀念為目的,在中西美學思想和藝術實踐的背景下,堅持美學思想和藝術實踐的統一,堅持理性思辨和感悟體驗的協調,堅守中國美學的詩性的個性,將對美的思考置于詩性的闡發中,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美學欣賞形式——美學散步。
美學散步是自由的,宗白華先生并沒有為我們構建什么美學體系,只是教我們如何欣賞美學,如何建立起一種審美態度。他將被人們逐漸遺忘的中國古典文學作為自己欣賞美學的基石,以詩性的語言描述自己對美學的追求和思考。走進《美學散步》,就如同走進了一片古典雅致的園林,在詩意盎然的美景中自由漫步,享受著周圍這一切所帶來的寧靜安詳與自我思考的空間。美源于人的心靈,再美的風景,得不到心靈的折射,也是無所謂美的。“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宗白華先生一針見血地說道。而美學散步,則正是將自己完完全全融入身邊的美之中,以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體會,去感悟。在《美學散步》中,宗白華先生執著于對藝術的追求,特別注重對藝術涵蘊的人生情懷的體驗和揭示。他以極強的代入感引領讀者去體味中國和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的心靈,在散步中凈化我們的心靈,引導我們去思考人生。宗先生創造性地建構著著名的“藝境”,一方面強調藝境要超脫空靈,另一方面又強調藝境要充實深情,這與“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告訴我們藝術不僅僅需要對生活的一往情深真情實感,也需要超脫生活的靈性與思考。人生的美麗,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如今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中,我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豐富,精神生活卻在逐漸空虛。對物質的追求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難以發現身邊的美,我們失去了對自然的欣賞和對人生的思考,只能在無形卻又強大的推力下悶頭向前。而西方文
化的融入更是讓我們與中國古典美學漸行漸遠,盲目的崇外思想顯露著當下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輕視和不自信。而《美學散步》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休憩的園林,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至于失去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書中字里行間都表達著對生命的傾慕贊美,對宇宙的哲理情思。它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清新自然、古樸典雅的畫卷,帶我們走進了一個詩意盎然、美不勝收的藝術境界,更拾起了我們對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信心。
閑暇時,讀讀這本《美學散步》吧,走進宗白華先生的內心世界,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體會古人的智慧與情趣,在一片美的意境中感受心靈的律動與精神的洗禮。走進《美學散步》,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讓人陶醉的世界。
《散步》讀書筆記12
近日學了一篇文章,題為《散步》,頗有感觸。文章講的是一家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吃完晚餐在一齊散步的事。
這篇文章在末尾寫了一句點睛之筆:我和妻子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真理。為什么因為它代表了一切:自然界的永不更改的守恒原則以及我和妻子對母親和兒子的愛。
因為我的背上,是母親;妻子的背上,是兒子:這是大自然的終極原則,這是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務必經歷的過程:生老病死。
但更讓我感觸深刻的,使他們的親情。
我見過無數子女,在長大成人后,便拋棄了父母,在練習冊上,都有著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我不明白是不是所有人,在經歷了社會后,都會變成這樣的人。
直到我看到了這一家人,直到我讀懂了他們的選取,我最后得到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答案:人性的偉大光輝,不會因為任何東西,而泯滅、而凋亡。
我便更堅定了我孝盡父母的原則,因為我明白了:一切的美德,都不會凋亡。
《散步》讀書筆記13
《美學散步》這本書,是宗白華老師一生中為數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匯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據了解,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學著作。作為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宗白華老師用他細膩的筆鋒,聯系古今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美學境界。
當我隨便翻翻,發現這與別的美學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晦澀艱深,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寫美學,文字自由自在,風格無拘無束。
這本書確實讓我有所收獲,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進行藝術的欣賞,令這個美學門外漢的我,很形象生動了解關于美學的冰山一角。
讀完整本書,感覺就是在美學與文學中,在中外的藝術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著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們平時所說的魅力,美是一種抽象。它需要通過藝術的雕琢來體現,卻又不僅孕育在藝術的雕琢之中,宗白華老師在書中講到:“最高的沒,應該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種含蓄,過于直白的表達自己,這在做人處事中,只會讓自己在交往中處于劣勢,得不到更多的友誼,而且過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場合只會讓自己變得膚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這樣嗎?在現在日益繁忙與緊張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卻忽略了應該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空白,留下一點閑暇,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現在,自己的未來,讓自己放慢腳步,欣賞一下路途上的風景。
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對生命的憧憬,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點空白,讓自己不要喪失對未來的希冀與對生命的熱愛,這是生活之道,也是讓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說畫家只是純客觀的機械式的展現景物,一幅畫就是一張畫起來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畫作中折射出來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調,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現在專業的攝影技術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機,是因為照片中有來自于攝影者孜孜以求的藝術境界,展現了他們內心對美的追求與渴望,而這些正體現其對美高格調的追求。
自然擁有靜態的美感,連綿的山脈是永遠存在而不可動搖的,山不會動,但是卻孕育出滿山的蒼翠和無數的飛禽走獸。人們往往是為高山的沉穩與博大所震懾,對它不可屈服的頑固生命力產生一種敬畏感。人們常常會為崖壁間頑強生長的一顆不知名的小樹而引發生命的感嘆,對它堅韌的性格引發自身弱點的覺醒。只有當人們感受到樹的蓬勃生命力的時候,才能對生命力產生內心的呼應,從而形成一種審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個短暫而又漫長的過程。經歷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有不一樣的心靈感受。每一段的生命歷程都有它的精彩之處,人們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現有生命的這一歷程。長者往往會給予后輩以各種的經驗教訓,但是個人對生命的領悟還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領悟,領悟人生的過程,需要每個人對生命的真是體驗。如果一個人永遠不會去思考自己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只是得過且過的一輩子,那么他就無法領略到生命存在的價值,甚至可以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許頓悟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風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體驗者應當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將出現在未來的美麗“風景”,用探索美的心靈去體悟。
《散步》讀書筆記14
美學散步,是一本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開始就被這書名吸引,如此詩情畫意的名字,但,美學與散步如何揉合?
