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八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今天我讀了神話故事里的《烏鴉為什么不受歡迎》,講的是從前有一只烏鴉,它非常驕傲,總以為比別人厲害。有一天來了一只翠鳥,烏鴉非常看不起它,就大叫你穿的衣服多花俏呀,看我的衣服黑得發亮,翠鳥不跟它比這些。
烏鴉很不滿意翠鳥沒有夸獎它漂亮,就又跟翠鳥比誰的嗓門大,烏鴉哇——哇——哇——地叫了幾聲說,看我的肺活量多高,翠鳥還是說我不比這些。烏鴉氣呼呼地說,你究竟想比什么?翠鳥煩了說,我們各自銜一塊石頭飛到河岸,看誰先到。烏鴉飛到河中央時,回頭看見翠鳥落后很遠,就得意的哇地大叫起來,結果嘴里的石頭掉到河里,烏鴉輸了。我終于明白烏鴉不受歡迎是因為它狂妄自大,驕傲無比。我們千萬不能學烏鴉,做事情一定要謙虛,不能太驕傲。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這合肥的張氏四姐妹在我心中其實是絲毫不亞于宋氏四姐妹的。只是遠離了政治和娛樂,寄身于學術和文化,也就選擇了遠離了大眾。有人稱,這四姐妹是中國最后的閨秀。是的,從此中國便沒有了貴族。
我理解的,貴族之所以是貴族,更多的是精神氣質的與眾不同。因為有經濟實力,無需為生存奔波,于是畢生精力縱情于所好,超出塵世之外過著更為高尚的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孜孜不倦,由此便會出來更多的藝術家和學者。
其實,身形是有限的,滿足基本欲求即可,其他的只是多余。如蘇格拉底看到集市滿目琳瑯的商品說出了那一句智慧名言“這里有多少東西是我用不著的啊!”這么說來,其實有很多的人可以去做“貴族”,只是現實中的貴族為什么總是少數呢?一來大多數人都還是執著于世俗,維持生計以后便要求更多的物質享受;二來大多數人都沒有如此的高度與胸懷來達到過精神生活的標準,“用”與“沒用”是其判斷標準,與世俗無用,要它干嘛呢?于是這構筑通往精神階梯的“無用”之物往往遭遺棄;三是隨波逐流,沒有時間聽聽內心獨白,人有我必有,最好人沒有我也有,如此才可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說白了,還是執著于世俗,超脫不出。只要能夠放下,便可放心去飛。如莊子所云“逍遙游”。只是,塵世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放下?
這四姐妹是能夠放下的。無論是在合肥老家、蘇州新宅還是身處戰火紛飛的亂世抑或是人性泯滅的文革時期,始終能夠如一,隨波不逐流,融入世俗生活卻不執著于世俗生活。大姐元和衷心于昆曲,二姐允和、三姐兆和夫唱婦隨,照顧家庭教書育人,四姐充和,習書法、唱昆曲、作文章,樣樣都大放光彩,真正的活出自我。
佛家說萬法皆可,不可執著。四姐妹于愛情也都是順其自然,剛柔相濟,來了便接受,沒來便等待。始終明白誰是適合自己的人,誰是應該放棄的人。一旦放棄,絕不后悔。一旦選擇,絕不抱怨。元和與顧傳玠、允和與周有光、兆和與沈從文、元和與傅思聰,哪一對都是令人羨慕的相濡以沫、伉儷情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生命有目標,但是不必用蠻力來達到。有一顆強大而豐盈的內心,遠勝于家財萬貫、高管爵位。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此,便能心安。曾經認為人是可以超脫于環境的,事實證明,暫時的其實是可以的,但是很痛苦,長久下來,發現自己還是在原本的環境的轉圈圈。若是超脫不了,“乘物以游心”或如楊絳所言“人可以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我想,還是可以做到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牧羊人其實是在玩一個叫做《樹林養成計劃》的運營類游戲,人家沒有家人,總得干什么用來打發時間,所以一玩就玩了大半個世紀。這游戲比“種菜不如偷菜”的qq農場還簡單,就一個勁地埋種子。牧羊人樂在其中,道理和我們虛擬種菜的“樂在其中”的原理是一樣的:滿足人的建設欲。 這就是作者借林務官之口所提出的“幸福的真諦”。
幸福是有份量的。文中不止一次提到牧羊人的艱辛。埋了20萬顆橡樹種子,最后剩下1萬有用的。那么大的荒地,硬是花了一個人的半輩子才改變了荒地的狀況。但是這份改變是值得的,只要荒地變成桑田,無論代價有多大。幸福就是存在著變化之中,如果沒有“改變”,一切就沒有意義。正因是艱難給我們帶來的沉重,我們所體會到的幸福才有分量。
“單純不等于沒有
“牧羊人的簡樸生活是幸福的”,在影片最后,作者對此人作出了蓋棺定論。我是這么理解的,動機單純的生活可以造就幸福。但是生活還是要有追求的。所謂i“清心寡欲”并不是無欲,孤獨的牧羊人雖說生活單調,但是他的生活還是有動力的,有盼頭的。他總是盼著這塊土地能夠蔚然成林。作者對牧羊人不時地贊美道:“優秀的人格”“純凈的心靈”,而提到戰爭政治等世俗話題時的口吻是帶有厭惡和鄙視的,這讓我等俗人情何以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人生在世,總有世俗羈絆,為情所困,為錢權雖累,為生活所操勞,難道就錯了嗎?不可能個個種樹吧,以改造大自然為人生唯一的終極奮斗目標。所以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年代中,我們不能被這種詩歌般的田園生活所迷惑。恬靜和詩意最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中,當真正到底那里的時候,就會像從美夢中醒來一樣,還是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明日之學校》一書不是一本教育學,它只是對課堂工作的一種描述,并從理論方面作些說明。盡管這樣,我在本書中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哲學的印記。因為實際上本書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學校”,稱它為“明日之學校”,意味著在杜威看來,它們是代表新學校未來的共同的趨勢。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對印第安那葛雷學校的詳細記述。葛雷是新興的鋼鐵城市,但葛雷學校不是專門為鋼鐵公司培養工人,或者滿足工業某一類專業訓練的要求。沃特認為,問題不是要傳授各個人具體工作需要的知識,而是要保持和激發少年時期的自然興趣和熱情,使每個學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證他成功地做一個人和一個公民。葛雷學校的課程與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學校所規定的一樣,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會的需要密切聯系起來。“從做中學”是葛雷學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兒童應當在適當的條件下忙著工作、學習和游戲”。
在《明日之學校》的最后幾章里,杜威對通過工業進行的教育和有關問題作了廣泛的論述。現行教育的許多問題和方法是在過去社會條件下產生的。在貴族制和封建制國家里,初等以上教育的課程和方法是為有閑階級設計的.;手工勞動是由奴隸和農奴承擔的,對這些人的訓練是一種奴隸式的教育。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關于知識和心智的觀念是,身體的運用,尤其是手和感官的運用越少,就意味著這種智力活動的級別越高;真正的知識和思想完全是心的運用,而無需軀體任何部分的運用。于是,只有極少運用軀體的學科才屬于自由的、高貴的學科。按照這個標準,哲學、神學、數學和邏輯是第一等的學科,其次是文學、語言、文法、修辭,等等。即使我們稱之為藝術的那種東西,也被貶入下等的學科。因為繪畫、雕刻、建筑的成就需要技術和手工的訓練,教育應當訓練人去欣賞藝術,而不是去創造藝術。杜威指出,雖然產生上述這些觀念和思想的政治和工業條件已經開始消退,但是在有閑階級對于一切勞工階級享有理所當然的巨大優越感的時候形成的傳統的東西,卻仍然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長期保留下來。
為了跟上時代的變化,杜威要求“學校教學的所有項目都應該在學校與維系人們的社會活動的網絡的聯系中反映出來”,“除非把廣大工人當做他們使用的機械上的盲目的大小齒輪一般,否則,他們就必須對他們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械的整個物質和社會的事實有所了解。”他呼吁真正的問題是要對所有的教育進行改造,以適應隨工業革命而來的科學、社會和政治生活條件的變化,那么已經在進行的具有這種廣闊的目的的各種實驗,就應被看做特別值得同情和明智的考察的。
在最后的一章里,杜威對所描述的學校的相似之點作了概括:重視所有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他的品質和能力;運用自然的方法,“從做中學”;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用這些活動取代通常孤立的書本學習,以取得積極的道德效果;強調發現學生感興趣的工作,但不是在狹隘的意義上看待興趣,一味迎合兒童,把傳統的教材裹上一層糖衣,而是提出問題,使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解決問題,目的本身將提供他堅持單調乏味的工作所需要的刺激。盡管這些學校的類型、結構、課程和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可是通過分析,它們顯示出上述相似之點。相似的東西比相異的東西更為重要,因為它們表明了正在進行中的教育革新的方向。
全書最后歸結到了“民主的教育”這個問題上。杜威認為,在最近150年間發生了改變人類生活和思維習慣的兩大變化,一個是民主觀念的發展要求教育上相應的變革;另一個是通過科學發明帶來的變化,也必須在課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學校劃分開來,結果表明一部分學校追求傳統的過多的書本教育;另一部分為應付從事手工勞動的人進行過多的“實際”教育,這是與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會宿命論的計劃。杜威的結論是,以機會均等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學習和社會應用、觀點和實踐、工作和對于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的認識,從一開始并且始終如一地結合在一起。在這里,杜威再次表現出了他的教育理論中的主要東西是社會改良主義。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它的的作者是英國的斯威夫特。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英國一個酷愛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時學醫,后來在海輪上擔任外科醫生,多次環游世界,到過許多地方,有過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的四次游歷。
文章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社會的主宰,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故事書。書上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龍住在一座城堡里。小白龍住在既寬敞又舒適的房間里,但它總感到寂寞,因為小白龍是個害羞的龍。它很希望能和人們一起分享它的好東西,于是,它在門前掛了一塊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這是一個友善的地方,歡迎大家來玩,里面有可口的茶和點心招待!”