當我隨便翻翻,發現這與別的美學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晦澀艱深,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寫美學,文字自由自在,風格無拘無束。
書里的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于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征。因此,閱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這本書確實讓我有所收獲,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進行藝術的欣賞,令這個美學門外漢的我,很形象生動了解關于美學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書中的“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這章中關于意境境界的部分,來說說我的看法。
正如這章的引言所說,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就中國藝術方面——這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譽為意境中經典詩篇,元人馬致遠的那首《天凈沙》小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寫景,著了末一句寫情,全篇點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棖觸無邊的詩境。
在一個藝術表現里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是情,情從景生。
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意境,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現種種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樣的美。
在書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給我們分析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所以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所以中國藝術家不滿足于純客觀的機械式的模寫,而總是要在對對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調。
正是中國意境藝術區別于其他民族,才顯出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采、最動人的篇章。
而在這部書里其他部分,宗白華用他細膩的筆觸與心靈,帶領讀者與中國及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一同散步,等歸來,便發覺自己的心靈亦得到了升華與凈化。
《散步》讀書筆記15
楊帆,女,1990年出生于遼寧,在錦州渤海大學就讀中文系。喜歡一個人安靜的思考和閱讀。
書法與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美學思想。這是從字的結構之美、筆的使用、筆法章法、執筆人心之美四方面來體現的。
據說倉頡最初造書,都是依照物象來點畫的,之后形聲相益,才產生字,由字生文,使字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藝術價值而所以成為美學的對象。中國文字成熟期分為三期:純畫時期、圖畫佐文字時期、純文字期。中國的書法和畫是分不開的,通過抽象的點、線、甚至是符號等直觀物象來表述自己的情感。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折、應接、疏密、穿插等規律和結構來表示交織在一個物象里或物象與物象之間的相互關系。
書法自從殷代以來風格的變化很顯著,所以借它來窺探各個時代藝術風格的特征。尤其是純文字時期,文字就像是一個有生命的軀體,各個部件像血肉筋骨一樣組合在一起,立刻使文字有動感有活力起來,使這個生命能夠站立和行走,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形式。
而中國人所用的筆也是書法中蘊含美不可或缺的要素。自從殷代起就有了筆這種特殊的工具。中國人的筆是把獸毛(主要是兔毛)捆縛起來做成的,我們現在稱之為“毛筆“。這種筆是歐洲人用的鋼筆、鉛筆等所不能代替的。它鋪毫抽鋒,極其柔軟又富有彈性,再配上一張好紙、一盤好墨、一方好硯,揮放自如、變幻無窮。正因為這種筆的發明和運用,才創造了美妙的書法藝術,才使歷代不斷有偉大的發展,所以在中國藝術最高峰的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獨愛晉人王羲之的《蘭亭序》,臨死時還懇求其子讓他把它帶進棺材,可見它是一種怎樣獨特的藝術,帶給人怎樣一種美的享受。
書藝中的用筆更表現出獨道的美學思想。這與執筆人用筆的技術性問題或者說是筆法有密切的關系。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漢人的隸書八分、魏晉的行草、唐人的真書、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態和風格。
古人曾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后漢大書家蔡邕在論字時也說需“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
歷朝歷代的中國,可以稱之為書法家的有晉人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柳公權、顏真卿,還有為人熟知的宋人歐陽詢等等。無一例外,他們對文字都會心會意,能夠熟練、巧妙的通過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和行筆的急緩來表現作者對物象的情感。歐陽詢曾留下真書字體結構三十六條,這也流露出他對書法美學范疇的思想。只有明結構之法,方得字體之美。
而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也是貫穿情感的血液。如何起、如何領、如何應、如何接、如何轉、如何承、如何回、如何旋。同時運用得當,才能善于表現作者的基本樂思,從而使文章互相照應、相互聯系。一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全篇從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氣貫注、風神瀟灑、起收有力、連接得當、主題貫穿,可謂“絕世好書”,具有美的典型意義。
最后要說的是人心之美。一手好字,必包含著主筆人的內心獨白。主筆人將其獨特的個性與風格靈活的融入到書法中,這才是真正的書法。世間美景皆由情起,只有“美人”才能用“美字”去抒寫“美心”。中國人用筆抒寫世間萬象,盡筆之勢、詮世之美,用的是一種膽量和氣度,來豐富色彩、視覺、形象和心靈世界。如以草書見長、人稱“草圣”的書法家張旭,他見山水鳥獸、花草蟲魚和天地事物之變,有觸動心靈的,不論喜怒哀樂,必將賦一草書。他的書法是可喜可愕的,在表現世間生靈的同時也暗含自己的情感,或理性、或感性,構成一幅意境,美不勝收。
書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前進,同時扮演著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值得好好品味和斟酌!
【《散步》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散步》的讀書筆記01-01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04-07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04
《散步》讀書筆記(精選17篇)09-28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3篇03-19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2700字01-13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篇03-30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篇)03-30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3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