很遺憾,牌子掛出來很多日子了,但是沒有人相信小白龍的話。
有一天,小白龍的朋友小黑龍看出了小白龍的煩惱,便給它出了個很妙的辦法。
第二天清晨,村民們剛從睡夢中醒來,突然一陣烏云從天邊襲來,大家正驚疑著不知發生什么事時,空中傳來一陣喊救命的聲音。原來,村長的女兒被小黑龍掠走。這時,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急成了一團,不知怎樣才能救回這個姑娘。
就在這時,平時溫和的小白龍出現了,只見前方不遠處黑、白兩條龍在爭斗著,最后,小白龍戰勝了小黑龍,姑娘得救了。
這一下,小白龍立刻成了全村的英雄。村長帶者得救的姑娘到它的房間當面致謝,而且,不久后,全村人都成了小白龍房間的常客。村民們的到來給小白龍帶來了快樂,小白龍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快樂的日子過得很快,小白龍終于想起了小黑龍,決定去拜訪它,并想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它。當它來到小黑龍的城堡門口,卻看到小黑龍貼在墻上的一張紙條,上面寫道:“小白龍,希望你和人類永遠是好朋友,如果你繼續和我交往,會引起人類的懷疑,所以我決定去做一次長時間的旅行。我會想念你的。小黑龍留。”
小白龍讀完留言后,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摸摸眼角流下的眼淚,默默的轉向回家的方向,它的心中一直呼喚著小黑龍的名字。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談到,全球化首先表現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天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并出現了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沖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使得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擔心自己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對未來產生恐懼。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發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理解一個人,應該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或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么社會就應該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理解,無論社會再怎么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么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基于這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于是就不大愿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
但是,人本身是一種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并無本質區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己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調、來保證自己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于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更加善于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應該給其他人提供機會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造財富。一個不能發揮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不和諧的社會自然也孕育不了成功的事業。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該挖掘人們身上的創造性潛力,通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這是企業進步的源泉。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的成功,社會才能真正的發展。
讀書筆記作文 篇8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令色的意思是花言巧語,曲意逢迎,通俗點的說法叫“拍馬屁”。
“拍馬屁”源于蒙古文化,蒙古族是馬背民族,蒙人常以養得一匹好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并附帶隨口夸上幾聲“好馬”。
可見,“拍馬屁”本是一種風俗,并無貶義。然而蒙人建立元朝之后,趨炎附勢者為巴結權貴,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
久而久之,“拍馬屁”便成了諂媚逢迎、阿諛奉承的意思。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幾個馬屁大師。90年代初,有人專門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編者從各種正史野史、民間小說中摘選了數百則“拍馬屁”的故事,馬屁大師們輪番登場,各成一派,可謂百屁爭鳴,拍出了風格、拍出了特色。
不過,也有幾條漏網之魚不在《馬屁大觀》之列,但與書中的馬屁大師們相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武周時期的宰相楊再思,絕對是個集拍馬屁之大成者。
當時,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依仗武則天的寵愛而權傾朝野。有一次,二張的哥哥張同休在司禮寺宴請百官,酒酣之時竟然當著百官之面取笑當時擔任內史之職的楊再思說:“楊內史長得真象高句麗人。”
這句話如果放在今天,特別是受韓流影響的年輕人們,絕對會認為是夸自己長得帥或長得美。但當時唐王朝是當之無愧的天朝大國,高句麗這種附屬小國在漢人的眼里就是“蠻夷”,所以說別人長得像高句麗人的意思就是,你丫長得真丑。
面對這種赤裸裸的打臉,楊再思不但不怒,反而十分開心,還立即按照當時高句麗的民族習慣,將剪紙貼在頭巾上,反披著紫袍,搖頭晃腦地跳起了高麗舞,在座的百官無不鄙笑。
還有一個例子。當時張昌宗以美貌著稱,時人都稱他面似蓮花,楊再思卻說這個比喻不好,說:“不是六郎(張昌宗小名)似蓮花,而是蓮花似六郎才對”,一句話讓張昌宗心花怒放,大贊這家伙會說話。
楊再思為官一任,基本碌碌無為,但憑著爐火純青的馬屁術,一直官運亨通,在政治斗爭中始終屹立不倒。
不過,歷史的審判向來公正,后世史學家用如椽巨筆將這個“馬屁精”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不但中國人,老外也愛“拍馬屁”,特別是日本人,竟然將“拍馬屁”演變成了一種文化。
日文的“拍馬屁”翻譯成漢文叫“磨芝麻”,寓意對待上級或長輩要畢恭畢敬,就像雙掌互搓磨芝麻的樣子。
日本人受漢人禮治文化的影響,視“敬”如命。我們經常能看見電視中,日本人謙卑地九十度鞠躬,只敢看對方的腳,大聲喊“哈伊”。
中國人原來也講究這個。古代稱身份高貴的人為“足下”,就是說您身份尊貴,我只能看你腳下那塊地方。
現在中國人已經不再講究這個了,但日本人還保留著這一傳統。日本的社會強調上級對下級、前輩對后輩的絕對權威,對大部分日本上班族而言,磨芝麻是職場必備的技能,因此也就有了“馬屁文化”。
有日本職員曾總結過職場的“馬屁套路”,上司開玩笑冷場的時候要幫腔,說的有趣的笑話要在別的場合要再次提起,“上次那個笑話太有意思了”。另外,諸如“某某桑,我非常仰慕您…您太偉大了…我在您面前太渺小”這樣恭維話要經常說。
在我們看來,這些話不僅肉麻而且做作,不過在日本,幾乎人人都很吃這一套,甚至還出現了“拍馬屁”的職業。據說東京兩個大學畢業生在路邊擺了個小攤,提供拍馬屁服務,口號還挺文藝:“感覺一下你潛藏的魅力吧,縱容一下自己”。結果一開張,生意火得不行,讓人不禁感嘆生財有道。
這么一看,日本的社會風氣好像也不咋樣(咦,我為什么要用也?)。
不過,相比言語,日本人更看重能力和態度。日本人不反對“拍馬屁”,但反感“只會拍馬屁”。所以,在日本職場,馬屁精終究還是馬屁精,有能力的馬屁精才是好員工。
其實,因為現實生存的需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拍馬屁的時候,這無可厚非。馬屁精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會拍馬屁的“二十四K純馬屁精”。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昏君還是明君,身邊都不乏溜須拍馬之人。但越是昏庸的君主,身邊的“二十四K純馬屁精”就越多。
古代君王頭頂上的冠飾叫冕,冕的兩邊各用一條絲繩掛下一個飾玉,稱作瑱,因為可以塞住耳朵,所以又名充耳。充耳的目的,就是讓君主不要去聽一些諂媚之言,充耳不聞就是這個意思。
可惜的是,人們在加冕之時,只顧享受冠冕堂皇,卻忘了耳邊的警示。
所以,身居高位者,贊美之言可以聽,但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聽到那些和自己沒關系的“馬屁”,要果斷揚起蹄子,一腳踢開。
踢開他們,才能看見真的自己,才能發現真的生活。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八篇】相關文章: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匯編八篇04-22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匯編6篇04-19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匯總6篇04-18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匯總六篇04-09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錦集十篇04-22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集錦6篇04-11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集合10篇04-06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集錦九篇04-04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集錦十篇04-20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300字錦集10篇04-14